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海洋
4 mins

旅遊作家謎卡驚嘆世界海洋生態之美,呼籲守護臺灣珍貴海洋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旅遊作家謎卡去過許多國家,為世界各地的美麗海洋驚嘆,親眼看見魔鬼魟、mola mola、海龜等海中生物,也驚覺臺灣海洋生態資源必須受保護。2021年謎卡與綠色和平合作,期盼作觀眾與議題的橋樑,邀請更多人一起守護海洋生態的美好。

「大海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個生態系統,它跟我們在陸地上的一切,還有整個地球,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謎卡。

年輕陽光的謎卡(Mika),從大學時期開始自助旅行,足跡遍及近30個國家,體驗各地風俗民情,她看過壯麗的山川美景、也曾潛入海中與魚群同游。謎卡熱愛大自然,這次與綠色和平合作,共同呼籲大眾一起守護珍貴海洋。

熱愛旅遊的謎卡,擁有豐富的上山下海經驗,甚至到過聖母峰基地營。
熱愛旅遊的謎卡,擁有豐富的上山下海經驗,甚至到過聖母峰基地營。© Mika Lin © Mika Lin

城市女孩愛上大自然

謎卡從小在城市長大,但對自然環境並不陌生,常常跟爸爸去爬郊山。不過當她回憶起第一次見到海的景況,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老實說我對海的第一印象是『我超害怕海的!』幼稚園的時候,父母帶我去墾丁,我遠遠看著海浪過來,我就哭了,因為我覺得海浪太大,就覺得很可怕。」

對海洋感到恐懼,卻在一次旅行中,讓她從此轉變。「我的第一趟旅行去了埃及,埃及有一個西奈半島,也是潛水勝地,有很多潛水店,我就被推坑說,你都來了要不要去潛潛看?」

從沒進過海裡的謎卡,在教練的帶領下,揹著氣瓶、硬著頭皮出發了,「那是我第一次潛水,非常可怕。但很可怕的同時,我又發現說,『哇!這是另外一個世界耶。』地球70%都是海洋,我也想去探索看看這 70% 的世界。所以在那之後,我回來臺灣就開始學潛水。」

謎卡在小琉球自由潛水,探索神奇的海洋世界。
謎卡在小琉球自由潛水,探索神奇的海洋世界。© 毛弟 / Jjphoto.tw © 毛弟 / Jjphoto.tw

學習潛水之後,謎卡發現「恐懼其實是來自於不了解」,不知道在踩不到地的情況下,該怎麼做才安全。「我去上了潛水課之後,開始學習到很多知識,在海裡該怎麼做、怎麼去跟大自然相處的這些知識,就讓我更安心。」

與大自然有了更多接觸,謎卡說:「大自然很療癒,有一種很放鬆身心的感覺,所以到現在就會很自然地,就會想要回到自然的懷抱裡面,與大地連結。」

驚嘆各地海洋生態之美,期待臺灣也能做到

在往後的旅行,只要有機會,謎卡就會想認識當地的海洋世界。談到海中的生物,謎卡眼中充滿光亮,分享她第一次看見魔鬼魟(Manta)時差點在水中尖叫、很想去看鯨魚跟海豚,以及最希望遇見儒艮。

在眾多海洋生物中,謎卡說:「我最喜歡的應該是海龜吧。我覺得海龜的生命很奇妙,牠們會產一大窩蛋,但要從一隻小海龜,成功地爬到海裡,然後長成這麼大一隻的海龜,真的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謎卡回憶起在哥斯大黎加旅行時,聽當地人說他們有一條長長的海岸是海龜的產卵地,有大量海龜。但在數十年前人民並不了解,甚至把海龜當作食物,直至有學者努力遊說政府,並教育村民為什麼需要保護海龜,如今已是全世界生態旅遊的勝地,也成為經濟與保育共存的海岸。「我就會反觀臺灣,很多的沿岸都有很多海龜,牠們真的是很值得我們更去重視,更用心地去保護牠們。」

謎卡和巨大的海龜同游,親近海洋生態讓她更希望能保護這脆弱的藍色世界。
謎卡和巨大的海龜同游,親近海洋生態讓她更希望能保護這脆弱的藍色世界。© 毛弟 / Jjphoto.tw © 毛弟 / Jjphoto.tw

除了海龜,謎卡也想起去峇里島的經驗:「峇里島有很多的mola mola,牠是一種很巨大的魚,現在很稀有,所以全世界的潛水員都會特地到那邊去,希望能夠跟這種魚一起游泳。我就開始google牠,也很意外地發現,其實在臺灣東部的海岸曾經也有很多mola mola。」

所謂的mola mola,其實就是臺灣俗稱的「翻車魚」或「曼波魚」。為什麼現在臺灣的mola mola大幅減少了呢?「因為我們把牠吃光了。所以那時候就讓我非常地驚訝,雖然都是有這種魚的地方,我們卻做了這麼不同的選擇。」過度捕撈對生態的衝擊,其實近在眼前。

謎卡惋惜地說:「還滿可惜的,但是我覺得永遠不會太遲,只要我們開始意識到,開始有更多的溝通,我相信大家會發現,保育跟經濟發展並不是只能選一個,而是有永續的方法。」

Mola mola也被稱作「翻車魚」或「曼波魚」,體型巨大可達3公尺、1000公斤,但溫和的性格使牠們容易被獵捕,在臺灣的魚群數量大減。
Mola mola也被稱作「翻車魚」或「曼波魚」,體型巨大可達3公尺、1000公斤,但溫和的性格使牠們容易被獵捕,在臺灣的魚群數量大減。© Adrian Kaye / shutterstock.com © Adrian Kaye / shutterstock.com

從喜歡潛水,到挺身為海洋發聲

畢業於文化大學新聞系的謎卡,透過寫作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進而成為旅遊作家、經營個人社群平臺、主持節目,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向更多人傳達愛護自然環境的理念。「我自己表達關心的方式,其實就是寫文章。我會去寫在乎的事情、關心的議題,希望透過我的分享,可以讓更多人有不同的方式去看到這些我們要面對的東西。」

為了關心海洋議題,她閱讀專欄文章、書籍,也會收看紀錄片,包括遠洋漁業與海洋保育問題,「我去蒐集了很多資料,看了很多文章之後,我就把它彙整了一下,然後就寫成一篇『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我覺得我滿喜歡做這樣子的事情,當一個嚴肅的議題跟大眾之間的橋樑。」

透過閱讀書籍和專欄文章,謎卡更深入了解海洋議題,不僅與支持者分享理念,也與綠色和平合作呼籲保護海洋生態。
透過閱讀書籍和專欄文章,謎卡更深入了解海洋議題,不僅與支持者分享理念,也與綠色和平合作呼籲保護海洋生態。© Mika Lin © Mika Lin

2021 年,謎卡與綠色和平合作,共同為海洋發聲,讓更多人認識海洋所面臨的困境,一起支持擴大設立臺灣海洋保護區。「看到受傷的海洋環境,一方面會覺得很傷心,一方面也相信我們並不是無能為力,我們可以重來去保護它:設立海洋保護區,一個區域禁止捕撈、禁止進入一段時間,生命是會回來的。知道這一件事情,會覺得其實很有希望、很有力量。世界上是有海洋保育區非常成功復育的例子存在,我覺得臺灣也應該要這麼做。」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漁業是臺灣的主要產業實力之一,若設立禁漁區,是否會衝擊經濟?謎卡有不同的見解:「我覺得這其實是完全不用害怕的,因為海洋保育區,就像一個生態銀行,把這一片海域先定存,不去動它,讓生物自由地繁殖,恢復成原本的生態系統,魚會跑出來,這樣子我們其實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反而是擁有得更多。」

「我有看統計數字顯示,近年來的近海漁獲量其實是逐年在下降,甚至可能跟30年前比起來已經不到一半。其實這就說明了,我們如果不去有意識地改變現況的話,甚至對漁民的生計是有害的。所以我相信有系統地真正去設立海洋保護區,是非常緊急、需要被關注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跨出這一步,真的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

謎卡鼓勵支持者在生活中以行動關注議題,共同推動成立海洋保護區。
謎卡鼓勵支持者在生活中以行動關注議題,共同推動成立海洋保護區。© Mika Lin © Mika Lin

謎卡鼓勵大眾了解海洋議題、支持保護海洋的工作,也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中,開始勇敢行動,「我現在開始吃(蛋奶)素,因為我不想再吃動物,也為了保護環境和生態。除了吃素之外,當然還有使用環保餐具,出去買咖啡的時候可以自己帶杯子,平常就自己帶保溫瓶裝水,我覺得這些,很多小小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的。」

從旅行中感受到人與大自然的連結,甚至明白人類其實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應該想辦法一起共生共存。最後謎卡熱切地呼籲:「我希望大家能夠更加來關心海洋保育的議題,當我們喜歡去海邊、去潛水、去當個觀光客看看那些魚的家,我也相信這是我們的責任要去保護它。臺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希望我們可以從海鮮文化,成為真正的海洋文化。」

謎卡專訪影片

海洋保護 刻不容緩,推動 2030 年設立 30% 臺灣海洋保護區!

海洋保育與鞏固經濟可以並存,只有透過不斷對話、透明數據、公眾參與,您我才有機會確實地著力守護大海。身為海島的一份子,一起以行動加入改變的力量,期盼未來世代都能親身感受海洋的美好,與海同在。

守護美麗臺灣海洋,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重現海洋生機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