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s

東亞颱風越來越強,卻鮮少造訪臺灣,原因出在全球暖化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您多久沒放颱風假了?8 月 3 日,卡努颱風掠過臺灣北部,北北基停班停課,這是北北基地區睽違 690 天來的首次颱風假;稍早的 7 月 27 日,杜蘇芮颱風匆匆路過,促使高雄市宣布停班停課,距離上次颱風假已過 1,400 多天。為什麼颱風侵臺的機率越來越低?為什麼近四年沒有颱風登陸?這並不是臺灣被神奇的結界保護,這些問題的原因都與全球暖化有關。

颱風為什麼不登陸臺灣?

颱風近四年不登陸臺灣,和全球暖化脫不了關係。因為氣溫升高,颱風生成的緯度有更高的趨勢,並朝向西北方移動,甚至在登陸臺灣前改變移動路徑,這會帶來四種結果:

  • 颱風強度在緯度較高的地區達到高峰。
  • 颱風登陸時威力可能更強。
  • 颱風撲向中國、南韓和日本的頻率更高,侵襲香港和臺灣的頻率更低
  • 臺灣降雨量減少,導致缺水危機。
圖中的橫線表示颱風強度到達顛峰時的緯度,呈現明顯的向北趨勢。
圖中的橫線表示颱風強度到達巔峰時的緯度,呈現明顯的向北趨勢。 © USGS
2023年7月和8月的颱風杜蘇芮(左)和卡努(右)都與臺灣擦身而過。
2023年7月的颱風杜蘇芮(右)和8月的颱風卡努(左)都與臺灣擦身而過。 © 中央氣象局

延伸閱讀:臺灣有颱風防護罩?甘安內?

與臺灣擦身而過的大塊頭,重創鄰近地區

2023 年第五號颱風杜蘇芮,暴風半徑達 300 公里,它巧妙繞過臺灣南部,在 7 月 28 日上午以中颱上限之姿直撲中國福建省,單日降雨量更打破福建 1961 年來的紀錄,是福建史上第二強颱

截至 7 月 31 日官方統計,福建受災人數近 270 萬人,超過 1.8 萬棟房屋損壞或倒塌,經濟損失高達人民幣 147.55 億元,相當於新臺幣 650.25 億元。

颱風杜蘇芮的殘餘環流更北飄千里,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連日降下暴雨,釀成北京半世紀來最大洪水,也打破紫禁城 600 年不淹水的紀錄。

至於臺灣的鄰居日本沖繩,遭到第六號颱風卡努侵襲,超過 300 個航班停飛、部分船運停航。截至 8 月 3 日已造成當地多人死傷、約 1/3 家庭停電等災情資料來源:路透,Typhoon Khanun kills one man, knocks out power to one-third of Japan's Okinawa homes

2023年8月1日,杜蘇芮的殘餘環流帶來連日暴雨,北京郊區一座橋梁因此坍塌。
2023年8月1日,杜蘇芮的殘餘環流帶來連日暴雨,北京郊區一座橋梁因此坍塌。 © 達志影像

溫暖海水——滋養颱風的精力湯

雖然颱風侵臺機率變低,但它們的威力越來越強,絕不能忽視。

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報告原文:......typhoons that strik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have intensified by 12–15%, with the proportion of storms of categories 4 and 5 having doubled or even tripled.
資料來源: Intensification of landfalling typhoons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since the late 1970s
顯示
,近年來東亞和東南亞的颱風的威力比 1970 年代後期增強 12% 至 15%

此外,風速大於 210 公里、威力等同 4 級和 5 級颶風的強烈颱風數量,比 1970 年代後期增加至少一倍

就您我居住的東亞地區來看,自 1977 年以來,強颱和超級強颱的數量增加了四倍,每年的發生頻率從不足一個到超過四個;而這類「浩克」級強颱出現的機率也大幅增加,從大約 20% 躍升至 60%。

颱風威力增強,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導致海水表面暖化,使颱風吸取更多能量和水氣。大氣溫度每提高攝氏 1 度,空氣含水量就會增加約 7%資料來源:德國之聲, For every 1 degree Celsius (1.8 Fahrenheit) the atmosphere warms, the air holds about 7% more water.

Stormy Pacific Ocean. © NASA
美國氣象衛星OES-15在2015年9月捕捉到,太平洋三個熱帶氣旋共舞的畫面。 © NASA

促使地球升溫的元兇,就是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再不積極淘汰化石燃料,將有更多的水分進入空氣,帶來更多極端天氣災害。(延伸閱讀:全球升溫1.5度和2度差很大!控制地球暖化才能確保家園永續

1977 年至 2013 年間,東亞和東南亞周邊水域溫度顯著上升,成了滋養颱風的良好條件;反觀太平洋中央的公海,因為升溫幅度小,所以當地熱帶氣旋的威力跟 70 年代後期相差不遠。

超級颱風山竹(Mangkhut)肆虐廣東深圳,造成路樹被連根拔起,樹幹橫亙人行道,市民行經時得彎著身子通過。
超級颱風山竹(Mangkhut)肆虐廣東深圳,造成路樹被連根拔起,樹幹橫亙人行道,市民行經時得彎著身子通過。 © 達志影像

颱風吃得又胖又壯,不只沿海地區受災

熱帶氣旋威力增強,威脅您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1970 年至 2019 年,亞洲地區的天災奪走近 100 萬人生命,造成 2 兆美元(新臺幣 63.3億)的經濟損失,其中近一半是洪災,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洪災是暴風雨造成的。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指出,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颱風來襲將捲起海水帶往內陸,形成「風暴潮」,沿海城市若沒有完善的防洪、排水與滯洪系統,將無法擋住風暴潮的侵襲,即使是內陸城市也難逃威脅,受災範圍更加擴大

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發表的研究資料來源,Tropical cyclones in Asia could double in destructive power under a warming climate,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指出,東亞和東南亞的熱帶氣旋登陸後,比 1979 年的影響時間增加 2 至 9 小時,更深入內陸 30 至 190 公里,越南河內和中國南部受災最嚴重。

該研究也估計,和 1979 年至 2003 年相比,21 世紀末 (2075 年至 2099 年)登陸東亞和東南亞的熱帶氣旋將增強 6%,持續時間將達 4.9小時(增加 56%),並且向內陸深入 92.4 公里(增加 50%)。這些結果顯示,熱帶氣旋對亞洲的破壞力將增加幾乎一倍

2019年12月北冕颱風侵襲菲律賓中部城市雷加斯皮市(Legazpi),重創沿海地區。災民自力救濟,用雙手修繕被摧殘的家園。
2019年12月北冕颱風侵襲菲律賓中部城市雷加斯皮市(Legazpi),重創沿海地區。災民自力救濟,用雙手修繕被摧殘的家園。 © Basilio H. Sepe / Greenpeace

減緩氣候變遷,綠色和平呼籲重視氣候治理

根據 IPCC 在 2023 年發布的綜合報告原文:Global GHG emissions in 2030 implied by NDCs announced by October 2021 would make it likely that warming will exceed 1.5°C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and would make it harder to limit warming below 2°C. 根據 2021 年 10 月公布的各國自主貢獻(NDCs),2030 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導致 21 世紀全球暖化超過攝氏 1.5 度,並讓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 2 度以內變得更加困難。
資料來源:SYNTHESIS REPORT OF THE 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AR6)
,全球必須在 2030 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半,才有機會達成 2050 淨零目標,避免更加極端的氣候災難發生。(延伸閱讀:6個重點看懂IPCC第六次氣候報告,已升溫1.1度比預期更快

距離 2030 年倒數不到 7 年,挑戰很嚴峻,但不能灰心,氣候變遷是一道複雜的難題,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最新研究報告《氣候危機在臺灣:消逝中的文化四景》,深入訪問臺灣不同文化的社區,歸納出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民眾經驗,提出三大解決方案:

  • 打造多元綠能: 持續發展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並加速地熱、氫能、海洋能、小水力等再生能源技術並商業化,配合儲能設備,完善法制配套、增加開發誘因,並加強在地溝通。
  • 提升淨零軟實力: 從建築、交通、大型活動等生活層面著手,建立大眾容易親近的淨零示範、指引與資訊交流平臺,並投入綠色工作輔導,讓調適和減碳落實日常生活。
  • 保護自然碳匯: 加強森林和海洋保育,禁止濫墾濫伐、通過《海洋保育法》,復育管理海洋與濕地等自然碳匯,保護生物多樣性,調適氣候變遷。

距離 2030 年只剩下不到 7 年,現在就是關鍵。誠摯邀請您即刻加入連署,一起呼籲 2024 年各政黨總統候選人,將氣候治理列入優先政見,以積極具體的環境政策及行動守護您我的家園。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