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眾共同推動,並督促企業及各國政府積極節能減碳,為地球永續行動。
推動臺灣的再生能源發展與使用,並淘汰燃煤發電,致力使用減少化石燃料,共同阻止全球氣候危機。
2017年6月,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綠色和平與關注環境的公眾一起動員,向氣候變遷採取積極行動。2018年,綠色和平與氣候災害首當其衝的民眾站在一起,號召全球關注,並於聯合國氣候大會向世界領袖、大型企業問責。我們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發展再生能源,與社會大眾一起改變日常生活方式,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努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終止氣候危機及災難。
燃煤電廠不僅會排放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等空氣污染物質,對人民的健康造成危害,更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加速全球暖化。
臺灣有絕佳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件(日照充足、世界前十大風場),但發展腳步卻遲遲不前。仍舊使用大量化石燃料,不但造成碳排與空污,更讓多數能源都仰賴進口,不利能源安全。
溫室氣體的排放,若導致全球均溫上升超過 1.5℃ 的界線,將導致 70%~90% 的珊瑚礁死亡、全球8成人口面臨水資源危機,同時更劇烈的極端氣候事件,例如: 高溫熱浪、森林大火、劇烈乾旱、強烈颱風、農作物歉收,未來將更常見,破壞亦更嚴重。
減緩氣候變遷為綠色和平東亞辦公室倡議工作的首要重點。我們致力透過科學研究與調查,探討不同發電方式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發布各項報告,同時揭露政府與企業的能源使用狀況。進一步讓臺灣政府、企業以及民眾能夠重視減碳工作以及能源轉型的必要性,未來我們將持續透過研究、公眾傳播,以及非暴力直接行動的力量,讓臺灣在全球減緩氣候變遷的工作上不缺席。
透過《臺灣資通訊產業使用再生能源現況》,揭露資通訊產業增加再生能源使用情況,進一步推動企業投入再生能源發展。
持續發布「點擊綠」報告,揭露資通訊產業使用再生能源的狀況,並倡議其增加綠能使用。
透過相關數據與調查,發布《臺灣電子製造業綠能使用評比》,推動臺灣電子業進一步增加綠色建置比例。
全球氣候行動(#FridaysforFuture)期間,與多個在地團體一同舉辦氣候共學堂,演講推廣應對氣候變遷解決方案,持續支持公眾參與。
監督中央與地方政府建構中長期氣候變遷因應策略,並確保氣候基金投入重點減緩與調適工作。
2021 年 2 月 3 日,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以及4名潛在氣候受害人發起臺灣第一場氣候訴訟,控告經濟部寬待用電大戶。
成立Green Future氣候變遷學習平臺,提供教師、學生免費且多元主題的線上學習資源,做為校園中方便使用且與時俱進的氣候變遷環境知識站。
舉辦氣候訴訟法學論壇並將臺灣氣候訴訟案介紹至國際發展倡議組織(A4ID)
發佈碳定價解盲手冊,帶動朝野碳定價費率之討論。
製作「GreenVoice」系列YouTube影片,定期為民眾提供正確的氣候與環境知識。
發布《淨零賽局來臨:國際碳邊境稅臺灣衝擊報告》,將國際碳邊境税將對臺灣產業造成的影響以及危機首度曝光呈現,引起產業界關注。
行政院於4月21日正式拍板「氣候變遷因應法」,將 2050淨零碳排入法,也增訂對臺灣排放源徵收碳費。
推動臺灣地方政府響應「氣候緊急宣言」,先後獲得新北市、臺東縣、臺中市、臺南市、嘉義市首長宣示減碳目標與策略。
碳費入《氣候變遷因應法》母法,可能徵收價超過原擬收之 100 元費率。
與不同團體/社區合作,開拓有利發展再生能源的投資模式,加速能源轉型
於 2022 年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邀請知名作家謝哲青擔任氣候大使,分享「六招投資地球」心法,呼籲大眾關注氣候變遷議題。
於九合一大選前發起「政見選物所」線上投票,邀集全臺民眾票選心儀的環境與氣候政見,並以投票結果積極倡議各縣市首長候選人,最終有來自六都及花蓮共 14 位候選人承諾採納綠色和平建議的政見。我們也將繼續監督新任與連任首長,於任內落實其承諾政見,為民眾打造永續宜居的家園。
以群眾力量,推動政府與企業改變。立即連署,或瀏覽我們的相關文章,身體力行,落實永續!
【減緩氣候變遷相關研究報告】綠色和平透過調查、揭露、記錄和追蹤,在報告中檢視臺灣再因應氣候危機下,政府與企業如何立法推行措施,淘汰燃煤發電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我們以科學證據遊說,改變政府政策和企業的經營方針,並致力於提升公眾對於氣候危機的意識與能源轉型的重要性。
都市自己綠-六都再生能源治理評比
臺灣六大都市--- 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占全臺電力使用的七成,能源要轉型,都市不能缺席。綠色和平將盤點六大都市目前的能源規劃與再生能源發展現況,比較六都能源政策的進步程度;並透過情境分析,計算六都發展再生能源之後,減緩碳排放的成效及預期的經濟效益。報告中也列舉國際先進都市再生能源治理的亮點,透過政策比較和案例分析,提供臺灣都市發展再生能源的參考路徑。
全球暨臺灣燃煤發電不可不知的真相
全球氣候系統正在暖化是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其中,經由人為活動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從2000年到2010年,全球有將近80%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是來自於燃燒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炭。鑑於燃煤發電對於環境永續與民眾健康將帶來相當沉重的代價。本報告試圖從二氧化碳排放、空氣污染、水資源消耗、採煤礦地環境等四個面向揭露燃煤發電的負面影響。
2019 臺灣綠色電子製造企業評比
綠色和平評鑑臺灣前十大電子製造業者,在溫室氣體管理與再生能源使用兩大面向的表現,並針對此二面向,以資訊公開、企業承諾、實際成效與倡議行動四項指標作為評比標準,同時將業者參與臺灣再生能源發展的實際作為納入評分考量。
不可承受之重 深澳燃煤電廠健康衝擊評估報告
為揭露深澳燃煤電廠所帶來的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衝擊,綠色和平與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中興大學工學院合作,結合空氣品質模擬模型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推估深澳燃煤電廠在2025年開始營運後,對於全臺各縣市 PM2.5 年平均增量的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長期性的衝擊。
電子製造業黑成本
為了評估臺灣電子製造業,以及其中用電量最大的台積電,使用燃煤電廠電力對臺灣所帶來的空氣污染以及潛在健康風險衝擊,綠色和平全球空氣污染研究團隊(Global Air Pollution Unit)結合大氣模型與現有的流行病學資料和文獻,推估電子製造業若轉用再生能源、進而降低對燃煤發電需求的情境之下,可減少的潛在健康風險與經濟損失。
企業採購再生能源可行性報告
綠色和平基於鼓勵企業轉用再生能源初衷,現提出《企業採購再生能源可行性報告》,綜合企業可取得再生能源(綠電)方式、臺灣未來10年綠電供應量、對於企業經濟影響分析,並參考電子業用電型態對比各項再生能源發電時間,推估企業可設定的再生能源目標。
奪命空氣:化石燃料的代價
空污來源是什麼?燃燒化石燃料又如何導致空氣污染,為你我健康及全球環境造成傷害?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發布此報告,評估持續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石油與天然氣而來的空氣污染,對於全球健康的衝擊以及其經濟成本。
興達電廠-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臺灣2017年的燃煤發電佔比約為47%,根據資料顯示,臺灣目前有六座燃煤發電廠,其中位於高雄市之興達電廠,為民國60年代,台電為配合南部地區之電力成長需求而規劃興建,為全臺最老舊的燃煤發電機組。其所帶來的空氣污染與健康衝擊,以及政府相關的更新與除役規劃,深受地方關注,本報告呈現興達電廠所帶來的PM2.5之健康風險評估。
臺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現況概要與修法建議
臺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自 2015 年 7 月上路至今已超過五年,五年來,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仍,臺灣現行的溫管法已不能應對岌岌可危的氣候變遷狀態,為此,綠色和平針對現行溫管法概況進行全面分析,並提出具體修法建議供政府部會與社會大眾參考。
2030年極端海平面上升對七座亞洲城市之預期經濟影響報告
氣候變遷已不僅止於環境議題,更是全方面影響民生與經濟,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研究推估 2030 年極端海平面上升與風暴潮,可能影響亞洲地區 7 個沿海城市的人口、土地與 GDP;其中臺北市受影響人口約 43 萬、GDP 約 24%。
有效碳定價解盲手冊
碳定價已是世界各地政府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的最有效政策手段之一,2021 年,臺灣的碳定價討論才正要展開,綠色和平整理國際案例期盼提醒臺灣政府應不畏企業壓力,訂出可實際發揮減碳作用的有效碳定價。
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
運用中央氣候研究組織不同情境的研究結果,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方法,將不同情境海平面上升狀況和臺灣人口分布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最不積極減碳情境下,臺灣淹溢面積將高達約 2120.60 平方公里,受影響人數約達 293 萬人。
淨零賽局來臨:國際碳邊境稅臺灣衝擊報告
碳定價制度和碳邊境調整機制被國際視為邁向淨零排放不可或缺的經濟工具,歐盟、英國、美國、日本與韓國都在研擬實施,未來將對臺灣造成何等衝擊?綠色和平出版研究報告,模擬四個情境, 分析各情境下臺灣產値、GDP以及減碳表現為何,希望政府能制定有效碳定價,維持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我們是減緩氣候危機的世代! 支持再生能源,低碳生活救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