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森林
3 mins

與您我存亡息息相關,卻常被忽略的「生物多樣性」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一場疫情,暴露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您我都明白減碳與減塑的重要,許多人卻不知道,生物多樣性也是攸關人類生存的重要指標。單一樹種的人造林為何無法取代種類繁茂的森林?健康的海洋生態為何有助於穩定氣候?豐富的野生動物和昆蟲又與人類有什麼關係?

您是否曾經潛入色彩斑斕的海底、走入霧氣蒸騰蟲鳥齊鳴的林間,或者登上山容壯闊的翠綠高峰,望了一眼那無可取代的天然美景,因而忍不住感嘆:「大自然實在太美麗,我們必須要好好保護它」?

數十年前,針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並不多,發展愈趨成熟的資本主義將大自然的資源視為生財工具,這些資源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即使逐漸開始有關於環境保育的反省之聲,也多是因為不忍「大自然的美麗」遭到破壞。

印尼巴布亞森林部分土地被利益企業用來種植油棕櫚,以獲取利益,而單一物種的人工林絕對無法取代原始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印尼巴布亞森林部分土地被利益企業用來種植油棕櫚,以獲取利益,而單一物種的人工林絕對無法取代原始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Greenpeace © Greenpeace

然而,大自然的珍貴不僅在它美麗的面孔,更在於它的構成精細而複雜,不可取代且富有生命力。自然之母孕育一切,地球上所有的動植物,包括人類,都需要彼此依存才能夠活下來。科技的發展漸漸讓許多人誤以為人類能夠操縱自然,甚至外於自然而獨立存在,如今日益惡化的氣候危機、極端氣候事件,與從 2019 年起肆虐不止的疫情,卻敲下了一記又一記沉重的警鐘,這才讓人們再次驚覺,自己對大自然的輕視已到了危及自身存亡的臨界點。

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出沒在美國黃石公園,是生態與食物鏈當中的其中一環。
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出沒在美國黃石公園,是生態與食物鏈當中的其中一環。© Hyungwon Kang / Greenpeace © Hyungwon Kang / Greenpeace

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才有穩定的生態系

雖然相關意識來得有些遲,但近年因為越來越多科學證據,人們終於理解到氣候變遷不容忽視,減碳的重要性更已成為全球共識。與之相較,同樣對人類存亡有著極大影響的「生物多樣性」,關注度卻仍然低迷。

這或許是因為與減碳的量化論述比較起來,生物多樣性難以簡單的數據度量,當其受到破壞時的直接後果,也不容易用一目瞭然的方式與大眾廣為溝通。然而大自然猶如一張精緻而複雜的網,網絡中的所有生物都牽動著彼此,以磷蝦為例,一旦因過度捕撈而造成滅絕,依靠其維生的物種(如鯨魚和企鵝)就要另尋食物來源,或者跟著減少數量,而這個物種原來捕食的物種可能大量增加,整個生態系都要重新調整與平衡。而小至蜜蜂、蚯蚓,大至鮪魚、美洲豹,也是生態網絡環環相扣的角色之一。

鯨魚是海洋生態系的工程師,藉由在海中遠距離遷徙移動,能將營養運送至更廣泛的海洋。以座頭鯨為例,會將氮和其他營養物質從含量豐富的極區,帶到低緯度缺乏營養物質的溫暖繁殖和育幼地。
鯨魚是海洋生態系的工程師,藉由在海中遠距離遷徙移動,能將營養運送至更廣泛的海洋。以座頭鯨為例,會將氮和其他營養物質從含量豐富的極區,帶到低緯度缺乏營養物質的溫暖繁殖和育幼地。©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多樣性三個層面。當生物種類越多元,單一物種的消失對生態系所受到的衝擊越小。換句話說,維持生物多樣性才能夠維持生態系的穩定與平衡

健康的生態系有助於調節氣候,並能降低人類受到傳染病影響的風險(當一個物種滅絕,原先以該物種為宿主的病原體很可能因轉換飼主而向外發展,並感染人類)。生態系一旦失衡,不論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生活的任何一個物種,都將受到衝擊,當然也包括人類。

蜜蜂對於農作與花果的授粉扮演重要角色。
蜜蜂對於農作與花果的授粉扮演重要角色。©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在 2021 年 1 月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最新《全球風險報告》裡,全球七大可能性最高的風險中,「生物多樣性流失」便是其中一項。自 1970 年以來,地球上哺乳類、魚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的平均數量已減少了 60%,全球目前約有 100 萬物種瀕臨絕種,其嚴重程度相當於 6,500 萬年前的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如今,世界上未受破壞的森林只剩下 15%,仍未遭到人類染指的海洋僅有 3%。自人類在地球生存,舉凡飲食、衣物、醫藥、建材,與所有的化學原料,無不是得自於生態中多元的物種,生物多樣性的迅速流失對人類的威脅難以想像。另外,因為人類大肆砍伐森林,在廣袤的自然棲地長驅直入,與野生動物的接觸變得更為頻繁,包含 SARS 與新冠肺炎在內的傳染病發生次數也越來越多。大自然的反撲,莫此為甚。(延伸閱讀:生態危機和疫情的解方:保護生態人類才真正安全

哥斯大黎加雨林中的紅眼樹蛙。兩棲類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獵食者也是獵物,將陸地和水中棲地連接起來的角色,牠們的皮膚也對於研究肢體和器官再生很有幫助。
哥斯大黎加雨林中的紅眼樹蛙。兩棲類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獵食者也是獵物,將陸地和水中棲地連接起來的角色,牠們的皮膚也對於研究肢體和器官再生很有幫助。© Markus Mauthe / Greenpeace © Markus Mauthe / Greenpeace

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

事實已經證明,我們過去的建立在「主宰大自然」的生產系統是如此脆弱,一個病毒的出現就使其天翻地覆。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讓科學家找出幾種瀕危的生物,再設法保育。人類是時候該重新思考自己在大自然裡的角色,並用全新的態度面對它。

企業必須重整生產的方式,思考如何用永續的方式獲益,而不是用破壞環境的手段賺到了錢,再徒勞地以公益活動彌補。您我需要更加善待身邊的環境與動植物,因為只有所有的生物都共好了,人類才能安然地生活在這個多樣生物的網絡之中。

遠洋漁業的工業式漁撈,是造成海洋資源耗竭的主因之一,必須以更嚴謹的規範並制定永續政策,甚至設立全球海洋保護區,才能確保海洋生物多樣性。
遠洋漁業的工業式漁撈,是造成海洋資源耗竭的主因之一,必須以更嚴謹的規範並制定永續政策,甚至設立全球海洋保護區,才能確保海洋生物多樣性。©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2021年生物多樣性公約至關重要

原訂 2020 年於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因新冠肺炎之故將改在 2021 年 10 月舉行,屆時將訂定未來十年、也就是直到 2030 年的生物多樣性全球保護目標與計畫。這是繼十年前於第十次締約方大會(COP10)訂下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之後,至關重要的一次峰會。

棲息於馬尾藻海(Sargasso Sea)的綠蠵龜,在這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域,也面臨塑膠污染的威脅。
棲息於馬尾藻海(Sargasso Sea)的綠蠵龜,在這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域,也面臨塑膠污染的威脅。© Shane Gross / Greenpeace © Shane Gross / Greenpeace

過去十年,人類屢行「愛知之約」的成效令人失望,您我需要更積極的目標與更堅定的實踐。目前全球超過 350 萬海洋守護者,以及 70 個國家都加入支持「在 2030 年前實現將全球 30% 海洋設為海洋保育區」的目標。邀請您一同加入,推動聯合國制定更具野心的《全球海洋公約》,守護珍貴的生物多樣性。

您我保護自然,不僅是因為它的美麗。挽救亞馬遜的雨林、東南亞的河川,與南極的冰帽,也不僅僅是為了當地的居民,而是為了世界上的所有物種以及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

守護森林全球行動急需您支持!

綠色和平致力督促全球政府加強森林保護政策,要求企業停止毀林行為,守護全球綠蔭。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生物多樣性森林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