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3分鐘全球環境焦點:2023年5月:《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2023 年 5 月,全球相繼召開多個重要的國際會議,除了眾所關注的廣島 G7 峰會、中亞峰會,更有與環境息息相關的《全球塑膠公約》第二次談判會議。會場內各方代表運籌帷幄之際,綠色和平也在世界各地透過直接行動、政策倡議、科學報告、公眾連署等方式,表達全球環境守護者們對氣候變遷、塑膠污染、生物多樣性等議題的關切與呼籲。

全球:《全球塑膠公約》第二輪談判會議

Greenpeace unveils giant art installation ahead of Global Plastic Treaty negotiations in Paris. © Noemie Coissac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在《全球塑膠公約》巴黎會場外矗立五公尺高的巨型裝置,凸顯塑膠包裝無止盡地生產。 © Noemie Coissac / Greenpeace

5 月 29 日《全球塑膠公約》第二次談判會議(INC2)在巴黎展開。這個公約擁有巨大的潛力,可望使世界邁向「零塑膠」( plastic-free)的未來。因此,為了結束塑膠和氣候危機,綠色和平代表團全程參與會議,在第一線參與並監督談判進程,倡議制定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

除此之外,在會議前的 5 月 20 日,綠色和平與來自世界各地的 150 多個民間團體以及科學家(包括動物行為學家、人類學家和聯合國和平使者珍‧古德博士等),共同簽署了一封公開信‧ 原文出處:Greenpeace International,Greenpeace letter with signatories to UNEP and INC,敦促聯合國立即採取行動,防止化石燃料產業破壞談判,以確保《全球塑膠公約》內容不淪為空談,真正落實終結塑膠污染的目標。

延伸閱讀:媲美巴黎協定的全球塑膠公約!4大重點看懂全球最重要減塑政策

延伸閱讀:終結塑膠污染 綠色和平主張制定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

日本:廣島G7峰會,光繪行動聲援氣候

2023年廣島G7峰會期間,綠色和平與多個民間組織在廣島市立青年中心以LED燈投影及彩繪,呼籲世界領導人立即淘汰化石燃料,加速發展再生能源。
2023年廣島G7峰會期間,綠色和平與多個民間組織在廣島市立青年中心以LED燈投影及彩繪,呼籲世界領導人立即淘汰化石燃料,加速發展再生能源。 © Greenpeace / Image mill

2023 年 5 月 19 日,第 49 屆 G7 峰會(七大工業國組織高峰會)於日本廣島展開為期三天的議程。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與Climate Network、350.org 等多個民間組織在廣島市立青年中心以 LED 燈投影及「彩繪」,向世界領導人們進行倡議,立即淘汰高污染的化石燃料,發展潔淨再生能源,給予民眾和平、安全的未來。

儘管此次峰會除了聚焦全球經濟韌性及政治,也將針對氣候、能源及環境議題進行討論,然而截至會議結束,各國代表並未就如何積極應對氣候危機達成共識,甚至支持發展液化石油氣。在淘汰煤炭和轉型至零排放車輛的討論上,更因東道主日本反對而踩了剎車。

延伸閱讀:IPCC最新報告6大啟示:還有機會減緩氣候變遷,全球須立即行動!

巴西:環境部門撤銷鑽油許可,保護亞馬遜珊瑚礁生態

亞馬遜出海口的珊瑚礁被科學家喻為「自然寶藏」,這片珊瑚礁群由 30 多種不同種類的物種組成,廣達56,000平方公里,面積約1.5個臺灣,更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珊瑚礁群之一,形成複雜且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
亞馬遜出海口的珊瑚礁被科學家喻為「自然寶藏」,這片珊瑚礁群由 30 多種不同種類的物種組成,廣達56,000平方公里,面積約1.5個臺灣,更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珊瑚礁群之一,形成複雜且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 © Alexis Rosenfeld / Olivier Bianchimani / Greenpeace

巴西亞馬遜雨林再度傳來好消息!巴西環境與再生自然資源所(IBAMA)於5 月 17 日宣布‧資料來源:《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Paulo,Ibama Denies Petrobras' Request to Drill for Oil at The Mouth of the Amazon撤銷巴西石油公司(PBR)在亞馬遜河出海口的石油鑽探許可

綠色和平自 2017 年起展開守護亞馬遜珊瑚礁的倡議工作,曾三度前往當地進行研究和記錄,並發起多項直接行動,邀集超過 200 萬公眾連署表達保護海洋與珊瑚礁的決心,更於 2020 年成功促使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Total),宣布放棄亞馬遜珊瑚礁鑽油計畫!

延伸閱讀:捷報!法國石油巨擘宣布退出亞馬遜珊瑚礁

美國:報告揭露塑膠回收非解方,有毒物質危害更大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塑膠的毒性隨著回收利用而增加,如果不大幅減少生產塑膠,將難以阻止有毒化學物質毒害人體健康及自然生態。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塑膠的毒性隨著回收利用而增加,如果不大幅減少生產塑膠,將難以阻止有毒化學物質毒害人體健康及自然生態。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於 5 月發布最新報告‧報告連結:Forever Toxic: The science on health threats from plastic recycling指出,塑膠含有超過 13,000 種化學物質,其中 3,200 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害。而回收再利用的「再生塑膠」(Recycled plastics)含有的毒性比原始成分更高,並在回收分解的過程中,使微塑膠散布至環境中。如果不大幅減少生產塑膠,將無法有效阻止這些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及自然生態構成的威脅。

綠色和平全球減塑專案負責人 Graham Forbes 強調‧原文出處:Greenpeace USA,New Greenpeace Report Calls Out Toxic Hazards of Recycled Plastic as Global Plastics Treaty Negotiations Resume in Paris
‧節錄原文:Graham Forbes, Global Plastics Campaign Lead at Greenpeace USA, said: "The plastics industry—including fossil fuel, petrochemical, and consumer goods companies—continues to put forward plastic recycling as the solution to the plastic pollution crisis. But this report shows that the toxicity of plastic actually increases with recycling. Plastics have no place in a circular economy and it’s clear that the only real solution to ending plastic pollution is to massively reduce plastic production."
:「這份報告顯示,塑膠的毒性隨著回收利用而增加。事實上,塑膠不應存在於循環經濟中,而結束塑膠污染的唯一解決方案就是大規模地減少生產。」

延伸閱讀:發票、便當盒、塑膠袋可以回收嗎?資源回收無法解決垃圾問題

臺灣:遺憾!海洋保育法未能如期三讀

臺灣四面環海,過去曾經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卻因過度捕撈、環境污染、棲地破壞、氣候變遷等因素而日益喪失生物多樣性。綠色和平為此積極倡議政府制定足以全面性保護海洋生態的《海洋保育法》,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
臺灣四面環海,過去曾經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卻因過度捕撈、環境污染、棲地破壞、氣候變遷等因素而日益喪失生物多樣性。綠色和平為此積極倡議政府制定足以全面性保護海洋生態的《海洋保育法》,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 © Greenpeace / James Liu

感謝您與許多海洋守護者的聲援,綠色和平在過去數個月成功凝聚了 16 萬人的力量,透過實際連署、電話陳情等行動,已經獲得高達 86 位委員的支持,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工作。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海洋保育法》在這個立法會期並未完成審查和三讀,臺灣海洋的未來仍然面臨巨大的威脅

延伸閱讀:《海洋保育法》是什麼?《海保法》5大重點,力促三讀通過、海洋永續!

儘管感到遺憾,綠色和平將繼續肩負著大眾的期望,持續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進程。專案團隊也將拓展臺灣海域的生態調查,擴大港口魚種資料的蒐集,研究更多由民間自主成立海保區的可行方法,繼續以行動創造改變,點燃希望。

延伸閱讀:

【3分鐘看懂全球環境焦點】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