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海洋
5 mins

在海上做工的人:遠洋漁船上外籍漁工的真實故事

作者: 綠色和平遠洋漁業專案

臺灣為全球前五大漁業強權,目前約有2萬多名外籍漁工在臺灣遠洋漁船上工作。許多在遠洋漁船上工作的移工們因境外聘僱制度,或是更難管理的權宜船制度,契約簽訂與工作地點都在國外,國內主管機關的管制效力有限,使漁工的處境更加艱困,也經常不為人知。現在,讓我們帶大家了解這些遠洋漁船上的做事人所面臨的真實困境。

進退兩難,惡劣的勞動環境

「在海上忙的時候只能睡一、兩個小時,半夜聽到鈴聲響就要爬起來工作。我有朋友手指被鯊魚咬掉,也有人腳被繩索絞斷。之前有人累到昏過去,被幹部用海水潑醒。因為證件護照都被船家扣著,根本無能為力,如果反抗就會被威脅遣返,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遠洋漁船被認為是4D工作,骯髒(Dirt)、危險(Danger)、辛苦(Difficulty)、離家遠(Distance)。因工業捕撈本身須長時間工作、漁船安全設備不足,加上漁工有時未受足夠設備操作訓練,造成漁工受傷或致死的機會高,曾被聯合國評定為死亡率第二的高風險職業。

不少外籍漁工上船後便感到後悔,只是在兩年的契約期滿前,漁工擔心付出通常高達兩到三個足月薪水的違約金、償還上船工作所付出的仲介費,或是其他借貸費用,即使工作環境再差,也只能繼續冒著生命危險付出勞力。

缺乏保障的薪資待遇

「我住的地方很窮,很嚮往來臺灣可以存點錢,回去可以蓋房子。當初仲介跟我說的不是很清楚,我也不太懂就上船了。原本說好每個月450美金,但發現大部分的錢都被仲介扣掉了。」引述自綠色和平遠洋漁工悲歌:血汗篇片段

大多外籍漁工都是為了改善家中經濟條件到臺灣遠洋漁船上工作,卻發現現實不如所想的美好。灣現行遠洋漁業相關法規仍未能提供外籍漁工完善的勞動保障,政府在2017年為了解除歐盟黃牌警告,規定境外漁工每月薪資不得低於450元美金(約臺幣13,320元),但實際上沒有人力、預算和查核機制去落實。

醫療困境,沒有生病的權力

「有人在船上工作受傷,仲介覺得很麻煩不想管。他也不敢跟船東講、怕被遣返,後來傷口感染、發高燒死掉了。隔天大家還是一樣上工,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引述自綠色和平遠洋漁工悲歌:血汗篇片段)

對於一出航便不知何時能再靠岸的遠洋漁工,想獲得即時的醫療支持幾乎是奢求。也因為擔心失去工作機會,每當漁工受傷或是生病時,不見得能夠獲得合適的藥物,也不一定能獲得足夠的休息,可能發生延誤就醫,導致病情惡化,或甚至死亡的情形。

多數的漁工表示,即使告知仲介就醫需求,通常不是拖延就是置之不理;而大多的雇主也會認為,帶漁工看病是仲介的工作或是漁工自己的事。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外籍漁工往往只能默默忍受著與病痛共存。

尊嚴衝擊,甲板上的露天冷水澡

外籍漁工穿著內褲在港口邊洗澡

「其實我不想讓人看我洗澡。」(圖文由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授權提供)

在人來人往的漁港岸上,總會看到外籍漁工直接穿著內褲,到甲板上或港口邊洗澡,忍受他人異樣眼光。因為大多數中小型漁船沒有洗澡間,即使靠岸後也缺乏岸上住宿,為了解決洗澡的需求,外籍漁工只能沒有隱私地迅速打理好自己的衛生清潔。

所謂的尊嚴與人權價值,早已無法顧及。

遭忽視的外籍漁工基本人權

2018年臺灣漁船「福甡11號」在南非被調查,也是第一艘因為違反《漁撈工作公約(ILO Convention No.188)》被扣留的漁船。檢查員在船上發現包括居住條件惡劣、食物不足、工作安全性堪憂、工作合約不完善等多項違規。然而,這樣惡劣、缺乏保障的工作環境,也是大多數遠洋漁工習以為常的日常。

外籍移工幾乎不諳中文,亦沒有足夠的法律常識,經常處於被欺壓、剝削而沒有自救能力的狀態。而政府長年維護遠洋漁業資本的利益,忽視外籍漁工的權利,也造成了嚴重的問題。

因此,攜手督促我們的政府,以及有影響力的企業,正視改善遠洋漁業的勞動權益,是目前刻不容緩的議題。

督促水產企業拒絕血汗海鮮,需要您的力量!

美麗的海洋不只面臨到海水暖化、過度捕撈的問題,還有海上奴役的人權問題。海上人權剝削往往伴隨著非法漁捕行為,保護漁工,亦是保護海洋。唯有集結力量,才能推動更多進步的政府法規與企業政策,保護海洋生態平衡。

我們需要您和綠色和平一同成為守護海洋永續和漁工人權的一份子,懇請您加入連署,集合群眾力量,要求全球前三大鮪魚貿易商「豐群水產」確保漁獲合法性、保障漁工人權等目標,邁向永續漁業。

立即連署督促豐群水產拒絕血汗海鮮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