3分鐘看懂全球環境焦點:2020年10月,為氣候倡議行動
無論是真的感到危機,或是情勢所逼,面對氣候變遷必須做出因應措施已是全球性的趨勢。各國公眾不分年紀、種族,以創意的倡議行動,催促政府與企業改變現有模式,盡早達到碳中和目標,做出永續環境的選擇。
文章目錄
全球:氣候危機不等人,倡議行動向當局施壓!
2020年極端氣候在全球可見,熱浪、大火、乾旱、水患,當「天災」已是「人禍」助長而成,更應該集群眾之力改變現況!10月,綠色和平在全球各辦公室,以創意形式向政府倡議,要求各界認清認清氣候現況,放棄無法永續的高碳排模式,正視您我不得不面對的未來。




瑞士:銀髮氣候行動者,訴諸法律爭取權益
「瑞士年長婦女氣候保護協會」(Senior Women for Climate Protection Switzerland)於2016年成立,透過法律途徑,要求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於氣候措施,並更積極實踐因應氣候危機的政策,保障國民權利。綠色和平一直支持該協會的行動,推動更多人關注氣候變遷,為極端氣候對生活權益造成損害而爭取改善。儘管上訴在日前被聯邦最高法院駁回,今年10月她們把訴求帶到歐洲人權法院,顯示人民推動改變的決心。(延伸閱讀:「活在健康的環境是一種人權!」以氣候訴訟爭取生存正義)

保加利亞:為保護自然而跑,阻止開發褐煤礦
雖然煤炭被證實是高污染、高碳排、助長氣候變遷的骯髒能源,但仍有企業在距離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Sofia)不到50公里的地方,申請開發新褐煤礦,破壞當地環境。儘管環境評估結論為「不建議興建」,附近居民也百般反對,最終當局竟仍批准褐煤礦開發申請。
許多在地公眾訴諸法律,要求政府撤回許可,並持續與綠色和平及其他民間團體聯手,共同凝聚群眾支持和議。10月時,綠色和平行動者、居民、當地專業跑者和越野路跑好手共聚一堂,自行舉辦路跑「賽事」,以表達反對新煤礦開發案,更藉此提升公眾意識。

亞洲:中日韓宣布碳中和目標
「碳中和」可能是10月環保議題中,曝光度與討論度最高的詞。「碳中和」指的是碳排放量與減少的碳排量之間互相抵消,達到淨零碳排放量的效果。在生活中,交通、能源生產、農業和工業等過程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都會增加碳排放,若想減少碳排量,可以「碳抵消」,或稱碳補償,就是以再生能源及能源節約作為補償方式,達到抵消碳排放量的作用。

繼中國於9月底宣佈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日本與韓國也分別於10月底公佈將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亞洲國家願意重視氣候議題、改善碳排情況,對所有關注環境保護與地球永續的人,無疑是個好消息。然而,政府宣佈目標只是第一步,若要真正落實,各國的經濟、社會須全面倡導低碳産業和低碳生活。綠色和平將積極推動各國制定更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加速能源轉型,對抗氣候危機。(延伸閱讀:韓承諾2050年碳中和 臺灣溫管法目標5年仍不改)
氣候危機不分國界,爭取擁有宜居、永續的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權利。邀請您與綠色和平一起要求政商正視氣候現實,積極做出改變,同時透過個人行動,關注訊息、分享文章、支持能源轉型等永續政策,成為影響大環境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