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4 min

【專訪】如果不是我們:綠色和平環境大使謝哲青以真摯情感,呼籲您我起而行動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金鐘主持人謝哲青,身分多元,除了是作家、旅行家,更以知識廣博聞名,甚至被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因為早年海上工作的經歷,謝哲青關注海洋保育,他也親眼見證人類行為對環環境的影響,呼籲大家展開嶄新的氣候行動。今年,他擔任綠色和平環境大使,除了以自身影響力,期盼人們從日常生活中改變,更希望分享為環境行動的重要與迫切。

《如果不是我們》影片的震撼力量

在綠色和平最新推出的影片《如果不是我們》中,鏡頭先帶領觀眾領略臺灣周邊海域的壯麗景致:優游的鬼蝠魟、活潑的海豚,還有古老的大翅鯨,展現海洋生命力的豐富與美好。然而畫面一轉,畫面中滿是海洋面臨的危機:因海水溫度上升而逐漸白化的珊瑚礁,海灘上堆積如山的塑膠垃圾與廢棄漁具,這些觸目驚心的景象提醒著我們,若不採取行動,海洋的美好迅即消逝

影片中,一個沉穩而堅定的聲音貫串一幅又一幅畫面,不斷提問:「如果不是我們,誰能阻止這場災難?」這位獻聲者,正是知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旅行家謝哲青,應邀擔任綠色和平「環境大使」,不僅為影片配音,更親自入鏡,以真摯情感呼籲您我一同保育海洋。

鬼蝠魟生長緩慢、繁殖稀少,卻面臨工業捕撈的威脅,目前大洋型的雙吻前口蝠鱝已列名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的瀕危(Endangered)物種;珊瑚礁型的「阿氏前口蝠鱝」則已成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
鬼蝠魟生長緩慢、繁殖稀少,卻面臨工業捕撈的威脅,目前大洋型的雙吻前口蝠鱝已列名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的瀕危(Endangered)物種;珊瑚礁型的「阿氏前口蝠鱝」則已成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謝哲青的環保之路與跨界實踐

謝哲青憑藉著豐富的旅行經歷與敏銳的觀察力,走訪全球五大洲、上百個國家,親眼目睹了氣候變遷在世界各地留下的痕跡。這些經歷不僅化為筆下文字,更成為他積極投身環境守護行動的動力

2021年11月16日,綠色和平籌辦《眼見為憑:氣候變遷的痕跡》專題講座,邀請臺灣知名旅遊作家謝哲青,與臺北辦公室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劉羿君展開對談,藉由座談分享他在旅遊途中見證氣候變遷的所感所思。
2021年11月16日,綠色和平籌辦《眼見為憑:氣候變遷的痕跡》專題講座,邀請臺灣知名旅遊作家謝哲青,與臺北辦公室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劉羿君展開對談,藉由座談分享他在旅遊途中見證氣候變遷的所感所思。 © Greenpeace

2021年,他呼應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以行萬里路的親身經歷,分享氣候變遷在全球各地的實際影響。2022年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謝哲青配合當年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提出六種實用的「投資地球心法」。他提出反思:「難道我們因為支付得起金錢,就能無限地使用能源,擴張發展嗎?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一起用更溫柔、文明的方式去面對環境問題,而不是單向粗暴的解決。」(延伸閱讀:【COP26系列】謝哲青《眼見為憑:氣候變遷的痕跡》專題講座

海洋的美景與破壞真相

謝哲青分享此次擔任綠色和平「環境大使」的想法:「我除了希望透過自身的影響力引導大家一起改變生活習慣,也要分享為保護環境而行動的重要與迫切。」

謝哲青分享在環遊世界航海途中,曾目睹震驚的海洋破壞場景。當親眼見證印度洋及大西洋垃圾帶的存在,他回憶當下的感受:「原來漫不經心,不以為意的海漂垃圾,竟然在世人看不見的地方,匯集成如此巨大且駭人的存在。」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共存共榮,大自然提供生存的基本條件、滋養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抵禦氣候危機。但是,地球只有1%公海受到保護。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共存共榮,大自然提供生存的基本條件、滋養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抵禦氣候危機。但是,地球只有1%公海受到保護。 © Greenpeace / Lewis Burnett

而親眼目睹的海洋的美與好,也讓謝哲青想要積極發揮影響力,呼籲更多人起而行動。「所羅門群島的珊瑚海、東澳大堡礁,及臺灣本島南方的七星礁,我曾見到和小客車一樣大的鮪魚,成群結隊的迴流 ... 原來在藍色汪洋之下,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生態世界。」

公眾力量,是守護海洋的關鍵

在詮釋影片中反覆出現的「如果不是我們,誰能阻止這場災難?」這句關鍵台詞時,謝哲青說,每當見證海洋塑膠或聽聞珊瑚礁大規模白化的消息,他總不禁思考:「這些問題需要誰來解決?」他說,答案很明確,正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改變的一部分。都有能力,也有責任採取行動。不論是海洋污染、氣候變遷,或是生物多樣性喪失,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這不是政府或某些組織的責任,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造就改變。」

謝哲青相信,環境保護的核心價值,是凝聚共同行動。「這是我願意與綠色和平多次合作的原因。綠色和平除了有專業的環保行動方案,也擅長匯聚社會的共識與力量,產生更大的影響。」(延伸閱讀:2022世界地球日,跟著綠色和平氣候大使謝哲青一起「投資地球」

與自然重新連結,環境就是最美好回饋

謝哲青分享幼時與自然緊密連結的美好回憶:「小時候,我曾與 Ina(阿美族語,指女性長輩與當母親者)一起進入黑夜中的樹林,感受與自然合而為一的奇妙連結。樹木似乎透過風與我對話,黑夜與我是朋友。然而多年後再訪同一片樹林,卻只感受到陌生與害怕。」

人與自然的連結如此美好,卻曾幾何時喪失,但我們仍有繼續樂觀的理由。「每天呼吸氧氣,食用土壤栽種而出的果實,飲用乾淨清澈的淡水……都重新與自然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自然無私贈與我們的禮物。對於願意守護環境的人而言,繁茂的自然,生機盎然的海洋,就是我們能從大自然獲得的最美好回饋。」

觀看綠色和平環境大使謝哲青公益獻聲影片,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名人分享人物故事海洋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