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反思您我對經濟成長的想像:一個繁榮且和平的經濟體系
經濟成長就等同於繁榮發展嗎?全球歷經疫情重創,正是反思這個無視地球限度、引致氣候危機的經濟體系的最好時機。我們能否想像另外一種世界,當中所有人都不虞匱乏,同時尊重地球資源界限?如果是的話,又該怎麼做?
身處氣候危機、疫病大流行、戰爭與當今世界面臨的其他複雜挑戰,我們不知為何陷入了想像的危機。人類誕生地球以來適應了環境,在其中生活、奮鬥與掙扎求存。我們逐漸意識到,以當前經濟系統為核心的生活方式,即建立在不平等與過度消費之上,追求無止境的成長卻以犧牲人與環境為代價,不永續地開採有限的資源。現行生活的基礎是傷害而非和平,經濟結構亦然。
文章目錄
氣候、生態危機重重,經濟體系難辭其咎
我們的經濟體系無視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導致生態崩潰、氣候危機、生物多樣性喪失與許多其他環境災難,以及嚴重的人權侵犯。
這些毀滅性的影響我們早已知道,也容忍太久。悲哀的是至今未能重新構想一個和諧與和平的經濟體系,欠缺探索的行動亦不願擁抱變革,誤以為時間站在我們這邊,殊不知重建人類和地球和諧相處的經濟體系,避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崩潰的時機逐漸流失。但憑藉勇氣、希望與政治承諾,我們其實可以徹底改變現行經濟體系,不只求存,而是讓後代子孫與自然和諧共處並繁榮延續。改變力量強大的經濟體系,將對我們目前深陷其中的複雜系統產生立即且長遠的影響。
當前的氣候與自然危機根源於錯誤抉擇,我們必須以地球和所有人類福祉為念並做出更好的選擇。僅止於漸進式變革無法讓經濟體系更永續,因為它的根基早已腐朽。我們需要更高遠的夢想,並為未來播下新的種子。
不論身處何處,對 2022 年的多數人而言,為了所有人的利益,開採主義、以大眾消費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似乎是市場演變中不可避免的最後階段。
實情是,此刻我們身處並為一個傷害我們的經濟體系努力工作。其實已有許多經濟方法、理論、計畫和實驗性的嘗試可供選擇,它們都設計用來更好地服務人類和地球。
許多新的經濟方法已經在積極開發、討論和實行中,其中很多是小規模或未相互連結的嘗試,因此大多不為人所知。清楚的是,我們的經濟體系其實可以為多數人而非少數人服務,並與自然和諧共處。
「看不見的手」 vs. 「公眾之手」
距今 250 年前,當前西方經濟體系的創始意識型態誕生了,認為「看不見的手」將導引自由市場的力量,神奇地將為個人利益的「努力」轉變為所有人的利益。並非偶然,250 年前化石燃料推動了工業化和對自然資源的系統性、大規模開採,產生了今天被稱為「藍領階級」的新社會群體。250 年後的現在,這隻「看不見的手」已證明是具破壞性且不公平的,將地球和所有人置於險境。
現在,我們必須關注「公眾之手」,也就是政府在經濟體系中扮演的角色。然而,至今仍有數千億公共資金流向化石燃料而非氣候解決方案,儘管科學已證明石油、煤炭與天然氣,與永續、和諧的安全未來無法相容。光是取消針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全球在 2030 年就可以減少高達 10% 的碳排量,讓資金轉而支持再生能源,以及用來提高目前高污染產業工人的技能。
重設經濟體系,釋放集體的想像力
無論我們如何想像未來的經濟體系,所有人都需要滿足生存所需。現今地球有 80 億人口,本世紀末還將增長至 110 億,繼續辛勤工作與努力生產糧食、住所和日常用品。這一切必須在地球自然限度的範圍內,以永續和地球資源可承受的方式達成。
我們需要從根本改變經濟基礎,以及現代社會在過去幾個世紀發展起來的基礎建設和生產系統。當今經濟體系「看不見的手」正在背叛我們所有人。可觀的公共投資應致力於改造我們經濟的硬體,包括整體建築環境、住房、交通系統、食物和能源生產。這麼做也將重設經濟體系的基礎,以崇尚人與地球的價值為導向,而非不惜代價獲取利潤。
我們也需捫心自問,任由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何以建立團結、公平和平等的社會?如何公平地反映每個人投入社區運作、完成社會契約的貢獻程度為標準,以做出資源分配?一個在地球限度內運作並服務所有人的和諧經濟系統,將對其他亟需徹底轉型的失敗系統產生漣漪效應。
今天邀請您探索集體的想像力,構想一個和平、更公平、更健康、更環保的世界。改變經濟體系將是第一步,從而讓這些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