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山、導覽、消防、彩繪,帶您認識各懷絕技的綠色和平志工
從垂降淨山到撲滅森林大火,從繪製巨幅壁畫到導覽解說,綠色和平志工來自不同性別、年齡、文化背景,卻對守護氣候與環境有相同的熱情和行動力。是什麼讓這些志工願意投身環保工作?他們又是如何運用所長,為守護您我共同的地球家園而奮鬥?
文章目錄
臺灣:擴大同溫層,守護環境從小扎根
盧佳伶,孩子和家長口中的「鈴噹姊姊」,從事學齡前孩童的說故事教育 15 年時間。重視環保、熱愛海洋的她,還是一名綠色和平志工。從協助展場的活動志工開始接觸,而後加入攀爬隊,參與過說故事、展場導覽、企業行動、街頭倡議、淨山淨海等行動。
原本就關注環境議題、重視環保的她坦言,過去會以非常積極熱切的方式,希望身邊的人跟自己一起落實環保,卻也因此充滿挫折,因此回想第一次參與綠色和平志工時,她表示:「當時單純去當展覽志工,沒想到遇到超多同溫層,就會覺得很溫暖,你會發現,天啊!原來在乎環境的人都在這兒!找你們找了好久!」
參與志工,使鈴噹多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因此從原本只關心海洋議題,擴展到森林、氣候、食品安全、塑膠污染等。這樣的歷程讓她發現,環境議題範圍廣大,她也會遇到自己不了解的面向,以及難以馬上落實的行動。也讓她對還不理解環保的朋友們有更多同理心,開始選擇先去了解對方的困難,再一起想辦法從小地方開始改變生活習慣。慢慢地,有越來越多人和她一起落實低碳、無塑的生活。
在近十年的志工經驗中,鈴噹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基礎行動訓練」(Basic Action Training)。透過訓練,她學習到如何心平氣和地與持反面意見的人溝通,也更能夠同理對方。而綠色和平的志工在參與行動前,都會經過嚴謹的行前訓練,讓志工了解展覽的議題、倡議的目的、想和民眾溝通的理念。活動結束之後,志工團隊也會進行回饋與省思,即使如鈴噹這樣經豐富的志工,也時常能從其他志工的分享中,獲得啟發。
鈴噹說:「當志工後,可以接觸不同的民眾和朋友,保有新鮮感,讓自己回來家裡還能有動力繼續。如果你跟朋友保持聯繫,而且有相同的語言和理念,很自然而然地就會繼續維持關係。我在綠色和平也默默地有一群同溫層朋友,會時不時聊天,也因為跟綠色和平有信任,才會繼續跟這些朋友保持關係。」
印尼:消防志工深入火場,只為守護摯愛家人
Dwi Agustya Ningrum 被朋友暱稱為「Tya」,在 2015 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後,成為綠色和平印尼消防志工隊的成員之一,她決定成為志工的主要原因與家人有關。
大火後,Tya 的父母因霧霾導致呼吸道疾病,必須在家中使用氧氣瓶。社區中,本應在屋外和同齡朋友一起遊戲的孩童,也因此被迫留在家裡。每到夏天,Tya 就會開始擔心,因為大多數的森林火災都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有些是自然發生,有些則是企業為開發土地或種植園,焚燒森林導致的結果。Tya 表示:「對我來說,成為志工很重要,因為現在是我們承擔的時候了。我們的生活確實因為大火燃燒、霧霾籠罩而被影響,但如果我們不做任何事情來防止它發生,將會是真正的環境災難。」
由於執行森林消防任務具有相當難度與危險性,而印尼雨林的泥炭地十分易燃卻難撲滅,在實地執行任務之前,Tya 必須參加由綠色和平印尼辦公室舉辦的消防志工課程,並在綠色和平俄羅斯辦公室森林消防團隊的協助下,與其他志工一起接受關於泥炭地滅火以及導航、安全防護的培訓,並在 2016 年開始投入消防任務。
其中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 Bukit Timah 地區的滅火行動。其中一天,當地刮起大風,使地下的火苗延燒到地面,火勢很快就開始變得更加猛烈。回到位於安全區的營地後,Tya 也因為吸入煙霧而不得不被緊急送往醫院,所幸最後她與其他成員都安全無虞。
儘管面臨挑戰,Tya 依然不退縮。「作為一名消防志工,在發生火災時,我必須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前往需要我的地方。」這一切全是因為「我希望繼續看到藍色、沒有霧霾的天空,希望孩子們能夠在屋外快樂地玩耍、所有人都能正常生活,不必再擔心呼吸道感染的威脅。」
馬來西亞:用藝術為環境發聲,創造改變
綠色和平志工 Lee Hui Ling 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家庭,她的母親有強烈的環境意識,並藉由藝術創作表達出來,將這些觀念教育給小孩。Hui Ling 回憶:「小時候,我會擔心臭氧層破洞擴大、酸雨、垃圾污染、動植物滅絕等,這些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是非常嚴肅的話題!」
當她從紐約學成歸國後,對於環境的關注日愈提升,特別是當 2011 年她母親的家鄉發生福島核事故後。「綠色和平在當時非常積極地調查輻射污染,他們公開調查結果而非加以掩飾,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因此,她協助綠色和平在馬來西亞的社群平臺建立社團,這對於 2017 年在當地設立辦公室有重要影響,此後更協助組織包含定期聚會、研討會、志工研習等志工行動,是綠色和平馬來西亞辦公室重要的元老級志工。
Hui Ling 也發揮自己的藝術專長,邀集公眾參與街頭藝術創作,以此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其中一幅由她與 30 名青年志工完成,64 公尺長的「天堂之翼」壁畫,更是守護印尼雨林重要的全球藝術行動之一。
Lee Hui Ling 表示:「參與環境運動讓我知道,這場運動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耐力以度過困難。」也認為綠色和平志工的特別之處在於,可以直接行動試圖創造改變。「我希望社會能夠更加善良、慷慨和包容,並更積極地發展永續的製造和消費模式。」
泰國:直擊污染現場,許一個無塑的未來
Amika Jamjansri 是泰國第一學府瑪希敦大學(Mahidol University)的一年級學生,當時她在潛水課程吸引,報名參加淨灘活動,與其他志工們一起收集、分類沙灘上的所有塑膠廢棄物。當時,她對塑膠污染的嚴重性感到十分震驚,並思考:「我們收集的這些垃圾只是一小部分,那剩下在海洋中的那些呢?」
與塑膠污染問題近距離接觸,使 Amika 開始在生活中落實無塑習慣,並在 2020 年加入了綠色和平泰國辦公室的志工團隊,想為環境工作投入更多心力。她參與水上志工訓練,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學習駕駛汽艇。在新冠疫情期間,Amika 的志工行動由線下轉為線上,並協助太陽能、減塑等其他專案進行線上問卷、品牌調查、主持直播等活動。
除了對減塑的熱情,Amika 也十分關心氣候變遷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影響,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她認為:「現在有很多環境災難和天災,引發了連鎖反應。要解決這個問題,歸根究柢要靠制定法律和確實執行。然而儘管召開了大型會議,那些當權者卻沒有展開足夠積極的實際行動。我希望看到國際法得到修改,以利於有效解決環境問題,並使企業對他們的行為負責。」
臺灣:把握每一次相遇,種下環保的種子
臺灣志工小綠,在嘉義擔任國中國文老師,同時也負責校內環境教育相關的課程。2020 年開始在綠色和平擔任活動志工,參與過 Green Day、絕塑好店、氣候行動博覽會等活動,主要的任務,是在活動現場邀請民眾參與、解說展覽與活動內容。雖然在過程中,難免遇到比較冷漠、沒耐心的反應,但小綠沒有因此感到氣餒。
「這就像教學過程一樣,學生不可能一次就聽懂或放心上,需要經過多次的提醒,才會有印象,每一次的接觸都是種下一顆種子,經過兩次、十次的曝光,對方可能就會有印象,甚至願意行動。」
說起是如何認識綠色和平,小綠表示,其實早在多年前就有耳聞這是個全球性的環保組織,但真正深入了解,是在 2019 年,因為教師研習中接觸了綠色和平的其他志工與街頭募款專員。當時也是她第一次看完海龜鼻孔插了吸管的影片,讓她非常震撼。
研習中,講師也請每個人畫下自己小時候想像中的海洋世界,但現實中的海洋卻充滿了塑膠包裝、廢棄漁網等垃圾,這樣的前後落差也讓小綠開始反思,自己可以為環境做些什麼?也因此決定利用空閒時間參與綠色和平的志工活動。
除了參與活動,小綠也會在教學時和學生分享自己的志工經驗,和最新的環境事件,並為學生分析現在的環境狀況,要求他們只在特定時間或溫度下使用冷氣,強調環境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環保行動更是從日常生活就能執行。
2021 年雖然因為新冠疫情,沒有太多的線下活動可以參與,但經由每個月的線上讀書會和講座,卻讓小綠更加了解綠色和平的環境工作,她表示:「2022 年的小願望是能夠參與更多環保行動,也會繼續帶朋友一起參加志工!」也想和所有對環境懷抱熱忱的人說:「現在就加入綠色和平志工吧!」
參考原文:Stories from our volunteers
綠色和平志工以實際行動,與全球環境守護者共同締造許多里程碑,每一位支持者與綠色和平的相遇都創造出嶄新的可能,迸發改變的契機。環保路上不孤單,邀請您一起加入綠色和平志工的行列,守護您我珍貴的地球家園,讓珍惜環境的漣漪擴散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