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緊急!臺灣面臨50年來最嚴重乾旱,可能與「它」有關
2020 年臺灣罕見沒有颱風登陸,然而由於夏季沒有颱風雨水進帳,加上各地降雨稀少,該年成為近 52 年來降雨最少的一年,全臺水庫自 2020 年 10 月起即面臨供水壓力。這場半世紀以來最嚴重旱象使農、工,民生大受威脅,「全臺停耕灌補助」近新臺幣 70 億元,農委會更預估損失可能持續擴大。
2021 年 3 月,阿里山發生火災,邊坡陡峭加上河水乾枯,消防人員水源取得不易,使救火工作更加困難。大火連燒 97 小時,消防單位出動 442 人次救災、35 架次直升機,火勢才被撲滅。嘉義林管處表示 2021 年森林火災發生次數比往年高,主因是 2020 年沒有颱風帶來雨量,整個森林環境偏向乾燥,只要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火災。(延伸閱讀:森林大火燒不停?消防員告訴你火災的真相)
文章目錄
56 年來首度無颱登陸,臺灣水情亮紅燈
事實上,「缺水」早已不是新聞,2020 年臺灣創下 56 年來首度颱風季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同年 10 月,臺灣氣象史更寫下了三項「第一次」:
- 第一次在夏季豐水期進行人工增雨
- 第一次在 10 月召開旱災應變會議
- 第一次在 10 月將水情燈號轉為一階限水的「黃燈」
臺中、苗栗更在 2021 年 4 月亮起紅燈,開始實施「供五停二」限水措施。
綠色和平於 2021 年 3 月實地走訪南投知名景點日月潭,附近商家紛紛表示,疫情加上乾旱供水不穩定,使當地遊客人數銳減,旅遊業大受影響。
臺灣此次缺水除了造成全臺停耕灌補助近新臺幣 70 億元,更因為供應價值千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主要水源之一的新竹寶山第二水庫,在 2021 年 4 月蓄水量低於 10%,若缺水影響半導體晶片的生產,可能對全球電子業不利,因此被外媒關注。
平均降雨量全球 2.5 倍,為什麼會深陷缺水危機?
位於亞熱帶季風區的臺灣,由於氣候及地勢,降雨狀況可分為豐水期(5 月至 10 月)、枯水期(亦即乾季,為 11 月至隔年 4 月)。豐水期以梅雨和颱風為主要降水來源,枯水期北部、東部仍會因東北季風而有降雨,但中部、南部因受地形阻擋,降雨機會極少,若豐水期雨量不足,則容易發生旱災。
然而 2020 年,臺灣的梅雨季較短,加上沒有颱風登陸,導致雨量稀缺。水利署表示,6 月迄今主要水庫集水區降雨量,僅約歷年平均值的 2 至 6 成,是造成近半年旱象的主要原因。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則表示,在本世紀中葉,臺灣春雨量將減少 13.2%,隨著全球氣溫升高,臺灣的颱風也逐漸減少,到了本世紀末,登陸臺灣的颱風可能減半,顯示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臺灣乾旱的情況將越來越常見。
氣候變遷正在影響臺灣,缺水問題不容小覷
根據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目前臺灣全年總降雨量並無顯著變化,但出現雨季降雨量增多、乾季降雨量減少的趨勢,並伴隨降雨時數減少的現象。當降雨天數變少,總雨量不變,代表下雨強度加大,意即短時間強降雨發生的次數將會增加;強降雨容易將泥沙帶入水庫,將造成水庫淤積惡化,蓄水力減弱,對水庫挑戰很大,更可能造成淹水問題。
氣候與您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日益頻發的強降雨不僅造成災害,對水庫蓄水能力、民生、農業、工業用水等也直接影響。雨季時儲不了水,乾季時就沒有足夠的水可用,「缺水」,可能逐漸成為您我無法迴避的氣候危機。
水情告急期間,除了持續珍惜水資源,更需要有您一同督促政府與相關企業,在經營策略和能源使用上做出實際變革,實踐轉用再生能源,並且減少排放溫室氣體,才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守護您我及下一代的家園。
參考原文:
Images reveal extent of Taiwan dr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