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垃圾山遍布全臺!綠色和平研究員揭露高回收率背後的錯誤政策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的研究員和志工透過衛星影像和實地調查,揭露全臺存在多達至少百座垃圾暫置場!更令人震驚的是,政府近 7 年投入高達 124 億元處理垃圾,垃圾量卻不減反增。一起來看綠色和平研究員如何一步步挖掘環境事實,揭露臺灣 56% 超高回收率背後的醜陋真相。

綠色和平調查團隊走訪臺灣垃圾暫置場,驚見高達2、3層樓的垃圾山。

在您眼前的,是 2、3 層樓高的垃圾山,蚊蟲亂竄,臭味刺鼻難聞,

很難想像這樣的垃圾暫置場就在學校、水源保護區或社區附近。

而像這樣的地方,全臺灣竟有超過 100 處……

我是綠色和平研究員 Jenny,投入減少塑膠污染相關研究約 4 年,致力尋找真相和證據,協助推動改善政策。2023 年底開始,我們針對臺灣垃圾暫置場進行約半年的調查,發現臺灣各地普遍存在長期堆置的露天垃圾暫置場,且規模逐步擴大,證明政府多年來的廢棄物政策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實地直擊垃圾暫置場,已堆成長年不化的垃圾山

所謂的「垃圾暫置場」,就是當垃圾量過大,焚化爐無法即時處理時,收集來的垃圾暫時置放的指定區域,如清潔隊辦公室空地、資源回收場或山區、海岸邊等閒置空地。

根據衛星影像和數據,2018 年至今,全臺有至少 100 座垃圾暫置場,部分場址長年堆積的垃圾竟高達 2、3 層樓高,而且每個縣市都至少有一座,其中有 60 處垃圾暫置場僅離學校不到 2 公里,甚至有 8 處就設置在水源保護區附近。

綠色和平實地調查臺灣垃圾暫置場,記錄垃圾爆量的現況。
綠色和平實地調查臺灣垃圾暫置場,記錄垃圾爆量的現況。 © Greenpeace

2023 年底,我和研究團隊偕同多位綠色和平志工們實地走訪臺灣北、中、南、東的垃圾暫置場,記錄各地垃圾堆積現況,也面對面訪問清潔人員和附近居民關於暫置場的影響。結果發現,由於垃圾量過大,暫置場的垃圾時常來不及清空,又堆上了新的垃圾,堆置的時間短則 3、4 個月,長則好幾年

我們問了清潔隊員「堆置垃圾有沒有須遵守的 SOP,讓它比較穩固、安全?」得到的回應是「沒有,就是不斷堆疊,清出空間給新的垃圾進來。」媒體曝光後,才開始將垃圾打包成一綑一綑,阻擋內容物外溢。不過根據我們的調查,綑包垃圾需要額外的經費,而且行政程序繁瑣,大多數的暫置場垃圾仍然是露天堆置。

清潔隊員分享,焚化爐蓋了 20 幾年,已經須要翻新,但垃圾每天不斷湧進來,有些縣市人口近年成長非常多,垃圾量增長太快,現行的措施已不足以應付。(延伸閱讀:百座垃圾山布滿全臺,減廢政策哪裡出了錯?

臭味,蚊蟲——居民揮之不去的惡夢

其實不用走到暫置場門口,在方圓幾公尺內就會聞到很臭的味道。聽居民說,只要是順風或是大中午的時候,那個味道很難受。清潔隊員解釋,由於垃圾暫置場不像掩埋場有覆土,垃圾直接暴露在外,難免產生一些化學反應,清潔隊員又必須一直去翻動它,騰出新的空間,臭味就不斷竄出來。清潔隊員告訴我們,在凌晨巡邏的時候會看到垃圾堆冒出白色的煙霧。

垃圾暫置場不像掩埋場有覆土,露天曝曬之下容易造成腐敗,發出惡臭更招致蚊蟲。
垃圾暫置場不像掩埋場有覆土,露天曝曬之下容易造成腐敗,發出惡臭更招致蚊蟲。 © Greenpeace

除了臭味,現場還有很多蚊子。政府的措施就是提供消毒器材,或是發口罩給附近的學校。有些居民會抗議或反映給政府,但大多沒什麼用,通常只被要求互相體諒、共體時艱。可是,為什麼是這些居民須要共體時艱?

清潔隊也很無奈,只能「看上面做決定!」。

垃圾暫置場暗藏污染水源、火災隱憂

挖掘真相的過程讓我越來越感驚訝。原來我以前去過的戶外旅遊景點,隔沒幾公尺、幾條路,居然就是垃圾場,讓我對臺灣大自然的完美印象感到心碎。

很多垃圾暫置場設在山區,旁邊就是懸崖,完全沒有任何圍欄,垃圾很容易掉落山谷,進入自然環境。尤其有幾處暫置場竟設在水源保護區附近,若垃圾水溢出,或下雨使垃圾外流,將可能污染重要水源。就我們調查所知,政府並沒有完善的處理措施,還可能要花大錢請怪手到山底下挖溢流出去的垃圾。

臺灣有些垃圾暫置場設在山區,且沒有任何圍欄和保護,容易造成環境和水源(左下角長條處)污染。
臺灣有些垃圾暫置場設在山區,且沒有任何圍欄和保護,容易造成環境和水源污染。左下角長條處為垃圾水滯留池。 © Greenpeace

此外,垃圾暫置場、掩埋場和資源回收場也不時傳出火警。由於大量垃圾堆積導致長期蓄熱,可能引發自燃,或是分解過程中產生沼氣,濃度到達一定量時便會造成燃燒或爆炸的風險,一再顯示廢棄物沒有被妥善處理,造成許多環境危害。(延伸閱讀:淨灘、回收能根絕垃圾問題?解決塑膠污染的四大錯誤解方

因此,我們希望以 NGO 的角色,藉由爬梳文獻、觀察衛星影像、田野調查等方式揭露環境污染,讓民眾了解目前的垃圾問題有多嚴重、政府可以改變什麼,透過制度上的改善,一起維護我們的家園。

別再製造垃圾山!

政府減廢政策出了錯,讓垃圾暫置場堆成了垃圾山!綠色和平籲新政府提高源頭減量經費,才能解決垃圾引發的民生危機。

急需您的連署

臺灣垃圾量不減反增,垃圾政策出了什麼錯?

臺灣政府多年提倡「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近年更著重在推動減塑,但垃圾量仍快速增加。根據環境部統計,全臺暫置垃圾量從 2017 年的 8.1 萬公噸,急遽成長至 2022 年的 75.2 萬公噸。而在 2019 年至 2023 年間,每年一般廢棄物總量更已超過 1,000 萬公噸其中家戶垃圾的塑膠類成長最多

相信關心環境的您跟我一樣想追根究柢,垃圾多到來不及處理,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2024 年 4 月 23 日,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團隊召開記者會,揭露 2018 年至 2024 年環境部(含原環保署)投注於廢棄物末端處理的預算高達 124 億元,而源頭減量的工作經費僅 5.7 億元,落差竟有 22 倍之多

政府疏於積極源頭減量的後果,導致末端處理的錢越花越多,垃圾量也越來越多,可見預算分配上出了很大的錯誤。

2024年4月23日,綠色和平召開記者會,揭露環境部投注太少預算在源頭減量,導致垃圾不減反增,花費大量公帑處理廢棄物。
2024年4月23日,綠色和平召開記者會,揭露環境部投注太少預算在源頭減量,導致垃圾不減反增,花費大量公帑處理廢棄物。 © Greenpeace

我們呼籲政府應該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和預算放在源頭減塑上,以「重複使用」為核心的五大行動慎重解決垃圾山問題:

  1. 2025 年起,源頭減量的預算不得少於末端處理
  2. 加強執行禁止使用免洗餐具與瓶裝水於所有政府出資或是提供補助之活動
  3. 擴大禁用免洗餐具場所,補助業者轉換環保餐具
  4. 補助推動各種行業試辦自主填充、重複填充瓶器計畫
  5. 加強部會合作,共同推動重複使用產業鏈

儘管回收等末端處理也很重要,但如果不加強從源頭減少製造垃圾,末端的努力都如杯水車薪,永遠趕不上垃圾產生的速度。因此,綠色和平想要透過研究調查,揭露實際數據狀況,讓民眾了解臺灣的垃圾及塑膠污染有多嚴重,進而推動政府積極改變,投資預算在源頭減量

除了自備容器餐具,您也可以這樣做!

慶幸的是,有許多民眾具備環保意識,出門會自備環保容器、使用循環杯、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不過在大眾養成新的消費習慣前,須要更多外在的機制協助,才能為系統性問題、制度、政策、軟硬體建設等層面,帶來關鍵改變,為消費者提供方便且普及的環保選擇

2021年桃園市政府響應綠色和平訴求,實行「循環杯示範計畫」,與好盒器合作,在部分超商門市試辦循環杯服務。
循環杯是源頭減少免洗杯垃圾的措施之一,須要仰賴政府制定規範並輔導業者相關措施,以及完善的產業鏈和設置定點,才能普及至全臺。 © Greenpeace

以循環杯為例,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如:容器運輸、清潔業者、法規、鼓勵機制),將難以推行。因此政府的法令、鼓勵的條款、輔導的資源也須積極推出,才能促使更多業者加入相關服務,真正務實地達到減塑效果。綠色和平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透過研究和揭露真相,督促政府加速完善制度,系統性地改變社會現況。(延伸閱讀:裸買、重複使用、循環容器的10大常見問題,大部分都有解決方案

在推動改變的此刻,須要公眾一起發聲和支持,讓政府看見大眾的訴求與期待。您可以透過連署、分享訊息,讓更多人關注垃圾減量議題,使改變更快發生。

當我親眼在現場看到垃圾對這片土地和人們的傷害,我真的感受到垃圾減量的急迫性。在綠色和平研究員的身分之餘,我也是一個母親,很希望下一代可以看到臺灣環境美好的一面,也一起為降低污染、維護自然而行動,使臺灣不必再受垃圾困擾,共享乾淨永續的家園。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