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生活
6 min

少肉多蔬幫地球降溫,一起「出一張嘴,用吃改變世界」!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2021 年,綠色和平發起全球第一場線上「碳式美食獨享派對」,研發 3 道由新鮮蔬食製成、長得像碳,但吃了又能減碳的美味碳式料理,邀請多位知名網紅和藝人參與活動,在社群平臺上發布貼文及影片,觸及近 20 萬人,讓更多人認識蔬食救地球。

出一張嘴,用吃減碳

根據綠色和平的研究,一個臺灣人只要一天不吃肉,能減少 2.4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若所有臺灣人民一天不吃肉,能減碳 56,510 公噸!從「吃」開始,就能善待動物與環境。2019 年來,綠色和平在全球推動「少肉食,減暖化」(Less Meat, Less Heat)專案,也於 2021 年在臺灣展開倡議,以「出一張嘴,用吃改變世界」為號召,向大眾推廣,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以植物性食材取代肉類,同時照顧自己與地球的健康,減緩氣候變遷。

2021年綠色和平在臺灣展開倡議,以「出一張嘴,用吃改變世界」為號召,向大眾推廣透過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減緩氣候變遷。© Greenpeace
2021年綠色和平在臺灣展開倡議,以「出一張嘴,用吃改變世界」為號召,向大眾推廣透過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減緩氣候變遷。© Greenpeace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特選臺灣在地食材,設計「碳式蔬食風味捲」、「碳式脆皮辛叉燒」、「碳式時蔬洋芋捲」等三道碳料理,相同的酥脆碳式外殼,包裹不同風味的內容物。

「碳式蔬食風味捲」搭配在地純米米粉,口感綿密滑順,散發淡淡米香。© Greenpeace
「碳式蔬食風味捲」搭配在地純米米粉,口感綿密滑順,散發淡淡米香。© Greenpeace © Greenpeace
「碳式脆皮辛叉燒」以多種新鮮食材製成內餡,搭配手作全植醬料,口味鹹香微辣,適合重口味的朋友。© Greenpeace
「碳式脆皮辛叉燒」以多種新鮮食材製成內餡,搭配手作全植醬料,口味鹹香微辣,適合重口味的朋友。© Greenpeace © Greenpeace
「碳式時蔬洋芋捲」內含濃郁的全植起司與香甜馬鈴薯,純素者也能安心享用。© Greenpeace
「碳式時蔬洋芋捲」內含濃郁的全植起司與香甜馬鈴薯,純素者也能安心享用。© Greenpeace © Greenpeace

此次活動邀請了林宣、草獸派對、三個麻瓜、3mugglesjacky、有璟嘿喲、吳子霏、田羽安、謎卡、王麗雅、布魯桑、蔓時尚、夠維根、無肉市集、野菜鹿鹿、Cooper劉家成、找蔬食等知名網紅與藝人,品嚐由在地食材特製而成的蔬食「碳式料理」,體驗從飲食中「吃碳減碳」,並邀請民眾共襄盛舉。相關影音貼文上線不到一個月,便觸及近 20 萬人。

草獸派對創辦人Sidney不僅參與「吃碳減碳」活動,也在社群上邀請粉絲分享蔬食照片,一起響應一餐不吃肉,為地球減碳。© Taiwan Vegan Frenzy
草獸派對創辦人Sidney不僅參與「吃碳減碳」活動,也在社群上邀請粉絲分享蔬食照片,一起響應一餐不吃肉,為地球減碳。© Taiwan Vegan Frenzy © Taiwan Vegan Frenzy

這次活動的其中一位參與者,是實踐純素飲食多年,且創立臺灣第一個 vegan 純植物生活節的「草獸派對」創辦人 Sidney,她表示,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畜牧業是溫室氣體暴增的原因之一,人類可以透過飲食為地球減碳,即使是葷食者,也能以「一餐不吃肉」,作為送給地球的禮物。

今天就蔬食的6個理由

您知道嗎?飲食習慣不僅會影響人體健康,還會衝擊自然生態系統。

21 世紀,人類對肉食的索求已遠超過地球能負荷的程度,並直接或間接導致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水資源污染、對全球氮和磷循環的干擾,以及土地系統變化等諸多環境問題。

阻止毀林悲劇

人類為發展工業化肉品,不知節制地以濫砍、焚燒樹木的方式破壞森林,不僅破壞森林的生物多樣性,釋放的二氧化碳更加劇全球暖化。綠色和平深入巴西亞馬遜雨林,以空拍監測記錄下2021年7月的毀林情況。© Christian Braga / Greenpeace
人類為發展工業化肉品,不知節制地以濫砍、焚燒樹木的方式破壞森林,不僅破壞森林的生物多樣性,釋放的二氧化碳更加劇全球暖化。綠色和平深入巴西亞馬遜雨林,以空拍監測記錄下2021年7月的毀林情況。© Christian Braga / Greenpeace © Christian Braga / Greenpeace

目前已有多項證據指出,工業化肉品是全球毀林的最大主因。在起火點年年破新高的亞馬遜雨林,農人及牧場主人大片焚燒原始森林,清出土地以供種植大豆或畜牧所用。焚燒毀林的方式時常導致難以控制的森林大火,乾燥的空氣進而使旱季更長,影響農業生產,隨之而來的懸浮微粒則影響人類的健康。森林面積的減少也使得其氣候調節的功能喪失,並嚴重威脅到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而毀林時大量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更加劇了全球暖化以及極端氣候的形成。

減緩氣候變遷

2020年9月15日,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在北極,記錄與見證2020年海冰最低點。該年度海冰最小值為374萬平方公里,是1979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第二低(僅高於2012年的339萬平方公里)。數十年來,在全球暖化影響下,北極海冰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二的體積。© Daniella Zalcman / Greenpeace
2020年9月15日,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在北極,記錄與見證2020年海冰最低點。該年度海冰最小值為374萬平方公里,是1979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第二低(僅高於2012年的339萬平方公里)。數十年來,在全球暖化影響下,北極海冰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二的體積。© Daniella Zalcman / Greenpeace © Daniella Zalcman / Greenpeace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計算,為了生產肉品所產生的碳排放,比全世界汽車、船、火車、以及飛機的碳排放全部加起來還要高!這是因為除了毀林會使儲存的二氧化碳釋放至大氣,大量牲畜的排泄物更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尤其是牛與羊在進行反芻時,腸道內會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甲烷的暖化潛能比二氧化碳還要高,對於氣候變遷有很大的影響。

而牛津大學的研究則發現,大部份的植物性食物,碳排放都比動物性食物低 10 至 50 倍:每公斤的植物性糧食生產約排放 0.3 至 4 公斤的二氧化碳,其次為魚類(野生魚 3 公斤、養殖魚 5 公斤)、家禽類(6公斤)與豬肉(7公斤),碳排較高的羊肉每公斤則排放 24 公斤溫室氣體,而牛肉的生產過程因加上前述甲烷氣體、毀林墾地等「改變土地使用」的碳排放,每公斤更會排放高達 60 公斤的溫室氣體。

緩解糧食危機

直接食用從土地種植出來的植物性食物,可以減少土地需求,不僅能還給大自然更多休養生息的空間,也有助於貧困地區緩解糧食危機。© Bence Jardany / Greenpeace
直接食用從土地種植出來的植物性食物,可以減少土地需求,不僅能還給大自然更多休養生息的空間,也有助於貧困地區緩解糧食危機。© Bence Jardany / Greenpeace © Bence Jardany / Greenpeace

目前全球有大約一半的可居住土地都用於生產糧食,而當中大部分的土地用於畜牧。飼料需求也讓森林逐漸被農地給侵噬,以土地與資源利用效率來看,開墾土地種植植物作為飼養動物的材料,再透過畜牧來生產供給給人類的食物,其實是非常沒有效率的模式!

這樣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加上各項資源不公平的分配,間接地加劇貧窮國家的飢餓問題。您我若能直接食用這些從土地種植出來的食物,對土地的需求將會減少許多,能還給大自然更多空間休養生息,貧困地區也有機會緩解糧食危機。

善用淡水資源

綠色和平團隊在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鄰近當地屠宰場及肉類加工廠的運河採集河水樣本,並檢測水中細菌抗藥性及抗生素含量。© Lars Berg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團隊在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鄰近當地屠宰場及肉類加工廠的運河採集河水樣本,並檢測水中細菌抗藥性及抗生素含量。© Lars Berg / Greenpeace © Lars Berg / Greenpeace

全球目前有約 70% 的淡水資源用於農業灌溉,然而這些農田種植出的植物大多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用於工業化畜牧。

隨著工業化畜牧業的快速成長,為了餵養牲畜而日漸龐大的穀物需求,也會消耗更多水資源。從飼料種植、穀類與牧草成長所需用水、牲畜的養育、到宰殺。同時養殖場每日所排放的廢水通常含有機質,會加速水質的優養化,也會間接影響環境生態的平衡。

延續海洋生機

1950年起,因為過度捕撈,世界上四分之一漁業已經崩潰,目前全球更有將近90%的魚種逼近或低於可持續生存的數量,其中更有超過30%魚種種群已經無法持續生存。©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1950年起,因為過度捕撈,世界上四分之一漁業已經崩潰,目前全球更有將近90%的魚種逼近或低於可持續生存的數量,其中更有超過30%魚種種群已經無法持續生存。©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掠奪不僅存在於陸地,海洋也正面臨生態浩劫。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對海鮮需求亦日益增加,過度捕撈,加上海水暖化、酸化、塑膠污染等問題,海洋資源正在迅速枯竭。

聯合國估計,全球有將近 90% 的魚種逼近或是已低於可持續生存的數量門檻,其中更有超過 30% 魚種族群已經無法持續生存。由於魚類資源減少,讓漁船鋌而走險,採取各種可以增加捕撈的作為,包括到禁補區域捕撈、使用非法魚具、低報漁獲量,以及非法海上轉載等 IUU 漁撈,更衍生出遠洋漁工的人權問題。

維持身體健康

根據醫學雜誌《刺胳針》研究,到2050年,每人每週吃的肉應在300克以下,為了兼顧營養,全球的人還需再增加約 50% 的水果、蔬菜、堅果和豆類攝取量。© Brooke Lark / unsplash.com
根據醫學雜誌《刺胳針》研究,到2050年,每人每週吃的肉應在300克以下,為了兼顧營養,全球的人還需再增加約 50% 的水果、蔬菜、堅果和豆類攝取量。© Brooke Lark / unsplash.com © Brooke Lark / unsplash.com

如果環境議題對您來說太遙遠了,那麼您也許可以考慮為維持身體健康,改變飲食習慣。

根據發表於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到 2050 年,每人每週吃的肉應在 300 克以下,相當於三塊雞胸肉或一份很大的牛排。而為了兼顧營養,全球的人還需再增加約 50% 的水果、蔬菜、堅果和豆類攝取量。

每週彈性素,每年更可以防止大約 1,100 萬人死亡,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的機率,而這些主要是已開發國家人口因不健康飲食習慣導致的相關疾病。

個人淨零,從飲食轉型做起

每一位在餐桌前的您,都擁有改變世界的機會。

大部份的植物性食物碳排放比動物性食物低 10 至 50 倍,您我可以從消費者的角度做起,在每次用餐或購買食材時,挑選植物性食物取代肉類;真的想吃肉的時候,盡量避免購買牛、羊等紅肉,改以家禽及豬肉取代;購買海鮮時,則可參考永續海鮮指南,選擇對環境及生態破壞較小的海鮮種類。

大部分的植物性食物都是低碳排食材,購買肉類時也可盡量選擇碳排較少的家禽或豬肉,在海鮮的部分則可參考永續海鮮指南,選購對環境及生態影響較小的海鮮種類。© Basilio H. Sepe / Greenpeace
大部分的植物性食物都是低碳排食材,購買肉類時也可盡量選擇碳排較少的家禽或豬肉,在海鮮的部分則可參考永續海鮮指南,選購對環境及生態影響較小的海鮮種類。© Basilio H. Sepe / Greenpeace © Basilio H. Sepe / Greenpeace

如果您早已成為蔬食者,則可以選擇當季、在地的食材,避免依賴進口素食替代品,減少食材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讓減碳效果更上層樓!

此外,臺灣長久以來都有為數不少的素食人口,依據「世界素食人口報告」調查,在 2020 年素食人口突破 300 萬人,約佔總人口 13%,與瑞士、巴西並列第三,僅次於墨西哥(20%)與印度(40%),首都臺北更被 CNN 評選「十大素食友善城市」,顯見在臺灣吃素的便利性遠高於其他地區,不管是少吃肉、彈性素、奶蛋素或者全素,在臺灣都有多樣化的餐廳與食譜可以選擇。

邀請您一起加入少肉多蔬的行列,共同推廣飲食轉型的理念,為您我以及地球的健康把關!一同透過綠色選擇,吃出永續未來!

免費索取《蔬活廚房蔬食食譜》

這份一本美食結合環境友善的電子書,分享多款美味蔬食/素食食譜,不僅介紹了多款精彩的蔬食食譜,還提供了5個培養蔬食習慣的方法,讓您輕鬆開啟健康、友善環境新生活。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場蔬食新風潮!

現在您可以免費下載《蔬活廚房蔬食食譜》,立即享受屬於您的蔬式生活!

蔬活廚房蔬食料理食譜收錄了多達30道素食料理,包含美味健康的酪梨沙拉、櫛瓜;異國風味義大利麵、肉桂捲、餅乾;大人小孩都愛的家常料理。免費下載《蔬活廚房蔬食食譜,立即享受屬於您的蔬式生活!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