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將滿8週年,成效如何?聯合國「全球盤點」告訴您
2015 年 12 月聯合國簽訂《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至今已快滿 8 年,2023 年 9 月,聯合國釋出「全球盤點」報告,統整全球執行減碳目標的進度,結論卻如一記重擊,嚴正呼籲各政府減緩氣候變遷須積極淘汰化石燃料。
自《巴黎協定》生效以來,氣候變遷、減碳、淨零排放等關鍵字的關注度增加,顯示公眾對於氣候危機相關議題越來越重視。不過,目前全球減碳的成效如何?我們真的有在「減緩」氣候變遷嗎?
文章目錄
《巴黎協定》是什麼?控制升溫1.5°C還是2°C?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是一部針對氣候變遷、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也稱《巴黎氣候協定》,堪稱全球最重要的協定之一。2015 年 12 月 12 日,聯合國第 21 屆氣候變遷大會(COP21)上,196 個締約國同意採納,並於 2016 年 11 月 4 日生效。其主要目標為「以工業革命前的水平為基準,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 2 度內」,並力求以攝氏 1.5 度為上限。
聯合國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技術報告指出,以 2019 年為基準,2030 年前須減少 43% 排放量,2035 年和 2050 年分別須減排 60% 和 84%,才有望將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延伸閱讀:全球升溫1.5度和2度差很大!控制地球暖化才能確保家園永續)
大規模減排行動須要各國政府與企業積極投入,而《巴黎協定》就是關鍵的行動指南,更是跨領域合作的必經過程,因為它使全球首次凝聚共識,從經濟、科技和社會轉型,共同對抗氣候變遷考驗。
《巴黎氣候協定》如何運作?
為了檢視各國執行《巴黎協定》的進度,全球每 5 年進行一次檢討,盤點各國是否確實積極減緩氣候變遷。自 2020 年,各國開始提交各自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內容包含行動計畫、減排目標、減碳路徑等,而每一輪提交的 NDCs 都應比前一次更具野心。
理想上,富裕的已發展國家應帶頭,為較脆弱的國家提供資助,尤其全球碳排有很高的比例是來自富裕國家,但最受極端氣候衝擊的卻往往是較脆弱的發展中國家。這些氣候基金應投注於加強氣候調適,包含防災、能源轉型、復育自然棲地、改善糧食和居住安全等。(延伸閱讀:「氣候調適」是什麼?為什麼重要?減緩氣候變遷少不了它?)
追蹤進度的措施也包括「提升透明度架構」(enhanced transparency framework, ETF),2024 年開始,各國須如實報告各自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已採取哪些行動和進展,以及期間所提供或接受的協助。這些報告將經過國際間的審查,記錄到「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資料中,作為下一輪計畫的參考。
《巴黎協定》8年後,全球控制升溫和減碳的進展?
2023 年 9 月 8 日,聯合國發布第一份「全球盤點」報告,檢視全球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現況與進度,2021 至 2023 年分為三階段:資料搜集、技術評估和審議產出。前兩階段已完成,但第三階段關乎各國承諾與政策,因此這將是 COP28 的重點。不過回顧《巴黎協定》,我們有那些進展呢?
其實有些進展,但遠遠不夠
雖然自 2015 年的《巴黎協定》至今,全球針對減緩氣候變遷確實有些努力,包含:
- 許多碳排大國提出淨零碳排時程
- 2022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中,富裕國家首度同意設立「氣候正義基金」,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賠償氣候脆弱國家因氣候衝擊所受到的損失和損害
- 巴西、印尼、剛果三國結盟,承諾共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
- Apple、Google、台積電等科技大廠陸續宣布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然而,仍有很多關鍵行動尚未做到,氣溫也不斷升高。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資料來源:路透,2023 was world's hottest year on record, EU scientists confirm表示,2023 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均溫已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 1.48 度。若持續現在的排放率,聯合國氣候變遷部門表示,到 2100 年全球溫度將升高攝氏 2.5 度,遠高於《巴黎協定》設立的目標。
全球偏離正軌,別讓化石燃料拖延氣候行動
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 75%,因此若要達成《巴黎協定》目標,全球必須淘汰所有尚未減少的化石燃料。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 Simon Stiell 表示:「我們已遠遠地偏離了《巴黎協定》設定的正軌。」
為了降低全球平均升溫、避免氣候變遷最嚴重的影響,目前人類的行動仍不夠快,甚至浪費太多時間在漂綠、碳抵換等數字遊戲,而非確實從源頭減少碳排放。
「全球盤點」報告指出,必須在 2025 年前停止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並在 2030 年前減少 43% 排放量,這表示須減少 203 億噸至 239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大約相當於美國 4 年的排放量。
國際綠色和平政策協調員 Kaisa Kosonen 回應:「今年(2023)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政府必須同意快速且合理地終止使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同時要求污染企業負責。如果政府無法提出終結化石燃料的時程,也放任化石燃料擴張發展,各地領導者將沒資格笑著聲稱他們支持《巴黎協定》和 1.5 度的目標。」
所幸,我們還有機會減緩氣候變遷,但需要全球政府、企業、公眾一同行動!
臺灣積極減碳,總統候選人政見是關鍵
2023 年夏天,極端高溫席捲北半球,恐怕成為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臺灣除了數月受熱浪侵襲,更多次因颱風帶來暴雨和劇烈強風,多處面臨淹水、樹倒、土石流、農作物損毀等災難和損失。為了避免更劇烈的氣候衝擊,臺灣也須加快腳步,積極源頭減碳、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制定足以應對氣候風險的措施。(延伸閱讀:IPCC最新報告6大啟示:還有機會減緩氣候變遷,全球須立即行動!)
如何帶領臺灣邁向低碳、安全的未來?繼 2023 年初三讀通過修法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為臺灣邁向淨零打下基礎,接下來的首長執政方向將至關重要。
2024 年臺灣總統大選即將來臨,綠色和平團隊拜會各候選人的競選團隊,並遞交建議書,呼籲總統候選人的政見應納入積極的氣候目標,例如:
- 2030 年溫室氣體減量 40%
-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至 40%
- 保護自然碳匯
- 提升淨零軟實力
- 輔導企業綠電自發自用
- 提出更具體的氣候與淨零政策
邀請您與綠色和平一起推動總統候選人採納具體的氣候政見,期待未來的臺灣領導者重視人民福祉,以具前瞻性的氣候政策守護您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