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減塑
4 mins

海邊的垃圾,關我什麼「塑」?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臺灣每年舉辦超過兩萬場淨灘,為什麼海邊的垃圾還是清不完?綠色和平花費一年時間,分四季進行海廢快篩,並在這個夏天,將調查結果設置成展覽,期待提高社會各界的減塑意識。原來,海邊的垃圾,都可能跟您我有關。

你家的垃圾,怎麼會跑去海邊?

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將可回收的塑膠放到回收桶,應該就完成處理垃圾的義務了吧?其他地方的垃圾,應該跟我無關,也不是我造成的吧?

事實上,我們生活與海洋的連結,比想像中還要緊密。在城市製造的垃圾,極有可能最後淪落到海邊,污染海洋。

海,有什麼「塑」─臺灣海岸塑膠總體檢

為了讓廣大民眾了解這個真相,綠色和平在今年7月至9月1日,輪流於高雄市立圖書館以及臺北敦南誠品,舉辦「海,有什麼『塑』─臺灣海岸垃圾總體檢」展覽與講座,與大眾分享綠色和平調查海岸垃圾的結果,提高減塑意識。

綠色和平於8月24日在臺北敦南誠品舉辦「海,有什麼『塑』」展覽。 © Greenpeace

8月24日這一天,正逢颱風過境,許多民眾依舊前來參加海廢展。走進展間,馬上被天花板懸吊的各種塑膠廢棄物、瓶罐、漁網吸引,人類宛如海中的魚,已被塑膠垃圾遮蔽天空。

「每年全臺舉辦超過兩萬場的淨灘,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垃圾?」愛護海洋的民眾提出疑問,究竟怎麼做才能真正改善海廢問題?「你知道海邊的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嗎?」導覽人員親切講解,原來除了人為在海邊惡意丟棄,還有很多垃圾是從附近魚塭、甚至是更遠的掩埋場,被風雨打入水溝,經過河流又漂到海邊。最後,不但污染海洋,被海鳥、海龜等生物誤食,還造成海洋生態的威脅。

海岸垃圾快篩方法可以找出最需要清理的海岸,集中資源來處理。圖為新北市瑞芳海岸。 © Greenpeace

若要做到有效清理,必須先了解臺灣的海岸究竟有多少垃圾。綠色和平在2018年,統籌與荒野保護協會等在地團體與專家,進行全臺第一次的實地海廢快篩,為期一年分成四季觀察,調查臺灣沿海的垃圾量和種類。「我們做海廢快篩的時候,不做現場清潔,而是經過訓練後,以目測的方式,統計每一區的垃圾量。」導覽人員說道。

經過一年快篩後發現,目前臺灣海岸上約有體積1,227萬公升、重646噸的垃圾,而其中65%的垃圾累積在向北、西北與東北的海岸。而且全臺海岸50%的垃圾,都集中在10%的海岸線,若中央主管機關集中資源,清理這10%的垃圾,不僅效率大增,還能根據垃圾類型制定相關規範,做好源頭管理。例如,漁業廢棄物較多的區域,就能建議漁業署制定「廢棄漁具管理政策」,規劃有效回收系統或是漁廢限制。

源頭減量,是誰要減量?

整體快篩紀錄顯示,雖然漁網、繩索、保麗龍等雨漁業相關廢棄物很多,但其實吸管、手搖杯、菸蒂、塑膠袋、寶特瓶等塑膠垃圾,數量更高。也許我們也該思考,塑膠減量與友善海洋之間的關係。

「我們的生活為了追求便利,大量使用塑膠包裝,您知道嗎?有95%的塑膠包裝都是一次性使用,而且超過90%都沒有被回收。」綠色和平媒體推廣部經理劉嘉偉,在講座中分享塑膠包裝的生命旅程,以及海洋廢棄物快篩結果。

綠色和平媒體推廣部經理劉嘉偉,在講座中分享塑膠包裝的生命旅程,以及海洋廢棄物快篩結果。 © Greenpeace

值得樂見的是,本次調查結果引起環保署關注,一週內便主動召集各轄區單位與環保局協商分工,預計今年把最髒的13個測站先清理一次。「但是清理海廢絕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因為一個星期過後,垃圾又會再次被沖上海岸,需要長期重點清理。」劉嘉偉表示。綠色和平也呼籲政府制定「海洋廢棄物管理辦法」,要求相關部會共同擔負淨化海岸的責任。

根據統計,32%塑膠包裝會進入自然環境,若要真正從源頭解決問題,在思考「回收」之前,應該先想想如何「減量」。這需要民間、企業、以及政府三方一起努力,加強減塑政策、延長產品生命週期,否則回收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塑膠被製造出來的數量。

超市減塑,需要大家支持

展區內一面牆上,放滿了各種超市或超商購物後,連帶產生的塑膠廢棄物,例如麵包包裝袋、便當盒、咖啡杯、免洗餐具、塑膠袋等選項,讓民眾思考,有哪些物品可回收?又有哪些會成為垃圾?

大片牆面展示各種生活中的塑膠包裝,令大眾反思,為了方便而製造的垃圾,與海岸廢棄物是否有關。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主任羅祖珍分享,「我們在臺灣十大超市調查,看到食物普遍都用塑膠包裝,而其中部分塑膠都是無法被回收的,可能是因為價值較低,最後容易淪為垃圾。」呼籲超市承諾減少過多的塑膠包裝,擬定替代方案並且落實,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主任羅祖珍分享超市減塑,需要社會大眾一起加入。 © Greenpeace

講座現場反應踴躍,對於減塑都抱有許多期待:「看到一些水果被包很多塑膠,真的還滿困擾。」「為了孩子我會去有機商店購買食材,但可能是為了避免污染,還是很難完全沒有塑膠包裝。」「除了超市,我覺得外賣、網購的塑膠包裝用量也很高。」來自生活的各種回饋,相信也會是改變大環境的重要力量。

當天講座有近80位民眾參加,分享減塑回饋,反應踴躍。 © Greenpeace

無塑展覽,宣導減塑生活

為期將近兩個月的展覽,所使用的布展材料,除了撿來塑膠廢棄物,全部都是零塑膠。期待在分享海廢快篩成果的同時,也能以眼前的展品,落實減塑的理念。

展覽所使用的布展材料,除了撿來裝飾的海廢垃圾,沒有使用塑膠,實踐減塑理念。 © Greenpeace

也許有人會疑問,「塑膠製造的速度這麼快,垃圾這麼多,我一個人能省下的數量也有限,真的有差嗎?」導覽人員舉例說明:「您猜猜看,光是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膠袋,一年內省了幾個塑膠袋?」「一千萬個?」「十五億個!光是要花一元購買塑膠購物袋的政策上路後,一年內就少用了十五億個塑膠袋!是不是很驚人?所以呼籲政策的制定,提升民眾意識,效果還是很顯著的!」而未來的減塑之路,還需要你我更有信心地繼續努力,支持改變。

綠色和平舉辦「海,有什麼『塑』─臺灣海岸垃圾總體檢」展覽與講座,展示海廢快篩成果,期待提高各界減塑意識。 © Greenpeace

推動減塑的路上,需要您的加入!

全球減塑意識日漸提升,在臺灣,綠色和平積極倡導減塑,督促政府與零售業提出減塑政策和計畫。我們成功推動禁用塑膠柔珠產品,推動47場無塑園遊會及無塑馬拉松,更與在地環境團體和環保署共同成立「海廢治理平台」,推動並實施減塑政策和計畫。減塑專案需要您的支持,幫助推動倡議工作,一起從企業端、公眾端、教育端,促成無塑未來及早實現。

##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感謝以下夥伴,共同參與全臺首度快篩調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愛海的旅行、呂允中、林育朱、陳彥翎、翁珍聖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環保行動科學研究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