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s

熱島效應悶燒臺北,我們準備好迎接極端高溫的時代嗎?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夏日踏上城市街頭,是不是快被蒸騰的熱氣融化了?太陽炙烤著城市,人們被水泥森林籠罩,彷彿置身一座熱島之中。在臺灣,熱島現象最嚴重首推臺北盆地。然而,到了 2024 年的臺北城,熱島效應不僅局限在市中心,極端高溫和熱浪的影響範圍已經延伸到周圍地區,使得原本的涼區不再那麼涼爽。「熱島效應」是什麼?對城市上班族的身心有哪些負面影響?

熱島效應悶燒臺北盆地,比南部更熱

2024年8月5日下午3點溫度分布圖。
2024年8月5日下午3點溫度分布圖。 © Greenpeace

根據 2024 氣候變遷分析報告,統計臺灣 6 個百年氣象站,臺北站的平均日最高溫為 6 個測站(臺北、臺中、臺南、恆春、花蓮、臺東)中最高,主因是臺北為盆地地形,測站設置於蓄熱嚴重的盆地中央,加上臺北市人口集中、熱島效應影響,使得氣溫升高較為劇烈。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子平主持的「都市退燒」研究團隊也發現,在人類活動和都市化進程的影響下,文山、信義計畫區、南港、士林等盆地周邊地區,都有越來越熱的趨勢,顯示都市熱島現象逐漸加劇,熱區範圍不斷擴大,臺北盆地的夏日涼區逐漸減少

熱島效應是什麼?熱島效應的成因是?

都市密集的建築物大規模使用容易蓄熱的材質,影響環境冷卻降溫的效果,導致都市地區溫度高於周圍郊區,使市中心看起來就像被高溫籠罩,猶如一座發熱的島嶼。
都市密集的建築物大規模使用容易蓄熱的材質,影響環境冷卻降溫的效果,導致都市地區溫度高於周圍郊區,使市中心看起來就像被高溫籠罩,猶如一座發熱的島嶼。 © Greenpeace

「熱島效應」是城市特有的氣候現象,指的是城市地區溫度明顯高於周邊鄉村和自然地區的情況。由於城市中大量的建築物、車輛和人群活動產生的熱能累積,建築物和道路的材料吸收陽光並釋放熱量,形成熱島。這種效應對城市環境產生諸多影響,包括能源消耗增加、空調需求提高、空氣品質下降以及城市氣溫升高等。

高溫影響工作效率,全球2億市民頭昏腦脹

熱島效應影響的另一個層面是降低工作效率。英國機械工程學會(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的 Laura Kent 表示
原文網址:金融時報,In hot conditions, human beings typically “work slower, we take on more risk, our cognitive function decreases”, says Laura Kent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which recently produced a report on how industry will need to adapt to extreme heat.
,在高溫的情況下,「工作速度更慢,我們會冒更多風險,認知能力會減弱。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的研究原文網址台灣地區室內溫熱環境改變對於課業學習及工作效率心理滿意度影響之探討顯示室內溫熱環境對於課業學習及工作效率確實有影響。溫度在攝氏 22 度與濕度 40% 及 60%,是增進「工作效率」的溫熱環境條件。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一項研究指出,到了 2030 年,全球每年將損失相當於 2% 的總工時,原因是天氣太熱無法工作,或是勞工不得不放慢工作速度。

目前全球城市多達 2 億人原文網址:金融時報,Around 200mn people in cities today are at risk from extreme heat, a number that is expected to grow eightfold by 2050......面臨極端高溫的威脅,到了 2050 年,這個數字將成長 8 倍

2022年8月,綠色和平韓國行動者在釜山車站前放置「熱怒熊」,要求政府擴大使用綠能,積極減緩氣候危機。
2022年8月,綠色和平韓國行動者在釜山車站前放置「熱怒熊」,要求政府擴大使用綠能,積極減緩氣候危機。 © Greenpeace / Yeo-sun Park

全球飆高溫,海洋熱到臉色發綠

相信關心氣候變遷的您也注意到了,不只您我居住的臺灣越來越熱,2023 年全球也不斷傳來高溫破紀錄的消息:

熱浪不斷來襲,主要原因是聖嬰現象和氣候變遷,尤其是北半球的大部分區域都被極端高溫籠罩。

例如中國,在 2022 年挺過破紀錄極端高溫引發的乾旱和缺電危機後,2023 年 7 月多地迎來連日超過攝氏 41 度的熱浪,人民越來越依賴空調,形成惡性循環。

北京高溫達42度,一對老夫妻在天安門廣場附近的樹蔭下休息。
北京高溫一度高達42度,一對老夫妻在天安門廣場附近的樹蔭下休息。 © Greenpeace / Natalie Behring

與此同時,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長達 1,000 公尺、世界最大的永凍土融坑「冥界之門」(the gateway to the underworld),因為俄羅斯暖化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區快 2.5 倍,導致融坑面積持續擴大。

這意味著,深埋 100 公尺下的「巨量」有機碳("enormous quantity" of organic carbon),將隨永凍土融化釋放到大氣中,使地球暖化更加嚴重。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冥界之門」是全球最大的永凍土區域,目前正加速擴大中。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冥界之門」是全球最大的永凍土區域,目前正加速擴大中。 © 達志影像

極端高溫的現象,不僅體現在發燙的地表,海洋也熱到臉色發綠。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發現,全球 56% 面積海洋,在 2002 至 2022 年間變得更「綠」,越靠近赤道越明顯。

海洋之所以不再湛藍,是因為含有葉綠素的浮游植物在海水表面大量繁殖,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學新聞 ScienceAlert 的資深科學記者 David Nield 擔心原文網址:EXPLORERSWEB,If this trend continues, it can create “hypoxic dead zones,” says David Nield of Science Alert. This could affect marine life in certain areas and force animals to migrate, affecting the entire food web.,如果這項趨勢持續下去,海洋將形成「缺氧的死亡區」,恐怕影響部分地區的海洋生物、迫使生物遷移、進而影響整個生態食物網。

該研究主要作者 B. B. Cael 則直言原文網址:earthsky.org,This gives additional evidence of how human activities are affecting life on Earth over a huge spatial extent. It’s another way that humans are affecting the biosphere.人為引起的氣候變遷,就是海洋變綠的主因

當「熱死人」不再是修辭上的誇飾……

炙熱高溫讓人爆汗,也可能令人抱憾。2022 年 5 月 30 日至 9 月 4 日,歐洲遭遇史上最酷熱的夏季,多達 61,672 人死於熱浪原文網址:CNN,Nearly 62,000 people died from record-breaking heat in Europe last summer. It’s a lesson for the US, too,位於南歐的義大利災情最慘重,有 1.8 萬人死亡,其次是 1.1 萬人的西班牙。

臺灣的熱傷害民眾數量也大幅增加,2020 年有 2,763 人次因熱傷害而就診,10 年間成長 85.8%,尤其長者、慢性病患者以及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都是熱傷害高危險群。(延伸閱讀:越來越熱!什麼是熱浪?氣候變遷會對您我造成哪些「熱傷害」?

義大利維也納的夏季一年比一年更熱,這座城市的熱島效應日益明顯。白天建築吸飽大量熱能,並儲存在水泥中,導致晚上無法降溫。
義大利維也納的夏季一年比一年更熱,這座城市的熱島效應日益明顯。白天建築吸飽大量熱能,並儲存在水泥中,導致晚上無法降溫。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不僅人類還沒準備好迎接極端高溫的挑戰,您我仰賴的基礎建設,例如道路、鐵路、電廠以及其他必要設施,通常無法應付極端高溫,容易發生損壞、故障。

對有些人來說,設施壞了,只是生活不大方便,但對某些人來說相當致命。想像一下,如果醫院的病患因為電網過熱斷電,無法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城市發生火災,卻因為道路熱到融化,阻礙了消防車救援。

這點也反映了社會弱勢族群面對高溫威脅時,更顯現社會的不平等。對身心障礙者而言,保持身體水分充足、移動到較涼爽的區域變得更加困難;藍領階級如建築工人,承受熱傷害的風險則高於白領階級。

另外,貧困人家人口數較多,空間侷促,加上房屋通常缺乏隔熱和通風設備,而且貧窮社區綠地規畫往往較為不足,都會導致熱傷害機會大增。

印度一位村民在攝氏40度高溫下,為了整修被洪水沖毀的河畔努力工作。圖中的他正在休息片刻。
印度一位村民在攝氏40度高溫下,為了整修被洪水沖毀的河畔努力工作。圖中的他正在休息片刻。 © Greenpeace / Peter Caton

為生活降溫,您可以這樣做

關切氣候的您我都很清楚,氣候變遷使極端高溫的影響時間變得更長、更頻繁。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除了仰賴政府及企業落實長遠且全面的氣候政策,您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透過以下幾點,幫助地球降溫:

  • 保護路樹不受施工干擾。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助城市降溫。
  • 改善建築隔熱效果可以減少耗能,降低過熱機率。
  • 搭乘綠交通工具,例如騎腳踏車、搭乘電動公車,可以減少碳污染,也不會產生過多廢熱(waste heat)廢熱是指在工業生產或能源轉換過程中產生的多餘熱能,這些熱能通常無法有效利用,因而被稱為廢熱。廢熱可以從各種來源產生,包括發電廠、工廠和汽車,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溫度升高的風險。

面對種種極端高溫事件,需要您和綠色和平一起持續關注和支持氣候議題。一直以來,綠色和平集結公眾聲音,向政府和大企業反應人民心聲,督促當權者做出改變,以減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讓我們攜手努力,推動永續發展,保護地球和未來的世代。

延伸閱讀:

很多臺灣人,像您一樣…

為確保獨立與公正,我們從不接受來自政府或企業的捐款。所有推動環境工作的資源 100% 來自熱心民眾,您的支持對我們無比重要。 我們承諾謹慎使用每分資源,並力行資訊公開透明。您願意加入我們,以幾分鐘的時間,每天 10 元的金額,共同守護我們唯一家園嗎?

我願意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