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有哪些?塑膠垃圾、重金屬、石油、採礦與噪音正威脅海洋生態
天氣漸熱,戲水旺季即將到來,您是否也迫不急待要享受陽光、沙灘和各種水上活動?然而,海洋污染情形日益嚴重,除了海岸邊常見的塑膠垃圾,漏油意外更時有所聞。實際上,全球海洋面臨的污染不僅有這些,在您我難以目擊的遠洋及深海,鑽油平臺的噪音、採礦機械的擾動,都在無形中威脅著海洋生態。
許多人從淨灘行動而了解到,塑膠垃圾對海洋的污染有多麼嚴重,事實上,造成海洋污染的來源不只有塑膠,根據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定義,海洋污染物主要來自於陸地上的種種廢棄物、船舶漏油及污水、人為傾倒廢棄物,以及海床探勘及開採。
由此可分為幾類:塑膠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屬污染以及比較少人知道的噪音污染,以下為您分別說明。
文章目錄
塑膠污染:微塑膠無孔不入,威脅海洋生態與人類健康
致力減少塑膠污染的非營利組織「五大環流研究所」(5 Gyres Institute)於 2023 年 3 月 8 日發表的最新調查‧資料來源:PLOS 公共科學圖書館,A growing plastic smog, now estimated to be over 170 trillion plastic particles afloat in the world’s oceans—Urgent solutions required指出,海洋裡的塑膠垃圾恐將在 2040 年前增加為目前的近 3 倍,各國必須盡快立法減低塑膠污染對海洋的侵害。報告發現,估計共有 171 兆顆、總重達 230 萬公噸的塑膠微粒漂浮在全世界的海洋中。
這項研究分析自 1979 至 2019 年,從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地中海近 12,000 個海洋偵測站蒐集的全球資料數據後發現,自 2005 年以來,全球海洋的塑膠污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增加。(延伸閱讀:每年127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失控的塑膠污染成為全球環境問題)
流入海中的寶特瓶、塑膠容器、漁具等廢棄物,可能使海洋生物被纏繞而亡,或是被鯨魚、海鳥、海龜和魚類誤食,造成牠們因胃部塞滿塑膠、無法消化而餓死。而當塑膠隨著時間逐漸裂解成微塑膠,隨洋流在全球傳播,這些顆粒還會進入飲用水中。事實上,人類的肺部、血管與胎盤中,都有微塑膠。(延伸閱讀:海鮮發現微塑膠!無塑生活才可年年有魚好過年)
石油污染:油污難以清除,為海洋帶來巨大衝擊遺禍後代
近年來,從委內瑞拉到斯里蘭卡,再到以色列,許多與航運和石油相關的漏油事件持續發生,對海洋帶來莫大的傷害。
2020 年 7 月 25 日,商船三井(MOL)運營的「若潮號」(Wakashio)在駛往巴西途中,於模里西斯南部海岸觸礁擱淺,裝載英國石油(BP) 4,000 噸燃油的船體破裂。當局試圖搶救,但隨著這艘船在 8 月中旬開始解體,1,000 噸的燃油外洩,污染鄰近海域及海岸線,不僅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更摧毀當地漁民和旅遊業者的生計。
成千上萬生活在此的居民冒著健康風險以甘蔗葉、遮陽棚布、釣魚線等當地有限的物資,自製工具除油,甚至徒手用空油桶撈油。過程中,至少三名船員在試圖清除油污時喪生。截至 2021 年底,模里西斯的油污仍未完全清除,專家更預測,若要完全恢復當地水域需要數十年時間。(延伸閱讀:模里西斯漏油事故一年後,綠色和平與公眾促成當地環保轉捩點)
儘管化石燃料對生態及環境都危害甚鉅,大型石油公司為了商業利潤,仍持續在全球海域開採石油,加劇氣候變遷與危害海洋。2023 年 1 月,綠色和平針對Shell(殼牌)公司發起直接倡議行動,6 位行動者攀上被運往北海的鑽油平臺,並在上面以太陽能板及風力發電設備供應所需能源,度過了 13 天,直到在挪威登陸。
重金屬污染:食物鏈中層層累積,最終毒害人體
海洋重金屬污染物主要經由人為活動流入海中,來源很多,包括燃煤、燃油、發電廠、鋼鐵廠等排放的重金屬污染物,重金屬進入生物體後,不易被排出或分解,通常會經由食物鏈逐漸累積,對動物或人體造成危害。
而這樣的污染,離您我並不遙遠。2014 年,環保團體以臺灣西海岸的野生石蚵做為環境指標生物,進行重金屬污染檢測‧資料來源:風傳媒,西岸蚵污染嚴重不能食用 桃園綠石蚵最毒,在選定的 14 處監測樣區中,分別檢驗 12 種重金屬的含量。結果顯示西海岸因工業廢棄物及污水排放,重金屬污染嚴重。
深海採礦:海底探勘與開採恐對海床造成不可逆傷害
近年來,資源豐富的深海面臨到採礦的威脅。一些相信海底採礦有利可圖的企業,以器械翻攪海床,開採提煉礦物。(延伸閱讀:放過海洋吧!海底採礦業者誤導大眾的4個謊言)
海洋科學家 Thomas Peacock 與 Matthew Alford 自 2018 年起研究深海採礦對海洋的影響,他們發表於《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資料來源:科學人,深海採礦爭奪戰指出,採礦機會挖走海床 10 至 15 公分的表層,並把海床壓得密實。生長於礦核上與沉積物中的生物,大多會命喪機具輪下,或是在沉積物被攪起又沉降時窒息。
深海採礦帶來的影響不僅於此,2023 年 2 月,綠色和平與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於《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上發表論文‧資料來源:Greenpeace International,Whale warning as clock ticks towards deep sea mining,分析鯨豚與深海採礦地點重疊的影響,結果發現深海採礦對海洋生態系統可能造成長期和不可逆的影響。
▼ 深海採礦 50 年後的海底長什麼樣子?很明顯地,就像昨天才剛被挖過一樣。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噪音污染:船艦航行、鑽油平臺等噪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
2021 年 2 月,一份針對海洋噪音的研究報告‧資料來源:Science,The soundscape of the Anthropocene ocean指出,人類的活動在海洋中製造了許多噪音,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海水變得更酸,因此而讓聲音在水中傳播得更遠,導致海洋環境變得更吵,干擾海洋生物。
而化石燃料業者進行的震波探勘,是僅次於軍事與核武測試的第二大海洋噪音污染來源,範圍擴及 300,000 平方公里,且難以被減弱,對海洋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延伸閱讀:公眾團結力量大,成功搶救阿根廷海,中止石油企業探勘計畫)
然而,海洋生態的復甦力也相當驚人,當海上運輸與交通因為 COVID-19 疫情大減時,海洋哺乳動物和鯊魚開始往過去吵鬧的地區遷移,這表示只要減少人為干擾,海洋生物可以迅速從噪音污染中恢復。(延伸閱讀:【世界海洋日】海洋新希望,座頭鯨強勢回歸)
守護海洋,須落實《全球海洋公約》30x30目標
地球是太陽系裡唯一地表有海洋的行星,海洋覆蓋地球超過 70% 以上的面積,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許多您我仍未知的奧秘,然而人類的破壞性行為使得海洋千瘡百孔。
所幸在全球超過 550 萬海洋守護者及綠色和平長年倡議,聯合國終於通過了以 2030 年守護 30% 海洋為基礎的《全球海洋公約》。這只是保護海洋的第一步,接下來仍需要您的力量,支持綠色和平持續守護全球海洋的行動,讓各種人為污染消失,還給地球家園一個潔淨安全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