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s

海平面上升衝擊亞洲的5個真相,臺北近300億美元GDP陷入風險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隨著氣候變遷的議題越來越普遍,「海平面上升」一詞對您我來說也許並不陌生,但它真的正在發生嗎?它將會帶來哪些影響?經濟可能受到多大衝擊?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發布研究報告,分析 2030 年亞洲靠海的 7 大城市的潛在風險。10 年內,您我也許將失去熟悉的土地,面臨 GDP 的風險。

海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盟友,但是人類過度掠奪海洋資源、燃燒化石燃料,正助長著氣候危機、破壞孕育萬物的海洋。在全球暖化及冰川融化夾擊之下,海洋吸收了過量的能量,冰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融化的冰流入海洋更加劇了海平面上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認為,2019 年至 2100 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程度可能高達 84 公分,而氣候危機將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上演,而且規模更劇烈。在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下,當熱帶氣旋發生時,沿海地帶的社區也將面臨風暴潮的威脅。

泰國曼谷街道上的公車與車輛在水中行駛,氣候危機使近年來淹水已不少見。
泰國曼谷街道上的公車與車輛在水中行駛,氣候危機使近年來淹水已不少見。© Athit Perawongmetha / Greenpeace © Athit Perawongmetha / Greenpeace

海平面上升?真的假的?

您會懷疑海平面上升是否屬實嗎?生活在城市也許感受並不深刻,但的確正在默默上演。數年來的衛星數據顯示,全球海洋高度記錄顯示,海平面不僅正在上升,而且比預期的還要快

根據IPCC在 2019 年的報告,2006 至 2015 年間,海平面每年上升約 3.6 公釐。科學家與海洋學家相信,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因是格陵蘭的冰蓋快速融化。(延伸閱讀:格陵蘭冰層融化比90年代快7倍,暖化超越全球水平

格陵蘭冰蓋因全球暖化而快速融化,成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之一,此圖為格陵蘭東岸的Vestre Borg冰川。
格陵蘭冰蓋因全球暖化而快速融化,成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之一,此圖為格陵蘭東岸的Vestre Borg冰川。© Daniel Beltrá / Greenpeace © Daniel Beltrá / Greenpeace

海平面上升會有什麼後果?也許上升一公尺聽起來並不嚴重,但其實對沿海地區的人民來說衝擊極大。以 2010 年來說,全球大約 10% 人口(約 6 億人)居住在海拔低於 10 公尺的地方,當海平面上升,低窪地區將首先遭淹沒,這也表示飲用的水資源可能被海水污染,所遭受的風暴潮也會比其他地區嚴峻,造成眾多人民失去家園、生計,甚至性命。

當水災和風暴潮襲擊脆弱沿岸地區,破壞當地基礎建設、農業收成,也將重創經濟,甚至造成政局動盪。

韓國首爾2020年的豪大雨,許多縣市因此遭受淹水、建築毀損、道路塌陷與人員傷亡。
韓國首爾2020年的豪大雨,許多縣市因此遭受淹水、建築毀損、道路塌陷與人員傷亡。© Sungwoo Lee / Greenpeace © Sungwoo Lee / Greenpeace

與研究單位合作,預估10年內的GDP風險

如果我們能預測明天可能發生什麼事,今天就有機會做出預防工作。綠色和平針對亞洲七個城市進行研究,包括馬尼拉、東京、臺北、香港、首爾、曼谷、雅加達,這些城市距離沿岸較近或就在沿岸,同時也是經濟的核心,透過科學分析預測未來 10 年內,在「維持現狀」的情境之下,可能發生哪些氣候衝擊,並將其研究結果發布報告《亞洲七大城市於2030年因極端海平面上升的經濟衝擊預估》(The Projected Economic Impact of Extreme Sea-Level Rise in Seven Asian Cities in 2030)

在詳讀報告之前,為您簡短摘錄亞洲面臨海平面上升的驚人發現,也許您將更堅定地加入綠色和平對抗氣候緊急的行動。

真相1:馬尼拉都會區將每年下沉10公分

這是真的!馬尼拉都會區(由 16 座城市組成,包括馬尼拉市和一座自治區)是一座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心,過度抽取地下水是造成地層下陷的主因。請試想,當氣候危機加劇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將為當地帶來多大危險。

馬尼拉市距離海岸很近,受海平面上升衝擊的風險也更高。
馬尼拉市距離海岸很近,受海平面上升衝擊的風險也更高。© Jilson Tiu © Jilson Tiu

事實上,這個地區已經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比方說,馬尼拉灣每年海平面上升 13.24 公釐,而馬尼拉市的部分地區非常低窪,海拔僅 2 公尺。分析顯示,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現今速度持續上升的情境下,若 2030 年發生十年大水,近 87% 的馬尼拉市面積將淹在水中

風暴潮和漲潮造成嚴重水災,類似的天氣事件可能衝擊 154 萬人口,使 392.4 億美元的 GDP 陷入風險。觀光勝地和歷史地標如岷倫洛區(Binondo)、馬拉坎南宮(Malacañang Palace)以及黎剎公園(Luneta Park)的部分範圍,可能將被淹沒。

真相2:東京被標註為海平面上升最脆弱地區

雖然東京大部分地區海拔約 40 公尺,但重點區域相較下低得多,使其風險增加。尤其東京的東部低窪地區人口密度高,在減碳幅度「維持現狀」的情境下,有可能受 2030 年的海平面上升與沿岸淹水衝擊。

2019年10月,強颱襲擊東京都市區,在東京和神奈川縣之間的多摩川暴漲。
2019年10月,強颱襲擊東京都市區,在東京和神奈川縣之間的多摩川暴漲。© Masaya Noda / Greenpeace © Masaya Noda / Greenpeace

風險地區包括:沿著荒川(Arakawa River)的河濱公園,是東京賞櫻的熱門地點之一、江戶川區(Edogawa City)過去曾受嚴重水患所苦、葛西臨海公園(Kasai Rinkai Park)是東京灣沿岸建造的填海土地。

根據估計,2030年將近百萬人民可能受到衝擊,而東京將有近 700 億美元 GDP 面臨風險。

真相3:臺北近300億美元GDP可能陷入風險

臺灣因為受到地理位置與洋流影響,赤道海水向西累積至西太平洋,臺灣周邊海平面上升速度更為全球平均的 2 倍。根據臺灣中央氣象局在過去一百年的紀錄,每年約有 4 個颱風登陸,2017 年觀察到颱風的規模和強度都在增加,並經常造成沿海地帶的嚴重水災。根據分析,大約 17% 的臺北土地在 RCP8.5 的情境下,可能在2030年被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沒(如下圖)。

在RCP8.5的情境下,2030年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臺北被淹沒的地區。
在RCP8.5的情境下,2030年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臺北被淹沒的地區。© Greenpeace © Greenpeace

若海平面上升,以臺北西部來說,尤其是在淡水河沿岸地區,將可能比其他區域受到更嚴重的影響,這些區域主要是住宅和商業中心,北部則較多農業用地。歷史悠久的大同區和臺北車站,以及知名的賞鳥勝地社子島,淹在水中的風險也較高。

研究分析,在海平面上升與 2030 年可能會發生的大水衝擊之下,臺北將有 43 萬人以及 296.4 億美元GDP陷入風險,占臺北總 GDP 的 24%。

交通重要樞紐,同時是知名地標的臺北車站,也在海平面上升衝擊的範圍之內。
交通重要樞紐,同時是知名地標的臺北車站,也在海平面上升衝擊的範圍之內。© Richie Chen / shutterstock.com © Richie Chen / shutterstock.com

真相4:香港米埔濕地海拔低,成為海平面上升脆弱區域

香港西北方的米埔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東亞─澳洲侯鳥遷徙路線必經之處,每年有約 8 萬隻遷徙水鳥在此休息。此保護區由大片紅樹林等濕地組成,海拔很低,在面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時將顯得非常脆弱

位於香港的大生圍、南生圍、米埔濕地,有大批水鳥遷徙時經過此地,但由於地勢較低,也是較容易淹水的地帶。
位於香港的大生圍、南生圍、米埔濕地,有大批水鳥遷徙時經過此地,但由於地勢較低,也是較容易淹水的地帶。© Terry Sze / shutterstock.com © Terry Sze / shutterstock.com

預防熱帶氣旋侵襲已是香港多年來的考驗,每年大約有 5 至 7 起颱風。近年來,因颱風造成的最極端風暴潮,出現超過 3 公尺的浪潮,如果 2030 年將有大水發生,可能衝擊近 9 萬家庭,造成約 22.4 億美元 GDP 的損失風險。

真相5:雅加達是全球下沉最快的城市

大量使用地下水造成雅加達每年下沉 1 至 15 公分,部分區域甚至已下陷 3 至 4.1 公尺,尤其是沿海地區,將使海平面上升的後果更加嚴重。近年來,豪雨造成的水災對當地來說已經見怪不怪,雅加達將近五分之一的土地屬於低海拔,2030 年內若有大水侵襲,這些地區將會首當其衝。

印尼雅加達地層下陷情況嚴重,面對海平面上升風險,必須盡快進行預防工作。
印尼雅加達地層下陷情況嚴重,面對海平面上升風險,必須盡快進行預防工作。© Tedy Kroen / Greenpeace © Tedy Kroen / Greenpeace

無論是住宅區或商業大樓,甚至是印尼國家紀念塔和雅加達市政府,都有被淹沒的風險。在此研究情境下,大約 180 萬人、 682 億美金 GDP 將可能受到衝擊。

我們可以如何阻止這些風險發生?

綠色和平研究指出,若依照現今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的趨勢,估計 2030 年的海平面上升將衝擊七個亞洲沿海城市約 1,500 萬人,GDP風險共約 7,240 億美元。《巴黎氣候協定》建議全球為減緩氣候變遷採取措施,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將全球升溫控制於攝氏 1.5 度以內。然而,目前各國政府的行動仍不夠積極。

為了達到減緩氣候危機的目標,各政府必須:

  • 落實更具野心的減碳目標
  • 取消所有新建燃煤發電廠的計畫,加速淘汰現有的燃煤發電廠,並專注於發展再生能源
  • 停止所有海外的化石燃料投資
  • 停止所有毀林及破壞泥炭地的行為
  • 確保所有程式與社區具備應對氣候的能力,氣候調適措施包括更新基礎設施、設立及早警示系統、將氣候衝擊的資訊去中心化,以及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降低災難風險措施
發展再生能源以取代高碳排、高污染的化石燃料,是減緩氣候危機、預防海平面上升與風暴潮風險的關鍵方案。
發展再生能源以取代高碳排、高污染的化石燃料,是減緩氣候危機、預防海平面上升與風暴潮風險的關鍵方案。© Tina Yuan / Greenpeace © Tina Yuan / Greenpeace

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正逐漸逼近,但我們仍抱持希望,全球有許多關心環境的人正為地球大聲疾呼,推動淘汰高碳排能源,打造以乾淨能源為主的未來。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一起持續向政府與企業倡議,要求落實減碳義務,同時與更多人分享文章訊息,讓更多人成為扭轉危機的關鍵力量,為您我及下一代,爭取安全宜居、世代豐饒的地球家園。

守護氣候行動急需您支持!

氣候緊急已成現實,綠色和平致力推動政府修法、要求企業轉用再生能源,加速減碳腳步!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