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工血淚:鮪魚罐頭裡的祕密
過度捕撈、遠洋漁業管理不力,受害的不只有環境,還有人權。大規模工業化捕撈船隻常常使用破壞性漁法,將海中生物一網打盡。而當大企業缺乏有效管理,在茫茫大海,更出現虐待勞工、強迫工作等漏洞。全球最大的泰國水產集團「泰聯」,就是亟需改變的企業之一。
認識「泰聯」
「泰聯冷凍集團」(Thai Union Group PLC,簡稱「泰聯」)是全球最大的水產公司,也是最具規模的鮪魚罐頭集團。2014 年營收美金 34.4 億元(約1,120億臺幣),旗下有多達35個品牌與子公司,包括知名的美國鮪魚罐頭品牌「海底雞」(Chicken of the Sea)、英國的鮪魚罐頭大廠 John West,與泰國的 Sealect。
泰聯銷售的水產僅有 4% 來自泰國的海域,其他 96% 都來自遠洋漁船船隻。這些船隻捕撈的漁獲經過後續處理、包裝、裝罐後銷售全球,主要市場在美國與歐洲地區。鮪魚佔集團年營收 44%。去年起,紐約時報、美聯社和衛報等媒體的報導,以及後續綠色和平的調查顯示,許多漁船以破壞性漁法浪費海洋資源、傷害瀕危海洋生物,以及違反漁工人權,這些都可以追溯至泰聯的供應鏈。情形亟須改變。
罐頭深藏的祕密
根據綠色和平的研究,在泰國的遠洋漁船上,漁工處境之惡劣,比媒體披露的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訪談,他們在漁船上每天工作最長超過 20 小時,酬勞還可能遭受無理苛扣。我們記錄下願意匿名訴說親身經歷的漁工證言,以及他們目睹、耳聞的暴力與虐待。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漁工在船上時常遭受嚴重毆打或其他言語、身體暴力,嚴重的工傷也極為常見。然而,泰聯目前僅承諾在泰國水域的 4% 的鮪魚供應鏈接受檢驗,確保不會牽涉嚴重的人權違反情事,這樣遠遠不夠。
連串行動,展現公眾力量
十月中,綠色和平號召全球行動。在英國利物浦,上千位從 John West 總部路過的路人,都看見一個巨大的罐頭模型,並從現場播放的影片、志工說明中,發現鮪魚罐頭深藏海洋破壞的祕密。在美國的聖地牙哥,一位行動成員裝扮成 Chicken of the Sea品牌標誌上的人魚,表達訴求。在泰國曼谷,於泰聯的總部門口,志工與行動成員將訴求交給企業主管。一連串的公眾參與創意行動,都向泰聯表明,消費者要的不只有鮪魚,還希望我們消費的鮪魚,對環境友善、更符合公平。
泰聯集團的規模、銷售額以及在全球鮪漁業扮演的角色,都表示它應負起重大責任,率先推動全球鮪漁業的改變,尤其改善海上漁工的工作處境。後續,綠色和平也將持續要求泰聯集團扮演領袖角色,提供永續的海鮮,妥善對待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