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2022秋季成果回顧】超商減塑好消息、海保法達成附議、環境人權獲保障
炎熱的夏季終於逐漸離去,過去幾個月來全球各地飽受熱浪、旱災、洪水所苦,顯見氣候危機已衝擊您我生活。綠色和平持續在臺灣和國際間堅守環境,針對氣候、海洋、減塑、森林等面向爭取更永續的選擇,也陸續迎來許多好消息!以下為您分享 2022 年第三季,我們一起達成的環保里程碑。
文章目錄
發布臺灣首份「陸域野生保育類動物微塑膠污染」調查報告

綠色和平與 14 個學術研究與調查採樣團隊通力合作,深入高山、湖濱與溪流,歷時超過一年,完成臺灣首份針對陸域野生保育類動物的系統性微塑膠檢測,《難逃塑命: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及棲地微塑膠污染調查》,一探臺灣黑熊、臺灣水鹿、金門歐亞水獺、黃喉貂、石虎與櫻花鉤吻鮭受「塑害」威脅的生存處境。
調查結果顯示:樣本普遍驗出微塑膠,可見臺灣陸域保育類動物棲地已受到塑膠污染。
在報告發布之後,陸續迎來公家機關的回覆與響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立即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遊憩服務據點:不販售瓶裝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並加強宣導垃圾減量不落地;環保署更在 8 月 27 日表示,9 月起將與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作業原則」計畫。
延伸閱讀:微塑膠自然棲地現形記:5個重點,看臺灣首份保育類動物微塑膠污染研究
5,000人附議達成!眾人共同推動的《海洋保育法》

2022 年夏天,綠色和平展開一系列「海有我在」活動,包括講座、淨灘、街講等,凝聚公眾意識並簽署附議,推動行政院盡速提交《海洋保育法》,為臺灣海洋提供具整合性的管理機制,保護日趨枯竭的海洋生態與海洋資源!短短兩個月內,不僅成功達成 5,000 人附議,更與近 4,000 名公眾直接交流,擴大保護海洋的力量。
2022 年 6 月至 7 月間,綠色和平共舉辦 11 場「海有我在」海洋生態系列講座,並動員志工於北中南展開 14 場街講,共計 70 人次與民眾直接溝通《海洋保育法》的急迫性,邀請簽署。此外,更串連全臺 283 個業者響應「友善海洋店家」,一同加入這場海洋保育戰,力求《海洋保育法》通過,更能被有效地執行。
延伸閱讀:海洋保育法草案附議達成!多場海洋保育相關街講、講座、活動精彩回顧
統一超商宣布推出循環杯,聯手星巴克減用塑膠杯

2022 年 3 月,全家便利商店(Family Mart)宣布將在 2022 年內大規模導入循環杯系統至 400 家門市後,統一超商(7-Eleven)終於也跟進腳步,2022 年 7 月公布最新減塑行動,將與星巴克於共 550 間門市提供循環杯服務,以自家循環容器系統,投入無塑販售的戰場。
統一超商的計畫包括:
- 2022 年 6 月 15 日起,配合環保署政策推出自備飲料杯每杯現省 5 元,再加碼每月 1 日現省 7 元
- 自 7 月 11 日開始,於內湖 7 間門市推出循環杯、設置還杯機,並計劃在 2022 年底前拓展至 500 間門市
除了超商以外,統一集團在臺灣營運的星巴克也加入循環杯行列:
- 預計在 2022 年底前,於臺灣 50 家星巴克提供循環杯服務,並在其中 21 間設置還杯機
- 消費者若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將提供 10 元折扣
- 內用的水杯、餐具,將改為可重複使用的材質
- 全臺門市導入可重複使用的不銹鋼攪拌棒,以及用咖啡渣製成的托盤
對於期待零售通路企業減塑的消費者來說,這是個值得慶賀的進展,這個行動也為臺灣其他主要零售業者做出示範,期待具有拋磚引玉之效。
延伸閱讀:超商減塑規模化!統一超商500間門市提供循環杯,歷時3年推動終獲進展
印尼法院陸續撤銷數個油棕櫚種植園許可證

印尼森林大火的根源是由於政界和種植園企業間存在利益關係,而這項法案通過後,政府不只放任種植園經營者縱火毀林,欺壓擁有土地的原住民,同時也對特許經營地的火災肇事者從輕執法。這項「怪獸」法令正摧毀著印尼僅存的自然森林和泥炭地,原住民也身陷失去家園的困境。
在以綠色和平為首的 NGO 組織持續努力下,2021 年 12 月 10 日,印尼巴布亞省南索隆區(South Sorong)執政官,宣布吊銷了兩家棕櫚油公司的油棕櫚種植園許可證;2022 年 5 月 25 日,印尼查亞普拉州行政法院(Jayapura State Administrative Court),更進一步承認原住民擁有巴布亞土地所有權,並表示將提供森林保護。
延伸閱讀:森林一勝!印尼法院支持保護原住民土地,撤銷油棕櫚種植園許可證
聯合國大會承認「享有潔凈、健康和永續環境是一項基本人權」

經過綠色和平等環保與公民團體、各地原住民及氣候脆弱社群多年倡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2021 年 10 月承認「享有健康環境」的權利,並於 2022 年 7 月通過相關決議。雖然這些決議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據國際綠色和平法律專家團隊分析,聯合國這次決議有望成為民間以氣候訴訟(climate litigation)尋求環境正義的強心針,並賦權法院更穩固的立足點,捍衛環境人權。
2015 年以來全球已發起超過 2,000 宗氣候訴訟,可有效影響「氣候治理的效果與野心」。過去兩年,更陸續迎來氣候訴訟的好消息:荷蘭殼牌石油企業(SHELL)遭頒令必須減排、德國強化《聯邦氣候保護法》、法國環保「世紀訴訟」勝訴、菲律賓人權委員會就致命颱風「海燕」問責碳排大戶等裁決伸張氣候正義。
延伸閱讀:聯合國決議:「潔凈、健康環境是基本人權」為全球氣候訴訟添勝算!
印尼《移工保護法案》正式批准,有助杜絕非法漁業

由於工業化捕撈持續掏空大海,海洋資源迅速耗盡,部分遠洋漁業業者為了維持過去的漁獲量,選擇在海上待更長的時間,作業成本也隨之增加。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支出,選擇節省漁工的開銷,因而衍生出扣減工資、超時工作、苛刻的工作環境與生活條件、以及人身暴力等剝削漁工的強迫勞動問題。
經過多方調查與倡議,印尼政府在 2022 年 6 月 8 日正式核准《移工保護法案》,明確訂定輸出國與聘雇地區雙方政府應負的責任,確保外籍漁船上的印尼海上移工權益、保障和勞動就業條件。
延伸閱讀:遠洋漁工好消息!印尼總統發布新法案,為海上移工增加保障
各種環境上的重大改變,是經由漫長時間的累積,以及眾多環境守護者共同堅持推動的成果,逐漸在全球締造各種環保里程碑,也為您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未來。期待下一季繼續與您分享更多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