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飲食不只少吃肉,這樣吃素減碳更有效!
依據「世界素食人口報告」調查,2020 年臺灣素食人口已突破 300 萬人,佔總人口 13%。除了宗教因素,更有許多人因健康考量、愛護動物或重視環保而選擇植物性飲食。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不僅有益健康,更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然而,日常生活卻存在一些「盲區」,可能讓植物性飲食的碳足跡不減反增⋯⋯
根據發表於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到 2050 年,全球每人每週食肉量應控制在 300 克以下,相當於三塊雞胸肉或一份很大的牛排。同時,為了營養均衡,每人還需增加攝取約 50% 的水果、蔬菜、堅果和豆類。
實際上,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不只對健康有益,更是您我從日常生活中幫助減緩氣候變遷,最容易實踐且有效的方式。
文章目錄
「食物」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
根據 2021 年 Nature Food 發布的研究數字,全球 19% 碳排是來自動物性食物,每年製造近 98 億噸二氧化碳,這個統計不只是牲畜的排放,還包括種植餵養牠們的飼料。
在過去 60 年,全球肉品消耗量成長一倍,以目前的趨勢,到了 2050 年肉品消費量還會再增加 76%。企業為了生產更多肉品以獲得最大利潤,採用大規模砍伐、焚燒森林的方式開墾土地,目前地球上有 26% 的土地都被用於飼養牲畜或是種植飼料。數據顯示,農牧業相關生產導致全球 80% 的毀林事件,近年亞馬遜雨林失控的森林大火,就跟您我餐桌上的肉食有關。
符合蔬食與環保兩全其美的原則
事實上,減少肉類攝取對健康和環境都大有助益。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大部份的植物性食物,碳排放都比動物性食物低 10 至 50 倍。然而,若要同時兼顧蔬食與環保,您千萬不能錯過以下幾項關鍵原則:
一、避免過度依賴進口食材
許多植物性食品(例如植物肉、燕麥奶)多從海外進口食材,在運輸、包裝及倉儲過程中增加了不少碳足跡,加重對環境的負擔。
二、購買當季、在地食材
非在地食材必須透過運輸進口,而非當季生產的食材,則會造成用水、空調等更多資源的使用,因此,購買與食用在地當季的食材,可縮短食物運送路程,降低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
三、吃多少買多少,別把冰箱塞太滿
環保署於 2021 年 4 月發表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 年臺灣人製造的廚餘較前一年成長 6.3%,人口負成長的臺灣,廚餘量卻不減反增,顯見臺灣人浪費食物的狀況有惡化的趨勢。而若將食物浪費比喻為一個國家,更是全球第三大碳排國!您我在家自煮時,若訂定精準的採買、烹飪計畫,將有助於從源頭減少食物浪費,以及後續產生的碳排。另外,冰箱內也要避免過度儲藏,否則影響冷氣流通,將增加 4% 至 5% 的耗電量。
四、減少外帶外送,多使用環保餐具
購物時自備購物袋,盡量選擇裸賣食材;外食時則自備餐盒餐具,除了能打包剩餘的食物,還能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製造的廢棄物污染。
五、減少加工品,盡量吃原型食物(Whole food)
儘管「人造肉」,或稱「植物肉」掀起一波素食熱潮,更提供蔬食者食材上的新選擇,然而,人造肉、素料等仍屬於高度加工食品,製造過程中仍會消耗較多資源,建議不要過度依賴食用。
綜上所述,您我每日食用的食材從種植、採收、包裝、運送、銷售等過程中,每一環節都對環境具有影響,因此,天然、在地、當季的原型植物性食物,具有最低的環境風險,若能搭配適量、裸買等原則,減碳效果將事半功倍。(延伸閱讀:什麼是碳足跡?為什麼減少碳足跡能為地球降溫?)
少肉多蔬,用吃守護氣候與環境
多年來,綠色和平持續倡議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並在 2021 年 5 月舉辦了全球第一場線上「碳式美食獨享派對」,研發 3 道由在地新鮮蔬食製成的美味減碳料理,並邀集多位知名網紅與藝人響應,相關影音貼文上線不到一個月,在社群平臺上即吸引了近 20 萬人次觀看。 9 月 29 日,綠色和平更發起「世界無肉計畫」,鼓勵大眾共同參與「用吃改變世界」的倡議。
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蔬食專案,加入「出一張嘴,用吃改變世界」活動,也向身旁親友推廣「少肉多蔬」的理念,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以植物性食材取代肉類,同時照顧自己與地球的健康,減緩氣候變遷,用蔬食拯救您我共同的地球家園。
免費索取《蔬活廚房蔬食食譜》
這份一本美食結合環境友善的電子書,分享多款美味蔬食/素食食譜,不僅介紹了多款精彩的蔬食食譜,還提供了5個培養蔬食習慣的方法,讓您輕鬆開啟健康、友善環境新生活。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場蔬食新風潮!
現在您可以免費下載《蔬活廚房蔬食食譜》,立即享受屬於您的蔬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