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23台灣燈會減碳!綠電燈藝幕後祕辛,全為推動淨零碳排
元宵賞花燈,邀您蒞臨觀賞「歡迎光零」燈藝作品!綠色和平與當若科技藝術合作,在「2023台灣燈會」挑戰臺灣首座綠電燈藝,100% 使用再生能源供電,藉此傳達「2050 淨零碳排」的願景。然而,要打造綠電燈藝有哪些困難?「淨零碳排」的概念如何透過光影呈現?又期待帶給民眾什麼樣的體驗和感受?以下專訪設計師與您一一分享。
方型玻璃屋內瀰漫迷霧,一顆巨型球體處於嘈雜的環境裡,四周響起森林大火、冰山融化以及期待氣候行動的呼告聲,隨著眾人的碰觸,將讓球體產生光影變化、吹散霧氣,邁向嶄新的未來。這是綠色和平及當若科技藝術為「2023 台灣燈會」打造、挑戰臺灣首座綠電燈藝裝置:「歡迎光零 You are the light」。
文章目錄
回收建材、再生能源,為巨型燈藝減碳
「當若科技藝術」擅長將科技與藝術融入互動設計、使用者體驗、動態圖像、室內設計等各項展演內容,曾獲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DFA Design for Asia Awards - Culture Award)及 iF 傳達設計獎(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等設計界具代表性的獎項;創作、企劃超過 200 件作品及專案,其中包含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新竹光臨藝術節、臺南空山祭、國際光影藝術節等大型藝文展演活動。
然而,即使是身經百戰的團隊,要製作能夠呈現「2050 淨零碳排」概念、同時符合永續性的燈藝作品,仍有不少困難。在此次專案擔任視覺設計及概念發想的 Sophia 坦言,這是「比較有挑戰性」的一個專案。不僅因為作品主題是抽象的「淨零碳排」,也因為成品必須盡力落實低碳、減廢,在運作期間更要 100% 使用再生能源。
「執行這個專案最大的困難是,我們本身對於環保材質比較不熟悉,在製作過程中需要蒐集資料,並尋找符合需求的環保建材,在材料與能源的使用上可以更有回收性跟永續性。」
最後團隊選擇以回收美絲板、節能 LED 燈泡、可回收的玻璃、鐵件及彈性布製作燈件;供電的部分則由綠色和平負責,透過太陽能板為儲能設備充電,確保燈藝運作期間 100% 使用再生能源。
負責動態視覺設計的 Argo 進一步說明:「因為這次使用綠電電池,我們的電力使用也需要做比較精密的計算,才不會(在展示期間)讓燈件忽然『停電』,發生意外。」
結合科技與藝術,用光影說故事
綠色和平期待透過參與燈會,以 100% 使用綠電的巨型綠電燈藝,邀請民眾一起見證,透過電力、交通及資源等面向著手改變,可以減少大型活動帶來的污染,甚至達成碳中和目標。
然而,抽象的「淨零碳排」概念,要如何轉化為燈藝作品,讓民眾有所感受?
設計團隊以一顆置於玻璃屋內的巨型球體燈件,象徵被溫室氣體籠罩的地球,並為燈座加上「觸摸」回饋的功能,讓整個空間更有沉浸式的體驗。Sophia 分享:「希望藉由群眾擠壓球體的互動,來象徵大眾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碳排,從這樣的概念,衍生為將燈座放入巨大且充滿霧氣的玻璃屋中,讓民眾的感受更加具體。」
由於有限的 LED 燈泡,再加上彈性布的包覆,其實會讓視覺模糊不清,無法呈現具體的影像及圖案。「這樣的燈件雖然很美,卻有一種隱晦的感覺,這也剛好符合綠色和平此次的主題『淨零碳排』,我覺得是很好的呈現方式。」
Argo 運用巧思將阻力轉化為助力,選擇以燈光顏色及音樂的變化,讓球體從一開始被煙霧籠罩的紅色,轉為純淨的綠色,藉由這樣的演變,讓民眾可以快速了解,從 2023 年到 2050 淨零碳排的過程。在音樂的編排上,則由開頭的雷擊、工業機械、甚至森林大火的聲音,逐漸轉變為海浪聲、鯨歌,最後以輕盈悠揚的旋律作結尾,象徵邁向淨零未來、環境永續的美好。
Sophia 期待民眾不管是從玻璃屋內或外觀看,都會產生好奇心,讓大眾想靠近「淨零」議題。並藉由探索議題、接近球體,到觸摸的過程,重新激起民眾對此議題的重視。她期許「未來如果有更多燈件轉用綠能,就能更加永續。」
Argo 則認為 2023 台灣燈會中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燈件,「歡迎光零」呈現的迷霧狀態不僅在外型上吸睛,其中更包含了需要讓人省思的氣候議題,值得民眾慢慢品味。「我希望觀眾來看的時候,他心裡會帶著這份惦記回家去想著這件事。」
推動「淨零」轉型從口號走入生活
2023 年初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大眾更加認識到氣候變遷議題與淨零碳排的目標,綠色和平也呼籲政府在淨零目標確認後,應該在各個領域走向永續。以「2023 台灣燈會」為例,綠色和平估算燈會期間的用電量超過 17 萬度,造成將近 9 萬公斤的碳排,相當於 2,239 輛汽車同時在路上行駛。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強調:「綠色和平透過太陽能發電和儲能設備,來打造百分百再生能源發電的燈藝,因此它所產生的電力碳排趨近於 0,我們想向民眾示範這樣子的事情是可行的。」
在全球追求淨零的趨勢下,綠色和平期待推動臺灣萬人以上的大型活動達成碳中和目標,讓淨零碳排的概念走進台灣燈會、登上三金舞臺、融入各縣市的節慶盛會,拉近大眾與環保的距離。也呼籲臺灣政府應該提出更積極的政策,包含提升 2030 年的減碳目標、規劃更多的淨零示範區,讓「淨零轉型」從口號走入您我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