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2022夏季成果回顧】ICT產業邁向碳中和、限塑政策將上路、漁工人權獲進展
2022年進入炎熱的夏季,縱使疫情在過去幾個月快速蔓延,綠色和平持續在臺灣和全球堅守環境,也陸續為氣候、海洋、減塑、森林等專案,迎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以下邀您見證2022年第二季,您我共同達成的重大環境里程碑。
文章目錄
Sony加強「碳中和」目標,資通訊產業邁向減碳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於 2021 年 12 月發表《逐綠而行:中、日、韓科技企業氣候行動研究報告》,針對 30 間東亞地區資訊及通訊科技(ICT)企業的減碳表現評分,獲得東亞及全球媒體廣泛報導,更促成綠色和平與企業管理層溝通對話,協調積極可行的氣候方案:例如萬國數據、阿里巴巴與騰訊,相繼承諾 2030 年達成 100% 使用綠電或「碳中和」(Net-Zero Carbon Emission,指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互相抵消為零)。
Sony 雖在本次評比名列前茅,但東亞資通訊產業競爭激烈,在感受到壓力之下,Sony 於 2022 年 5 月 18 日宣布提早 10 年實現:
- 自身營運(不包括供應鏈)轉用 100% 再生能源:由 2040 年提前至 2030 年
- 涵蓋供應鏈及間接排放在內,全面達到「碳中和」:由 2050 年提前至 2040 年
綠色和平將持續監督,敦促 Sony 實現減碳目標。
延伸閱讀:Sony宣布:提前十年實現「碳中和」,提升ICT產業減碳標準
臺灣環保署宣布一次性飲料杯限制政策,進一步源頭減塑
在過去數年間,綠色和平持續向環保署倡議應擴大限塑品項、提前限塑時程,終於在 2022 年 4 月底獲得回應,從一次性飲料杯開始實行。根據環保署的公告,重點措施包括:
- 從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全臺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市,都必須為購買飲料且自備容器的消費者提供至少 5 元優惠
- 2023 年 1 月 1 日開始,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必須提供循環杯租借服務
-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各地方政府須提報飲料店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時程
對期待源頭減塑的人來說,這是個十分樂見的轉變。然而,一次性塑膠的氾濫不僅限於飲料杯,若要整體減少塑膠用量,應擴大考量範圍,例如傳統市場、夜市、外送平臺可搭配租借購物袋和容器的措施;超市超商的一次性食品包裝也可以裸賣、重複填裝形式銷售。更重要的是,銷售轉型將需政府提供技術輔導和配套措施,幫助業者加快淘汰一次性塑膠。
延伸閱讀:環保署將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循環杯使減塑生活更方便!
臺灣遠洋漁船涉及強迫勞動,「大旺號」相關人員遭起訴
遠洋漁船「大旺號」是一艘由臺灣人出資經營,但掛籍萬那杜的權宜船。根據調查,「大旺號」的漁獲量高於同類型臺灣遠洋漁船的平均,曾供貨給全球前三大鮪魚貿易商之一的臺灣豐群水產。2022 年因相關人員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妨害自由等犯法行為,正式被高雄地檢署起訴。
海洋歷經工業捕撈長期奪取資源之下,生態與魚群數量已大不如前,不肖的遠洋漁業業者轉向剝削漁工勞權,以強迫勞動節省成本、賺取利潤,使海洋環境更加惡化。
綠色和平經過長期跨區域調查與倡議,在 2022 年 4 月 20 日迎來進展,臺灣漁船「大旺號」相關 9 名人員,包括船東、船長、仲介,因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妨害自由等罪名,正式被高雄地檢署起訴,迫使臺灣政府改善漁業管理缺失,為保護海洋取得重要進展。
延伸閱讀:臺灣遠洋漁船「大旺號」相關9人遭起訴,為杜絕血汗海鮮、過度捕撈立下里程碑
菲律賓人權委員會直指碳排大戶助長氣候變遷、侵害人權
經過數年調查 47 間投資者擁有的高碳排企業,2022 年 5 月 6 日,菲律賓人權委員會(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of the Philippines)發布最終報告《國家氣候變遷調查報告》直指企業行為助長氣候變遷,進而侵害人權。
此報告是菲律賓人權委員會自 2015 年花費數年調查,由綠色和平與多個非營利組織、團體及許多個人提出申訴,其中包含超級強颱海燕的倖存者和受到衝擊的社區,針對 47 間碳排大戶企業展開調查,所獲得的結果。
這份報告已在菲律賓開創先例,可用於支持訴訟依據、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向各企業施壓要求減碳並改變商業行為,也將可能為其他司法管轄區用作啟發和參考。
延伸閱讀:氣候人權里程碑!人權委員會報告釋出,成問責碳排大戶的法律依據
俄羅斯通過修改《城市規劃法》,保護自然森林與野生動物
2022 年 4 月初,俄羅斯議員提出法案,試圖以自然環境換取經濟利益,於現有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聯邦野生動物保護區,在未經環境評估下大興土木。
如此反環境惡法一出,隨即引起俄羅斯公民、環保人士、非政府組織、國家杜馬生態委員會的批評。面對眾多人民的反對,議員和政府感受到壓力,成功促使當局調整法案內容,改為僅有為了國家公園或附近社區的需要,才能修建經過國家公園的天然氣管道,降低自然保護區的威脅。
延伸閱讀:群眾齊力,擋下破壞環境惡法,拯救俄羅斯自然保護區!
重磅講者齊聚「碳定價線上論壇」,促成環保署承諾制定碳費調升機制
2022 年 5 月 24 日,綠色和平聯合歐洲商會、商業周刊以及歐洲經貿辦事處舉辦「臺灣碳定價策略 邁向全球淨零」線上論壇,吸引約 600 人報名參與。共同研討政府和企業如何因應「排碳有價」的時代,在全球邁向低碳經濟的同時,設計和實施一個有效的碳定價市場,維持國際貿易競爭力。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2021 年研究建議,每噸 30 歐元的碳定價才能促進降低碳排。然而臺灣尚未具備明確且有效的制度,正落後全球。經過多位重磅講者分析與建議國際趨勢,環保署承諾未來將會制定碳費的調升機制。
延伸閱讀:減碳與經濟只能二選一?臺灣碳定價策略前瞻論壇,破解碳費迷思
面對種種環境議題,須要公眾關注、持續推動,才能得以迎來改變。感謝眾多環境守護者的力量,一同在全球締造各種環保里程碑,期待下一季繼續與您分享更多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