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保護,足以拯救100%的海洋?
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協商會議,因疫情嚴峻再度延後舉辦。然而最需要保護的海洋卻從未停止受到破壞。綠色和平與全球海洋守護者努力推動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但這真的足以拯救全部海洋嗎?
編輯選文有聲書,邀您聽說環境
接收環境訊息,除了可用閱讀的方式,本篇文章也為您準備了有聲版【聽說‧環境】,讓您疲累的眼睛適時休息;用聲音,與您分享綠色和平在臺灣及全球的環保工作進展,聆聽那些發生在您我身處的地球,關於環境、氣候、海洋、森林的事情。
邀請您前往各Podcast平臺,訂閱【聽說。環境】節目!
數個世紀以來,神秘深邃的海洋世界一直是許多小說、詩歌和繪畫的浪漫元素與靈感來源。但直到最近,渺小的人類才認知到,佔地球表面積 71% 的海洋,具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海洋製造地球 50% 的氧氣,超過全球森林所產生氧氣的總和,再加上調節全球氣候的功能,大海比您我想像的更重要。倚賴海洋的,不僅是海中生物和以海洋資源維生的沿海居民,其實所有人類都需要海洋才能生存,而且,沒有健康的海洋,我們就無法擁有健康的地球。

文章目錄
《30x30海洋保護藍圖》,偌大的海洋只保護30%?
回溯人類歷史,海洋從未像現在一樣面臨各種人為破壞性的威脅,包括工業捕撈、石油探鑽、塑膠污染、深海採礦和氣候危機等,風暴般地襲擊,結果將海洋推到惡性循環的臨界點。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的數據顯示,幅員遼闊的公海,覆蓋 43% 地球表面,佔全球海洋面積的 61% ,而國家水域則佔 39%。目前全球受到保護的海洋只有 7.65% ,其中 6.93% 屬於國家水域,表示不到 1% 的公海受到完整保護。這樣的保護程度遠不足以恢復原本的海洋生態。
慶幸的是,拯救海洋,現在還為時不晚。為了重建生物多樣性,修復海洋生態系統和減緩氣候變遷現象惡化,綠色和平聯同英國牛津大學、約克大學率領的科學研究團隊,於 2019 年發表《30x30 海洋保護藍圖》報告,提出「全球海洋保護區網絡」(global network of marine reserves),致力於推動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的目標,即 30x30 之意。

有些人針對 30% 的數字提出質疑,這真的足以拯救海洋惡化的問題,並在 10 年內恢復海洋原有的樣貌?
《30x30 海洋保護藍圖》研究調查報告中,採用被廣泛運用在設計海洋保護區網絡的程式,並收集全球生物分布、海洋學、生物地理和社會經濟數據,如鯊魚、鯨豚、海山、海溝、深海熱泉、海洋鋒面、湧升流、生物地理帶、商業捕撈壓力以及礦產開發所有權等最新資訊與數據。
將重要資料與數據匯整後,於地理資訊系統經過數百次程式演算,發展設計出保護目標數值:30% 覆蓋率。
同時參照 2016 年世界自然保護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的決議,該決議為海洋保護區的網絡「應至少包括每個海洋棲息地的 30%」。此報告也獲得國際間的認可。
驚人的海洋自癒力
海洋擁有神奇的復原能力,只要提供所需的空間與時間,生態就能逐漸恢復。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海洋保護區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在這些區域禁止所有人為活動的侵擾,以及杜絕破壞性工業活動的影響。

保護 30% 的海洋看似不多,事實上覆蓋約 7,000 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南美洲、北美洲、歐洲以及俄羅斯面積的總和。這範圍將有效地加強海洋保護,並非滄海一粟,甚至提供鯨魚、鯊魚、海龜等遠距遷徙海洋物種生存空間。(延伸閱讀:海龜危機:海洋旅人面臨絕種威脅)
當這 30% 海洋的魚群數量逐漸恢復到充沛的程度後,就會擴散至其他區域,形成「外溢效應」(spillover effect),進而幫助整片海洋重拾豐饒。
而禁止在海洋保護區進行工業捕魚和其他有害活動,也能使沿海社區的數百萬漁民受益。他們與海洋和諧共處已經數百年,魚扮演了他們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角色,他們不會破壞整個海洋生態系,只仰賴少量捕魚,獲取他們所需,努力地養家活口。少了工業型漁業搜刮海洋資源,這些漁民的生計更能獲得保障,海洋更有足夠時間恢復生機。

共同聲援《全球海洋公約》
我們需要一個橫跨全球海洋的保護區網絡,保護生態系統並應對氣候和自然危機。不過與大多數環境問題一樣,它不會自行發生。尤其還有貪婪的大型企業為了利益和權力,持續遊說政府反對海洋保護。
目前全球沒有任何法律機制得以在國家水域之外建立海洋保護區,因此綠色和平從十多年前開始持續推動成立海洋保護區。經過眾人聲援與多方努力,終於將《全球海洋公約》(Global Ocean Treaty)議呈送入聯合國,推動成立與管理海洋保護區,在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在全球超過 350 萬支持者的共同推動下,直至 2021 年 6 月,全球已有超過 40 個國家正式加入支持《全球海洋公約》,包括英國、德國、西班牙、日本以及韓國等,更有約 80 個國家以不同形式支持 30x30 的目標。

若要真正達成制定《全球海洋公約》,必須獲得所有成員國在協商會議中通過。然而原訂 2020 年舉辦的最後一次協商會議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延至 2021 年舉行,卻又於談判前夕,再次宣布延後至 2022 年。
綠色和平擔任協商會議的觀察員,將持續遊說各政府支持通過《全球海洋公約》,為您我珍貴的海洋爭取強而有力的保護政策。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守護海洋的工作,一同關心海洋健康,讓未來世代得以親見大海生生不息,與海共存。
延伸閱讀:
- 《全球海洋公約》是保護海洋的希望,超過40國家共同聲援
- 海洋不應由捕魚企業管理,您我需要《全球海洋公約》
- 地球之於您、我的重要性?人類該如何與地球共存?
- 【2020年報專題】關鍵時刻感謝有您,為湛藍大海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