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

電價調漲誰受影響?幾度電算用電大戶?漲價是發展綠電和經濟轉機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近年來,隨著國際燃煤、天然氣的價格不斷飆漲,日本電價早已調整至 5 年新高,臺灣政府也於 2022 年 6 月 27 日拍板調漲電價,7 月 1 日開始實施。為顧及民生,此次調漲主要針對產業用電大戶,以及 1,000 度以上的住戶用電。然而,調漲電價後就能緩解台電虧損危機?產業界對於漲電價有哪些看法?綠色和平對此提出哪些建議?

臺灣電價長年偏低,影響電力結構及能源政策

綜觀全球,臺灣電價長年名列全球前十大低電價國家及地區,尤其占總用電量近六成的工業用電,平均每度僅 2.4 元,全球排名第六低。相比鄰近的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臺灣的電費相當低廉。

台電因長年電價偏低,虧損不斷,僅2022年1月至4月,已產生469億元的赤字,顯然缺乏經費改善電網系統。
台電因長年電價偏低,虧損不斷,僅2022年1月至4月,已產生469億元的赤字,顯然缺乏經費改善電網系統。 © TK Kurikawa / shutterstock.com

長年電價偏低,導致台電不斷虧損,近年受到極端氣候及產業發展影響,用電量節節攀升,凸顯臺灣電網韌性不足的危機,加上大量再生能源的加入,使得電網起伏大增,必須經由改善儲能及智慧電網來因應。然而,僅僅 2022 年 1 月至 4 月底,台電已經產生 469 億元的赤字,顯然缺乏經費去改善脆弱的電網系統,更難以增加再生能源的儲能設備、發展智慧電網。

台電財務體質若不健康,臺灣電力結構難以改善,也將拖累中央能源政策、綠電普及與達成臺灣淨零碳排目標的腳步。因此,台電調漲用電大戶的電價可謂合情合理,綠色和平也鼓勵用電大戶趁此機會重新盤點用電,大力節能與發展再生能源,將有助台電集中資源解決跳電問題。

電價調漲,產業代表反應不一

經濟部此次針對用電大戶電價調漲 15%,臺灣企業對此反應不一,意見多元。

持反對立場的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強調,政府若全面調漲電價,是整體發電成本問題,但若只漲用電大戶,就是在處罰用電大戶,製造業恐因生產成本大增而出走。

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則均認為,只針對用電大戶調漲並不公平,應該要全民一起調漲節電,並強調電價費率公式計算應該要調整,而幅度也不應該過大。

因應國際能源價格飆漲,經濟部拍板調漲電價,自2022年7月起施行,此次漲價主要針對產業用電大戶,以及 1,000 度以上的住戶用電。
因應國際能源價格飆漲,經濟部拍板調漲電價,自2022年7月起施行,此次漲價主要針對產業用電大戶,以及 1,000 度以上的住戶用電。 © LauraKick / shutterstock.com

同屬用電大戶的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卻有不同想法。他表示,燃料確實影響劇烈,但只要合理、該漲就漲,電價過於便宜不利節電。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則認為,目前電價漲幅不可能反映成本,支持政府應接近世界腳步,逐年調漲電價,但要有配套措施。

中美晶集團董事長徐美蘭同樣支持調漲電費,但也提出對於用電品質的憂慮。徐美蘭表示,台電長年赤字、投資受限,導致負載容量過於緊張,不時跳電一下,可能就損失上千萬元,對公司營運造成很大困擾。「對公司來說,寧願選擇調漲電費,把電的品質、穩定度做好,讓台電不要赤字,並持續有效投資。」

用電大戶即碳排大戶,電價過低缺乏減排誘因

臺灣發電結構仍以火力為主,因此「用電大戶」鋼鐵、石化、半導體業,也等同於「碳排大戶」,在臺灣淨零之路扮演關鍵角色。
臺灣發電結構仍以火力為主,因此「用電大戶」鋼鐵、石化、半導體業,也等同於「碳排大戶」,在臺灣淨零之路扮演關鍵角色。 © Greenpeace / James Liu

在國際情勢與化石燃料價格上漲的趨勢下,火力發電的電價逐年攀升將不可避免如今,全球經濟深受極端氣候、疫情、戰爭影響,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也正警示臺灣不應再過度依賴燃煤進口,必須要能源自足

​​根據能源局「臺灣 2021 各部門用電量」統計,2021 年用電量最多的是工業部門約 1,614 億度、占總用電量 57%,與前一年相比增加約 107 億度,不僅創下史上最高工業用電量,成長幅度也是近年新高。數據也指出,臺灣發電結構仍以火力為最大宗,共 2,425 億度,占 83.4%。由此可見,臺灣「用電大戶」鋼鐵、石化、半導體業,也等同於「碳排大戶」,在臺灣的淨零之路扮演關鍵角色。

2021年工業用電高達1,614億度,不僅創下新高,更占全臺總用電量57%。
2021年工業用電高達1,614億度,不僅創下新高,更占全臺總用電量57%。 © Greenpeace

事實上,目前臺灣的能源轉型之路面對多項挑戰,包括再生能源發展速度緩慢、通膨、電力需求劇增。在過去,臺灣因過低的電費、沒有碳費機制,加上對用電大戶強制用綠電的時程壓力太少,造成企業缺乏誘因積極減排。

如今,危機也是企業轉型的契機,用電大戶若趁此機會投入自發綠電,將能減緩自身電價衝擊、增加產業能源韌性。也能幫助台電減輕供電負擔、增加全臺綠電占比,進而達到多贏。

綠色和平籲用電大戶增發綠電,善盡企業責任

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太陽光電雲牆」不僅為其標誌性象徵,一年更可產生約28萬度左右的再生電力。
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太陽光電雲牆」不僅為其標誌性象徵,一年更可產生約28萬度左右的再生電力。 © Jack Hong / shutterstock.com

若臺灣需要達成 2050 淨零排放,同時保持電力穩定供應,太陽光電裝置目標必須要在 2050 年達到 40 至 80GW(10億瓦),才能成為綠能的發電主力,但目前全臺光電裝置容量僅有約 8.1GW,相差甚遠。

為了有效兼顧減碳、經濟及民生,綠色和平也持續建議經濟部在調整電價以外,應同步修改「用電大戶條款」的規範,比照許多地方政府擴大用電大戶定義標準由 5,000kW 至 800kW,並提升用電大戶綠電裝設義務量,敦促使用臺灣 57% 電力的用電大戶自設綠電自用,不僅可以提升臺灣整體綠電發展的能量,降低能源風險,同時又能避免未來台電全面調整電價,減低民生電價的通膨壓力。

邀請您與綠色和平一起敦促臺灣政府正視綠電供給量能的問題,帶領全臺用電大戶盡己所能,加速發展再生能源設施、逐步減少依賴火力發電,共同參與這場能源革命,為減緩全球氣候危機盡一分心力。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