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

向無尾熊、企鵝、北極熊說再見?細數可能因氣候變遷滅絕的動物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您知道無尾熊是瀕危物種嗎?想像一下這可愛的動物有天可能消失!許多人感受不到物種滅絕的迫切性,然而,因為氣候變遷、環境污染、過度獵捕、過度開墾等因素,奪去許多物種的生存棲地,讓約 100 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恐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及生態系統崩解。如果不及時以積極作為恢復自然環境及生態,人類生存也將危在旦夕。

2019 年,聯合國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臺(IPBES) 發布了一份關於生物滅絕速度的報告。IPBES 明確指出,由於土地使用的改變人類對動物的剝削氣候變遷環境污染以及外來物種入侵,引發生物多樣性的危機。根據此報告,約有一百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威脅

究竟氣候危機如何影響這些瀕危物種,牠們又為何會受到影響?

一、哺乳類動物:覓食困難、失去棲地,成物種滅絕關鍵

無尾熊:受氣候危機影響最大的動物之一

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使尤加利樹的營養素減少,以尤加利葉為主食的無尾熊因此營養失調甚至餓死。
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使尤加利樹的營養素減少,以尤加利葉為主食的無尾熊因此營養失調甚至餓死。 © Paul Hilton / Earth Tree Images

2009 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無尾熊列入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物種名單。原因是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尤加利樹中的營養素耗盡,以尤加利葉為主食的無尾熊因此營養失調甚至餓死。

而由於氣候變遷,澳洲的旱季變得更長、更嚴重,也助長野火災情。根據澳洲無尾熊基金會(The Australian Koala Foundation)估計,自 2018 年以來,澳洲的無尾熊總量下降了三分之一。2019 及 2020 年的澳洲大火威脅了 6 萬隻無尾熊的生存,數量急遽減少;2021 年,澳洲的無尾熊數量在 32,000 至 57,000 之間。2022 年 2 月,更被澳洲政府列為瀕危物種

北極熊:2100年北極無冰,失去育兒及棲息地

全球暖化導致海冰消融,北極熊失去育兒及棲息地,覓食也變得更加困難,使牠們的繁殖能力下降。
全球暖化導致海冰消融,北極熊失去育兒及棲息地,覓食也變得更加困難,使牠們的繁殖能力下降。 © Daniel Beltrá / Greenpeace

北極熊通常在海冰上獵捕海豹為食,然而全球暖化導致海冰消融,北極熊被迫上岸或者繼續尋找浮冰。食物取得困難,造成北極熊繁殖能力下降。

以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標準預測,到 2100 年,北極熊可能只會居住在伊麗莎白女王群島(Queen Elizabeth Islands),即加拿大北極群島的最北端。然而,即使減少排放,也只能減緩牠們的滅絕。最可能的情況是,部分種群能夠在本世紀生存下來,但仍然會減少繁殖。

孟加拉虎:棲地銳減,將增加人虎衝突

由於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孟加拉虎的主要棲地蘇達班森林將不再適合老虎棲息。
由於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孟加拉虎的主要棲地蘇達班森林將不再適合老虎棲息。 © Julian W / shutterstock.com

孟加拉虎的活動範圍曾經極為廣闊,但在過去 100 年裡,牠們已經從印尼的爪哇、峇里兩個島嶼,以及亞洲的大片土地上消失了。2010 年,IUCN 確認孟加拉虎成為瀕危物種。

根據研究,到了 2070 年,由於氣候變遷和海平面上升,孟加拉的蘇達班森林(Sundarbans)將不再適合老虎棲息。老虎不得不尋找新的棲地,也將更加頻繁地遇到人類,成為彼此的死亡威脅。

海洋生物:海水升溫,恐使大量海洋生物在300年內消失

科學家預測,若碳排持續上升,海水升溫將導致含氧量減少,使大量海洋生物在300年內消失。
科學家預測,若碳排持續上升,海水升溫將導致含氧量減少,使大量海洋生物在300年內消失。 © Victor Huertas / Greenpeace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家近期研究,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上升,海水升溫造成含氧量減少,將使大量海洋生物在 300 年內消失。然而,如果能將升溫限制在攝氏 2 度, 海洋生物滅絕的可能性將可減少 70% 以上。

鳥類:本世紀末,99% 的皇帝企鵝可能消失

全球暖化使南極冰層融化,當冰層提前融化或變薄,企鵝會停止繁殖,隨著海冰減少,牠們的食物也會減少。在最壞的情境下,本世紀末皇帝企鵝的數量可能減少99%。
全球暖化使南極冰層融化,當冰層提前融化或變薄,企鵝會停止繁殖,隨著海冰減少,牠們的食物也會減少。在最壞的情境下,本世紀末皇帝企鵝的數量可能減少99%。 © vladsilver / shutterstock.com

氣候變遷對皇帝企鵝(Emperor penguins)的影響尤為劇烈。牠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靠近海洋的南極冰層上生活,一年中至少有 9 個月的時間,從公海或與陸地相連的海冰裂縫中以魚、烏賊和南極磷蝦為食。如果冰層提前融化或變薄,企鵝就會停止繁殖。此外,冰棚崩塌可能會壓死牠們,而隨著海冰減少,企鵝的食物也會減少

根據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的報告,以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到 2100 年,80% 的皇帝企鵝棲地可能會消失,企鵝數量可能會減少 81%。在最壞的情況下,到本世紀末,皇帝企鵝將失去幾乎全部的棲地,數量也將減少 99%。

昆蟲類:棲地喪失、殺蟲劑和氣候變遷威脅昆蟲生存

全球75%的糧食作物倚賴蜜蜂授粉,然而氣候變遷、濫用農藥、森林砍伐使蜜蜂數量大幅下降。
全球75%的糧食作物倚賴蜜蜂授粉,然而氣候變遷、濫用農藥、森林砍伐使蜜蜂數量大幅下降。 © Axel Kirchhof / Greenpeace

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名單上,已有高達數百種昆蟲因氣候變遷引發的高溫和降雨型態改變瀕臨滅絕,部分蜻蜓和蜜蜂也因失去棲地增加滅絕風險。2019 年,根據國際知名期刊《生物保育》(Biological Conservation)的報告,世界上 40% 的昆蟲物種處於瀕危狀態。研究指出,熱帶地區的昆蟲由於容易受到氣溫上升的影響,將成為氣候危機的重災區。若失去授粉及維持土壤健康的昆蟲,將使土壤難以發揮作用,影響農業經濟。(延伸閱讀:逐漸逝去的生態網絡,物種消失為何與您我有關?

爬蟲類:最新研究警告,鱷魚和烏龜消失的風險極高

降雨頻率減少、乾旱以及強降雨,導致爬蟲類幼蟲無法孵化,或在孵化後因太小無法保護自己,增加滅絕風險。
降雨頻率減少、乾旱以及強降雨,導致爬蟲類幼蟲無法孵化,或在孵化後因太小無法保護自己,增加滅絕風險。 © José Caldas

根據非營利組織 NatureServe 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2022 年的一項研究世界上至少有 21% 的爬蟲類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其中風險最大的是鱷魚和烏龜。

雖然爬蟲類的主要威脅來自破壞性農法、森林砍伐和城市擴張,但氣候變遷也影響極大。一項關於斯里蘭卡熱帶地區爬蟲類的研究指出,降雨頻率的減少、乾旱,以及強降雨,導致爬蟲類幼蟲無法孵化,或者出生後因太小無法保護自己,容易被其他動物捕食,增加滅絕風險。

阻止物種滅絕危機,必須落實氣候行動

如果人類不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自然環境,將會有更多物種滅絕。然而調查顯示,臺灣僅 3 成民眾正確理解生物多樣性。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分享物種瀕危、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資訊,共同向政府和企業倡議落實氣候行動,積極於 2030 年前保護 30% 的海洋及森林。日常生活中,您我則可以減少自己的碳足跡,為恢復物種存續、多元和諧的生態系統,盡一己之力。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動物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北極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