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瘋離島旅遊,如何玩得環保又盡興?
2020 年的疫情讓出國旅遊停擺,入夏後臺灣疫情趨緩,旅客們於是展開「報復性旅遊」,離島尤其成為熱門選項,小琉球浮潛、綠島潛水、澎湖花火節、蘭嶼拍美照。大量遊客雖然為離島帶來商機,卻也累積了難以消受的塑膠垃圾、海洋破壞,與缺水缺電危機...
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2020年初所有的旅行愛好者都悶壞了。隨著進入暑假、疫情趨緩,臺灣的境內旅遊熱鬧滾滾,綠島、蘭嶼、澎湖與小琉球等離島,尤其受到歡迎,大批的遊客湧入,希望在無法出國的時刻,也能體驗「坐飛機出遊」的興奮。然而,超量的遊客需要用水、用電,更製造大量垃圾,已對小島們帶來沉重的環境負擔。
文章目錄
遊客狂掃物資、水電緊繃
根據海巡署的統計,自 7 月中開始放暑假以來,每天進入綠島與蘭嶼的遊客高達近萬人,不但讓蘭嶼頻傳電力系統不堪負荷而跳電,綠島也因為在短短 11 天就承接超過居民 30 倍人數的旅客,物資嚴重短缺,居民甚至訂不到船或飛機回家。而澎湖適逢花火節,更是遍地萬頭鑽動,一週吸引近 6 萬人前往朝聖,比去年同期的遊客數增加了 27%,用水量也較去年同期增 5000 公噸,讓降雨不豐的澎湖面臨著缺水危機。同樣地,小琉球也因為遊客太多,被形容浮淺區人多得像「下水餃」,珊瑚礁被踩碎、遊客違法觸摸海龜的狀況頻傳。
垃圾爆棚,離島難消受
不過,讓離島負擔最沉重的,還是遊客帶來的垃圾問題。離島沒有建置焚化爐,掩埋場無法消耗大量垃圾,只能運回台灣,垃圾處理費用比臺灣本島高 2 至 3 倍。過去許多離島垃圾都運至高雄的焚化爐處理,然而 2019 年底起,高雄為了緩解空氣污染,減少代燒外縣市的垃圾量,許多離島的垃圾便無處可去,綠島、蘭嶼更因垃圾轉運數度流標,2020 年上半年有整整五個月的垃圾處理停擺,堆出了驚人的垃圾山。
近幾年,台東縣開始舉辦「多背一公斤」運動,倡導遊客在結束愉快行程,踏上歸途時,也將自己的垃圾帶回本島,甚至行有餘力時,多帶一些垃圾離開。在小琉球,也有公民團體建立免費租用、甲地租乙地還的環保杯與環保碗的共享機制,以及鼓勵遊客重複使用輕便雨衣的「雨衣琉著用」等活動,致力減少離島上的塑膠垃圾。
聰明規劃綠色旅行,一樣盡興
其實,要解決離島的垃圾問題,最有效的還是從源頭減量。若每個踏上旅途的您我,都能夠多一分環保意識,在每一個環節上做出更節能減塑的選擇,就能夠積沙成塔地減少土地與離島居民的負擔:
- 準備自己的環保杯與餐具:
帶著環保杯、筷與吸管並且確實使用,用自己的水壺裝水而非購買瓶裝水,不僅衛生防疫又減塑。即使真的忘了,也可以選擇如小琉球提供的杯碗共享服務。 - 聰明使用飯店/當地水電資源:
- 帶上自己的盥洗用品,減少使用一次性備品
- 選擇淋浴,少泡澡,省下大量水資源
- 不天天更換浴巾;不必打掃時,掛上「請勿打擾」門牌
- 出門時將房間電器都關上
- 將沒用完的肥皂、洗髮精等帶走,繼續使用不浪費,並減少垃圾量 - 不參加以「接觸野生動物」為號召的當地行程:
因為這些行程通常涉及非法獵捕運送及動物虐待。若進行潛水與浮潛,不觸摸海龜與珊瑚礁等生物。 - 進行水上活動時,不使用傷害海洋的防曬產品:
許多防曬產品中含有會污染海洋、傷害海洋生物的成分。盡量不擦防曬下水,或選用經認證友善海洋的產品 - 離開時,「多背一公斤」:
自己製造的垃圾自己帶,還有餘力,幫美麗的小島多帶一些走吧!
在享受離島之美時,我們都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延續這份美麗,讓青山綠水常在,也令在地旅行能夠綿長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