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3 mins

反璞歸真 遇見100%無塑的自己

作者: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袁愷榕 博士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衣服嗎? 全球60%的衣服含有聚酯纖維(polyester),所有人工纖維材質的衣服在洗滌的時候,都會釋放微纖維,隨著每次洗衣流到海洋,與塑膠微粒一樣,讓我們的海洋逐漸失去呼吸。

著作權 Photo by Andres Abogabir on Unsplash

一直以來,是個喜歡簡單生活的人,身上穿的、生活裡用的,總是希望是純淨品質並且可以使用很久的東西。
從前,確實買到的產品,總是可以陪伴自己很久。一輩子,好像也沒那麼遠。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如智慧型手機、功能性衣服的問世,發現生活裡每一樣東西,似乎都不再天然,汰舊換新成了一種追求精緻生活的理所當然。逐漸地,我們被物質慾望與商業模式給制約。多數產品都趨向複雜,要有先進功能,成為商業產品必備的噱頭,甚至是時代潮流。
曾幾何時,要買到一件全棉的衣服,得一一翻開衣服內的標籤,也許翻遍全店也只能找到不到十件的100%純棉的衣服,多數衣服,都是多少有聚酯纖維含量。因為這些材質,一來可降低製衣成本、二來符合市場功能取向,例如運動衣服在品牌競爭下皆講究涼爽、吸汗等。

微粒纖維帶來的生態汙染

然而,研究數據顯示,這些聚酯纖維,隨著每次洗衣,流到海洋,與塑膠微粒一樣,造成海洋的汙染,這些肉眼看不見,卻實際存在的微粒纖維,讓我們的海洋逐漸失去呼吸。
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衣服嗎?
根據台灣經濟部的統計數據:台灣合成纖維產業鏈的生產總量為1,673,685公噸,銷售總量為1,341,290公噸,產能已然過剩。
聚酯纖維(polyester)是人工纖維中產量最大的一種,所有人工纖維材質(主要包括聚酯纖維、尼龍和acrylic)的衣服在洗滌的時候,由於纖維的摩擦,都會釋放微纖維。平均下來,每一件人工合成衣料的衣服洗一次都可以產生1900多條微纖維。每洗5kg衣服,就會有60萬-1千7百70萬條微纖維產生。
難道前端的科技,代表著無節制的耗費地球資源? 真正的前端科技,應是以地球為核心思考,所謂永續,乃在於地球的永續即為人類的永續,陽光、空氣、水,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元素,當海洋被汙染,位於生物鏈之一的人類,也會受到影響。當時尚產業的前端科技在研究如何增進衣服功能性,使用聚酯纖維製衣時,我們也可以思考,運動時,真的需要那麼多功能性?

遇見100%無塑的自己

即使我們知道聚酯纖維材料衣服所帶來的生態危害,卻也無法立即改變身旁心愛家人與好友們的消費模式,因為,連「買一件天然原料製造的衣服」,這應該是簡單的一件事,在現今衣服多有聚酯纖維成分的情形下,都不再容易。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自己開始,自身實踐,並向身旁親人好友分享資訊。我所能做的,就是從我自身開始,只買沒有合成纖維成分的衣服,並且愛惜已經擁有的衣服,回歸簡單與天然,重新遇見100%返璞歸真,無塑的自己。

相關標籤:

綠色生活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