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使用更安全:超過125位專家砲轟塑膠產業
臺灣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雖見緩和,許多免洗餐具與飲料杯竟悄悄利用防疫而借屍還魂,全球超過125位專家站出來大聲疾呼,只要注意衛生,大家可以安心使用環保餐具。
當全世界專心對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時,石油公司卻積極生產比以往更多的一次性塑膠製品。關於塑膠的使用,有哪些似是而非的訊息在流傳?
文章目錄
石油和塑膠產業心懷不軌,遊說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
在疫情高峰期,我們必須聽從科學而不是商業說客的意見。石油和塑膠產業希望您相信,使用塑膠袋包裝您的食物、飲料和其他產品,更能保障您和家人的安全。但全世界的衛生專家都認為,在疫情流行期間,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與容器更安全。
來自19個國家的近130名科學家、學者和醫生最近簽署了一份聲明,向零售商和消費者保證,只要採用基本的衛生措施,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與容器在疫情期間是安全的。這些專家連同「擺脫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組織的成員,包括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及UPSTREAM共同指出,家用消毒劑已被證明能有效地對堅硬的表面進行消毒,例如可重複使用的杯子和容器都很有用。
塑膠在醫療機構中是必需品,是醫護人員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的首選材料。但是PPE和食品及商品的容器包裝大大不同。然而,石油和塑膠產業一直向媒體和政客兜售神話,試圖讓一次性塑膠再度被接受。
疫情期間,非了解不可的塑膠包裝知識
第一:塑膠包裝並沒有本質上的衛生問題
除非是醫療級的物品,否則塑膠本質上並沒有特別衛生。病菌和病毒在塑膠容器內部可以生存,也可以存活在塑膠表面上。塑膠材料一點也不神奇。
事實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以在塑膠表面上存活2至3天,在紙板上可以存活24小時。最重要的是,幾十名衛生專家一致認為,無論您買的水果、蔬菜以及其他食品是散裝的,還是用塑膠包裝的,您都應該在食用前徹底清洗乾淨。
第二:您不太可能從食物或包裝中感染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最常見的是通過人與人之間接觸傳播,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指出,從食物及其包裝中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很小。
雜貨店和超市在處理農產品時必須遵守嚴格的衛生規定,因此用流動的水清洗或徹底煮熟就足以確保食品安全。
第三:咖啡店沒有理由拒絕您使用環保杯,環保購物袋也能照常使用
在世界各地開始封鎖之前,許多咖啡館和連鎖店開始拒絕接受可重複使用的杯子,以保護員工。但是,全球的衛生專家公開聲明指出,如果用肥皂和熱水清洗可重複使用的杯子,或最好在洗碗機中清洗,已足以消滅任何病毒的痕跡,也能確保您和咖啡店員工的安全。您也可以要求用店家的金屬或陶瓷杯來裝咖啡,然後再倒入您自己可重複使用的杯子中。
可重複使用的布製購物袋也是一樣,其實只要用熱水快速清洗,就可以去除病毒和細菌。
那麼,是誰在散佈假消息呢?
石油公司和塑膠產業正在利用危機煽動恐懼
石化產業為了遏止反對塑膠製品的熱潮,正在利用防疫煽動恐懼。隨著世界努力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殼牌(Shell)、英國石油BP、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在塑膠產業,這是他們未來的關鍵。
現在,塑膠和石油化學產業正試圖利用世界對疫情的反應,宣稱自己的服務是「必需品」,遊說政府進行大規模的補助並放寬環境法規。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許多關於塑膠的誤導消息與塑膠製造商或石油公司有所連結。
塑膠製品仍然是環境的大災難
除了每年有幾十億噸塑膠進入海洋之外,塑膠的生產,以及在許多地方燃燒塑膠,都在加速氣候變遷的惡化。根據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CIEL)的報告估計,在塑膠的生命週期中,到2050年,從石油中生產塑膠造成的碳排放,可能達到地球剩餘碳預算總量的12%,整體碳預算是以全球升溫不超過攝氏2度的前提下,地球可以接受的碳排放量。12%的碳排量相當於615座燃煤發電廠,這是塑膠對地球帶來污染的鐵證。
塑膠製品的危害是永久的,需靠您我攜手把關
雖然疫情在臺灣已逐漸趨緩,但在餐具和包裝的選擇,我們應該根據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做出決策,而不是聽從化石燃料和塑膠產業的說法,他們對環境的影響一向惡名昭彰。
事實上,只要清潔妥當,疫情期間,繼續使用重複填裝的容器是很安全的。 近期臺灣和香港的公衛專家也都於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提出研究為此說法背書。綠色和平也即時發表聲明:防疫的關鍵最應該做的並非急著將身邊所有東西都改回拋棄式製品,而是要確立更嚴格的清洗消毒程序。因此,化石燃料和塑膠產業想要說服消費者回去使用一次性的免洗餐具,一點都沒有更衛生或更安全,更別提塑膠對環境的永久危害了。
從生活切身的超市企業開始,訂定目標、實施減塑
為了停止塑膠製品對環境與健康的危害,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從2019 年展開「超市減塑」專案,針對臺灣九大零售通路企業使用塑膠包裝的比例、六都家戶從超市購物帶回的塑膠包裝數量,進行研究推算,並在 9 月發佈《2019 臺灣零售通路企業減塑評比報告》,結果發現在減塑作為上沒有一家企業合格。專案團隊持續與企業對話,要求淘汰不必要的塑膠包裝,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除此之外,為了讓消費者了解無塑購物的好處,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3 月,綠色和平陸續在臺北、高雄、臺中舉辦「無塑示範店」,示範商品可以如何以無塑的方式陳列、販售,鼓勵消費者選擇安心、友善環境的商家購物。
全民監督超商減塑一年有感
綠色和平持續與企業溝通,並發動連署,截至目前共有超過 18 萬民眾支持,更蒐集超過 4,600 張給企業的明信片,要求落實減塑的第一步,就是透明揭露更多資訊。經過一年,超商企業更積極對外溝通塑膠使用量,例如家樂福向消費者回報減塑成績,以移除「自有品牌瓶裝水收縮膜」為例,一年減少 4.4 噸塑膠。儘管距離提出全面的減塑時間表、規劃減塑的試辦計畫,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已向減塑目標踏出了一步。(延伸閱讀:你常去的超市,誰願意當減塑先鋒?)
當減塑成為我們的日常時,任何產業想利用疫情或其他災害讓塑膠借屍還魂,都無法輕易得逞。在減塑成為主流銷售模式前,仍需要靠您我攜手共同努力和把關,期盼早日達成永續環境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