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外帶好環保:臺大學生推動循環餐盒,挑戰一次性餐具文化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環境教育專員 吳芃諭

2024 年 11 月,我們聽說臺大校園內將試辦為期一週的循環餐盒計畫,出於好奇與鼓勵,Green Future 氣候與環境教育專案團隊訪談了計畫團隊,並實地觀察大學校園內對循環餐盒的想法。一起看看這群在乎永續的大學生們做到了什麼!

臺大「循環餐盒試辦計畫」的誕生

您能想像,僅僅一週內,臺大校園的外帶餐點就能製造出近七萬件一次性餐具垃圾嗎?這不僅凸顯校園內外帶需求龐大,也凸顯了潛在的資源浪費問題。

為了解決龐大的校園垃圾問題,臺大學生會永續組及環境社團臺大根與芽社於 2017 年啟動了「循環餐盒計畫」。學生們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提案,成功獲得「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的經費支持,再結合氣候行動社的協助與學校合作社的配合,正式推出為期一週的「循環餐盒計畫」試辦。

同學只需透過手機簡單註冊即可借用循環餐盒,還能享有五元折扣,並可在校園多處設置的回收機台上輕鬆歸還,為校園內外帶用餐提供更環保的選擇。(延伸閱讀:循環杯是什麼?要怎麼租借?衛生乾淨嗎?臺灣有哪些政策措施?

循環餐盒計畫活動現場流程說明。
循環餐盒計畫活動現場流程說明。 © Greenpeace

學生推動循環之路,困難重重

循環餐盒計畫的推行並非一路順利。即便臺大設有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但龐雜的行政分工下,這份提案就在學校處室之間的推託中卡關。臺大學生會永續組於是利用校級主管與學生代表的月會,直接向校長提案,然而,獲得校長支持的同時,這項計畫又輾轉交至其他處室手上,溝通之路困難重重。

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遭遇挑戰,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藉助校方重視的「碳盤查」數據,反覆的溝通、持續的協調,最終讓他們得以與校內合作社攜手,讓循環餐盒的理念在校園裡正式起步,促使學校更積極落實永續行動。

循環餐盒租借地點選在方便同學租借的用餐區可以直接享用。
循環餐盒租借地點選在方便同學租借的用餐區可以直接享用。 © Greenpeace

學生的熱情成為改變的核心動力

在訪談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學生們對計畫的滿腔熱忱。他們不僅想解決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紙餐盒垃圾問題,更希望創造一個讓循環餐盒自然融入生活的模式。正如臺大學生會永續組組長說:「以不破壞生活模式為前提,改變大家的習慣。」如果要推廣循環餐盒,就必須做到方便、無押金、不增加額外負擔,讓同學們能輕鬆接受並逐漸養成習慣。

而這樣的理念在此次活動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學生對循環餐盒有一定的接受度,一週的試辦活動中總計售出了 252 個循環餐盒便當,而當日回收率高達 94%。展現了循環餐盒的可行性,也反映了臺大部分學生對環保行動的關注和參與程度。

學生自製「循環餐盒歸還機」,放置在各個教學館角落自助歸還。
學生自製「循環餐盒歸還機」,放置在各個教學館角落自助歸還。 © Greenpeace

無獨有偶的「循環起義」

臺大學生會的學生們選定小範圍的校園用餐區,開啟這場循環餐盒的試辦計畫,而無獨有偶地,綠色和平也曾在 2021 年推動「絕塑好店」循環杯計畫,在臺中草悟道商圈內的咖啡廳和手搖飲料店引入循環杯,並設置歸還點。這項計畫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減少了超過 600 個一次性飲料杯浪費。

這樣限定區域和時間的試辦計畫,很適合讓使用者以「嚐鮮」的心情對循環容器打開心房,同時也考慮到歸還餐盒和飲料杯的方便性,為使用者提供了更環保的生活方式。(延伸閱讀:循環杯示範商圈怎麼運作?政府、業者看這一篇就夠:公開「絕塑好店」幕後紀實

然而,這些計畫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商圈,都面臨相似的難題:如何在便利性與可持續性之間找到平衡,並鼓勵消費者改變習慣,在試行計畫結束後,仍能將減塑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2021年綠色和平在臺中草悟道商圈發起「絕塑好店」計畫,引進循環容器。
2021年綠色和平在臺中草悟道商圈發起「絕塑好店」計畫,引進循環容器。 © Greenpeace

餐盒試辦結束,循環的新起點

臺大「循環餐盒試辦計畫」的落幕,為校園循環經濟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方向,也讓我們看見這種模式在校園中推廣的潛力。然而,試辦計畫僅是第一步。從學生的熱情參與到校園合作社的幫忙,這樣的環境行動需要更大的規模化支持,才有成為「新常態」的可能。除了學生們肩負起啟動與持續推動的心態,更有賴業者與校方作為積極提供規模化的資源與支援。直到證明大學校園做得到的那天,才更有機會蔓延到社會更多地方,成為更多人的日常!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環境教育減塑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