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物價為何上漲?原來是「氣候通膨」正在蠶食我們的荷包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無論是便利商店的飯糰、夜市的車輪餅,還是巷口的便當,近幾年的價格漲幅有感,讓不少民眾感嘆吃不消。大家都說「民以食為天」,為什麼百元內有吃有喝的時代似乎一去不復返?其實,這與氣候變遷引發的「氣候通膨」脫不了關係。

近年各國通貨膨脹日益嚴重,除了疫情和戰爭的影響,氣候變遷也是一大因素。根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2023 年全球年均溫達到 14.98°C,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同時,乾旱、林火和暴雨等極端氣候事件持續在全球肆虐,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根據歐洲央行在 2023 年的報告,如果氣候變遷持續惡化至 2035 年,氣溫上升將造成全球總體通貨膨脹每年增加 1.18%,食物通膨更將增加 3.23%,這將使物價超過臺灣中央銀行設定的年度通膨目標 2%,對民生物價穩定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氣候通膨現象正逐漸受到重視。它具體由哪些因素造成?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氣候通膨?

「什麼時候漲價了?」「為什麼這麼貴?」相信是許多消費者的共同疑問。
「什麼時候漲價了?」「為什麼這麼貴?」相信是許多消費者的共同疑問。 © shutterstock.com

什麼是氣候通膨?

氣候通膨(Climate Inflation)指的是氣候變遷及其相關的極端氣候事件(如溫度上升、降雨模式改變、颶風、乾旱、熱浪和洪水)導致農作物減產、生產力降低、收入減少和供應鏈中斷,進而影響供需平衡、推高我們在食、衣、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成本,最終引發通膨。

氣候變遷帶來越發頻繁的極端氣候已經對全球經濟體造成巨大的衝擊。根據 AON 國際企業保險顧問公司 2023 年發布的報告2023 Weather, Climate and Catastrophe Insight.” AON,2022 年全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美金 3.13 億

氣候糟,為何傷荷包?

氣候通膨透過兩種主要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成本:

直接影響氣候通膨直接影響產量或供應,造成價格增漲。

  • 食物成本:農作物產量下降和供應鏈中斷導致食品價格飆升。
  • 能源成本:極端天氣事件影響能源生產和供應,或持續升溫造成電力需求增加,推高能源價格。

間接影響氣候通膨直影響生產成本,因而造成價格上漲。

  • 人力成本 高溫使工人效率降低,健康風險增加,這些都導致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最終轉嫁到物價上。
  • 供應鏈/運輸成本:極端氣候事件發生,導致供應鏈中斷,也推高了運輸成本,進一步加劇價格上漲。
法國以生產獨特葡萄酒聞名,這是該國重要的文化遺產。然而,降雨量減少與氣溫上升影響法國多座葡萄園,導致葡萄和葉子乾枯。
法國以生產獨特葡萄酒聞名,這是該國重要的文化遺產。然而,降雨量減少與氣溫上升影響法國多座葡萄園,導致葡萄和葉子乾枯。 © Greenpeace / Pierre Gleizes

氣候通膨最明顯的例子是食物成本。近年來,溫度與降雨型態的變化,加上極端氣候事件越發頻繁,直接衝擊農作物產量。從小麥、大豆、肉品到水果、巧克力,各類食物都因極端氣候而價格上漲。

以巧克力為例,可可樹對溫度極為敏感,全球大部分可可供應來自西非,但當地農作物正逐漸受到氣溫上升的威脅。作為製作巧克力的關鍵原料,2022 年至 2024 年間,可可的價格上漲了 135%UNCTAD. “Chocolate Price Hikes: A Bittersweet Reason to Care about Climate Change.,導致巧克力的價格也一起飆升。

未來這些影響將越趨嚴重,歐洲央行及德國波茨坦氣候衝擊研究所表示Mark Gongloff. “未來生活挑戰高!氣候變遷將帶動通貨膨脹”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 November 2023.,2022 年歐洲的一波熱浪已使該地區食品價格上漲了 0.67%,預計未來的升溫可能會導致全球食物價格在 2035 年起每年增加 0.9% 至 3.3%。

此外,未來全球 87% 稻米、36% 小麥的產量將因高溫威脅而面臨乾旱風險資誠PwC. “氣候變遷影響人類文明九大關鍵物資 3C、糧食、基礎設施的生產都受威脅.” CSR @ 天下,且風險指數從目前的 1% 在 2050 年上升至 30% 至 50%

泰國清邁省的一名農夫站在乾涸的稻田中央。由於聖嬰現象引發嚴重乾旱,導致稻田完全無法收成。
泰國清邁省的一名農夫站在乾涸的稻田中央。由於聖嬰現象引發嚴重乾旱,導致稻田完全無法收成。 © Greenpeace / Pierre Gleizes

氣候通膨衝擊臺灣!糧食、健康成本水漲船高

臺灣氣候變遷風險高風險,乾旱、颱風、暴雨等災害對臺灣農民帶來嚴重影響,損失可能達到 1 至 270 億新臺幣平均每年農業損失高達新臺幣 100 億元豐年雜誌, “氣候變遷下的水稻災害與因應策略,” 農傳媒, 2022.。近年來的氣候變遷加劇,包括氣溫上升、強降雨增加以及氣候災害頻率上升,導致物價持續上升。2022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大漲 2.95%,創 14 年新高聯合新聞網. “外食費、房租飆漲苦不堪言!2022年CPI大漲2.95%創14年最高.” 2023.漲幅最大的是食品價格

據農委會統計,近 15 年因天災造成的農業損失平均每年達 124 億元,其中 2016 年更高達 383.4 億元。臺灣的水果近年來受到更頻繁的氣候災害衝擊,回顧 2009 年至 2019 年的農業損失,「高溫」和「乾旱」造成的損害越來越嚴重。2022 年,農業處曾指出因氣候變遷多種作物受到衝擊;芒果、葡萄因產量減少而價格昂貴,彰化的西瓜也因災損嚴重,只剩下二成產量林敬家. “氣候異常水果喊漲 芒果1顆80元、葡萄每箱700元起跳.” CSRone, May 2022.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物價不只受到本土的氣候事件影響。由於臺灣的食物系統大多仰賴進口,因此國際間的極端氣候事件也影響著我們的物價。臺灣主要牛肉進口國包括美國、巴拉圭、尼加拉瓜、澳洲以及紐西蘭,而近年來澳洲與美國皆因為乾旱造成牛隻數量減少,價格飆升藍弋丰, “氣候變遷作怪,澳洲牛羊價格暴跌、牛肉出口美國創三年新高,” 科技新報, 2023,

同時,破紀錄的高溫和乾旱也大幅減少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的黃豆出口量,且這三國總和占全球黃豆出口的一半以上,導致黃豆價格劇烈波動。美國的乾旱近年來也越發頻繁,造成美國小麥產量減少Arvin Donley, “Study: Climate Change a Growing Threat to Wheat,” World Grain, 2023.

2012年,美國愛荷華州和伊利諾州的玉米田和大豆田因受到乾旱和創紀錄高溫影響,植株的穗子比往年小,有些莖稈甚至完全沒有穀粒。
2012年,美國愛荷華州和伊利諾州的玉米田和大豆田因受到乾旱和創紀錄高溫影響,植株的穗子比往年小,有些莖稈甚至完全沒有穀粒。 © Stephen J. Carrera / Greenpeace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及環境部共同發布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報告指出,未來臺灣的夏季延長至 7 個月(原為 7 月 至 9 月)、高溫日數(>36度)將增加 75 天,這將加劇夏季電力需求,提高戶外工作者在高溫下的風險,並降低工作效率,從而間接增加生產成本

此外,極端氣候還會影響健康,加劇各種疾病的風險,增加醫療支出。例如,熱衰竭、傳染病、登革熱(好發於 9 月至 12 月)、以及空氣污染等問題,都與高溫密切相關。

借鏡歐美,氣候變遷、氣候通膨一次打擊

氣候通膨帶來的沈重生活壓力,歐洲和美國已經制定相關政策對抗氣候變遷、緩解氣候通膨。
氣候通膨帶來的沈重生活壓力,歐洲和美國已經制定相關政策對抗氣候變遷、緩解氣候通膨。 © shutterstock.com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效減少碳排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如果政府和企業再不積極採取行動,實施有效的減排政策,投資再生能源,並使所有部門擺脫化石燃料,您我將面臨氣候通膨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目前,歐洲和美國已提出應對氣候通膨的政策,並包括緩解潛在因應綠色轉型增加的成本壓力:

  • 歐盟的 《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包括了氣候變遷社會基金,旨在解決與能源成本和交通相關的貧窮問題,幫助社會中最弱勢的族群,從而達到真正的「公正轉型」。
  • 美國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也注重於降低成本,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進行歷史性的投資,並確保大公司和最富有的少數人繳納公平份額的稅來支持投資,從而降低通貨膨脹。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 Isabel Schnabel 更提出European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 and the Green Transition.” 2023.,我們應繼續擴大對再生能源和綠色科技的支持,才能盡快實現淨零目標以及短中期的物價穩定

對抗氣候變遷,才能對抗氣候通膨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政府新成立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應意識到治理氣候變遷也是在解決通膨問題,必須盡速協調環境、經濟、農業、財政等跨部會合作提出能有效加速減碳的氣候能源政策,平緩物價,解決氣候通膨。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政府新成立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應意識到治理氣候變遷也是在解決通膨問題,必須盡速協調環境、經濟、農業、財政等跨部會合作提出能有效加速減碳的氣候能源政策,平緩物價,解決氣候通膨。

淨零轉型涉及所有部門,包括碳稅等貨幣政策。臺灣不應以綠色通膨為由延後徵收碳費、推遲 2050 淨零計畫。日本、韓國、印尼、新加坡等亞洲許多國家已實施碳定價機制,顯示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全球趨勢。

如果臺灣不積極加強碳減排和化石燃料的管控,我們將面臨更嚴重的人類、社會和經濟損失進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通貨膨脹加劇、醫療保健資源緊張、勞動力短缺、能源供應不穩定,以及糧食安全受到威脅。這些問題最終都會反映在我們的食、衣、住、行上,直接影響您我的生活品質和經濟負擔。

因此,我們必須堅定地推進能源轉型和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對抗氣候變遷,才能對抗氣候通膨,這不僅能減輕氣候變遷對我們當前生活的衝擊,更能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永續的世界。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