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因漁業管理問題而遭歐盟發黃牌警告,要求政府確實執法與監管,並呼籲企業重視永續海洋資源。
非法漁業是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最大威脅之一。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每年非法漁業從海裡奪取將近2千6百萬噸的魚,不僅加速海洋資源枯竭,也威脅食物安全。臺灣是全球前六大漁業強權,但漁業監管的問題卻屢屢受到國際質疑,歐盟在2015年甚至對臺灣漁業發出黃牌警告,儘管政府迅速地修訂遠洋漁業三法回應,卻仍未完全遏止非法漁業與不當對待漁工的情況。
臺灣遠洋漁船遍布全球,船隊規模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在遠洋漁業霸主光環下,卻暗藏了過度捕撈、漁工人權迫害與非法漁業的惡名。
我們持續透過田野調查,同時發布報告,揭露臺灣遠洋漁業長年存在的非法漁撈與虐待漁工問題。調查小組透過第一手的證據與資料,持續向政府與海鮮貿易龍頭倡議,要求合力打擊非法漁業去除臺灣遠洋漁業黃牌警告與血汗海鮮之污名。
發布《臺灣權宜船:不敢面對的真相》調查報告,指出政府漁業法規無力有效管理擴展中的臺灣漁業,涉嫌非法漁撈行為的漁船未受到進一步查核與起訴,導致臺灣巨大的捕撈實力,正威脅著全球海洋生態。
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前往全臺最大造船廠進行直接行動,揭露政府政策表面承諾未增加漁撈能力,實際卻持續准許興建更具掠奪性撈捕效率的圍網船與延繩釣漁船,7年來核可興建22艘大型圍網船,讓臺灣成過度捕撈的頭號幫兇。
發布《失控的生魚片戰爭》報告,揭露生魚片從漁船捕撈、貿易、進入市場到消費者口中,一連串的產業鏈弊端,要求延繩釣鮪魚捕撈量世界第一的臺灣,積極打擊非法漁撈行為。
舉辦產官學聯合論壇,成功促成漁業署首度與公民團體同桌共議,一起討論如何推進臺灣遠洋漁業的改革,強化公眾參與。
公布《臺灣製造:失控的遠洋漁業》調查報告,再次揭露遠洋漁業中非法漁業的問題,也首次發現另一重大問題:涉及強迫勞動外籍漁工。報告中訪問超過100位外籍漁工,約2/3漁工遭虐待或剝削等不合理對待。
發布《浩劫漁生》調查報告,揭露政府寬鬆查核,以及全球水產貿易龍頭豐群水產令血汗海鮮流入市場。
自2015年臺灣遠洋漁業遭歐盟發黃牌警告,因政府現有法規架構有重大缺失,懲處制度無法有效嚇阻非法漁業,倡議漁業署變革修訂新法並追蹤執法成效,與在地團體成功促成「遠洋漁業三法」修法及執行,2019年臺灣遠洋漁業解除黃牌。
發布《公諸漁事:血汗海鮮如何流入市場》調查報告,持續揭露臺灣遠洋漁業涉嫌強迫勞動,發現非法的血汗海鮮很有可能已經透過豐群水產流入歐美市場。
綠色和平東南亞辦公室發布《海上強迫勞動》調查報告,發現五艘與臺灣相關漁船疑似涉及強迫勞動。臺灣監察院也公布三份有關遠洋漁業的強迫勞動調查報告,當中引用綠色和平調查結果,對外交部、勞動部及農委會漁業署提出糾正。
發布「漂流漁工」紀錄短片,藉由一名曾在臺灣人投資經營的權宜船「大旺」工作的外籍漁工的親身經歷,反映政府在權宜船規管上的不足,倡議改革。臺灣檢調單位已以人口販運等罪名,起訴九名涉案人。
發布「漁工人權政策建議書」,剖析臺灣遠洋漁業現存的六大問題,並提供六大具體解方,要求政府納入「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以確實改善海上漁工人權與強化漁業監管。農委會漁業署已修正「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許可辦法」部分條文。
發布《黑腥企業:鮪魚罐頭的騙局》調查報告,揭露臺灣豐群水產企業與旗下鮪魚罐頭品牌大黃蜂(Bumble Bee)供應鏈涉及非法漁業與強迫勞動,且相關產品仍在美國超市販售。綠色和平要求豐群水產必須道歉並下架相關產品,以及展開通盤調查與改革,相關進展刻持續追蹤中。
調查臺灣遠洋漁業現況,持續倡議政府提升遠洋漁業監管,打擊非法漁業(IUU)及海上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
督促全球水產貿易龍頭、臺灣企業豐群水產善盡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提出杜絕非法漁業與保障漁工權益的完整政策,訂定包含短期目標與時程表的行動計畫,確保整個供應鏈有效執行。
2020年9月,臺灣首度被列入美國勞動部「強迫勞動與童工製品清單」,並於2022年9月二度被列上該份清單。綠色和平臺北、美國與東南亞辦公室與在地公民團體聯合向政府倡議改革,持續追蹤跨部會「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後續執行進展。
綠色和平美國、印尼和臺北辦公室,與其他印尼以及臺灣在地的公民團體,聯合向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遞交請願書,要求當局介入調查豐群水產供應鏈疑似涉及強迫勞動產品流入美國市場,並限期豐群改善相關政策。
以群眾力量,推動供應鏈與產業改變。立即連署,或瀏覽我們的相關文章,身體力行,守護我們的海!
【臺灣永續遠洋漁業研究報告】綠色和平透過調查、揭露、記錄和追蹤,在報告中檢視海洋資源枯竭問題,並檢討臺灣在規範及控管其龐大漁業所做的嘗試及立法措施等政策,我們以科學證據遊說,改變政府政策和企業的經營方針,並致力於提升公眾對漁業資源保護的意識,以及漁工人權議題的關注。
黑腥企業: 鮪魚罐頭的騙局
揭露臺灣企業豐群水產在美國的子公司大黃蜂供應鏈中,疑似涉及非法漁業與強迫勞動。透過實地田野調查,以及大黃蜂的「Trace My Catch(追蹤漁獲)」線上產品追溯工具,發現除了資訊不實,還有其他供貨漁船,也疑似涉及更多的非法漁業,和對漁工強迫勞動的問題。
漁工人權政策建議書
臺灣政府延宕多時的調查卻仍未水落石出,以及臺灣遠洋漁獲在2020年被美國列上『童工與強迫勞動製品清單』。這一切都凸顯臺灣在漁業監管上的缺失,心態也相當消極。綠色和平遞交漁工人權政策建議書,指出臺灣遠洋漁業現存的六大問題,並以修法與完善港口執法為核心,提出相應的六大建議解方。
公諸漁事:血汗海鮮如何流入市場
本次報告調查發現豐群水產與疑似非法作業或強迫勞動的漁船有漁獲交易往來,進而採用「識別船隻資訊動態系統」資料分析漁船航行軌跡,分析船隻的潛在海上轉載活動,以及相關的卸貨港口,發現非法的血汗海鮮很有可能已經透過豐群水產流入歐美市場。
浩劫”漁”生
在這份報告當中,我們探討臺灣遠洋漁船船隊持續發生的問題、臺灣政府是如何無法有效遏止人權侵害,並且讓那些青春人生被此產業摧殘的漁工能有機會訴說自己的經歷。此次的發現也應讓所有與海鮮產業有關的人感到憂心,包括消費者、漁工、船東,以及任何經營或監管這項重要全球產業的人士......
臺灣製造:失控的遠洋漁業
臺灣漁業體系長久以來缺乏符合永續的捕魚方式,並進一步探討非法漁撈(IUU)為何和虐待勞工及侵犯人權密切相關。此外,本報告亦揭露臺灣政府深知這些問題,卻鮮少因應國內外規範與要求,採取積極的調查與偵辦行動加以解決問題。
海鮮中的塑膠
海洋中的塑膠碎片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而且海洋生物會吸收和攝食這些微塑膠也是普遍的事實。這份關於海洋中的微塑膠的最新科學文獻和報告,特別關注魚類和貝類的研究,並評量人類若食用含有微塑膠的海鮮之潛在影響。
失控的生魚片戰爭
全球鮪類資源已來到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仰賴鮪類資源維生的延繩釣產業非但沒有提出有效自律方式,更在各大洋挾數量優勢,巧取豪奪。其中,又以臺灣延繩釣船隊實力最堅強,不但鮪魚捕撈量居世界之冠,在中西太平洋擁有1,567艘延繩釣船,船數最多。另外,在印度洋更有約百分之七十的延繩釣船為臺灣籍漁船......
愚民政策 苦漁民
臺灣民眾與漁民對於政府漁業政策意見報告
花大錢救漁業 漁源更枯竭
遠洋漁業高度倚賴燃油以及漁業資源這兩項天然資源,然而,擺在遠洋漁業眼前的是資源枯竭、無魚可捕和油料價格上漲的殘酷現實,漁業署卻積極以稅收來規劃公務預算,變相補貼業者降低營運成本,支持資源基礎即將崩潰的遠洋漁業,繼續進行大規模的撈捕行為。
臺灣權宜船: 不敢面對的真相
這份報告檢視近年來臺灣在規範及控管其龐大的捕魚工業所做的嘗試,以及一些立法措施,以求有效管理臺灣漁船及掛上其他船旗的臺灣外籍漁船,亦稱權宜船(Flag of convenience,簡稱FOC)。亦同時對臺灣最大漁業的漁場-中西太平洋,提出鮪魚永續管理的關鍵性政策建議。
台灣在太平洋鮪漁業的角色: 確保永續漁業
主要指出臺灣捕撈鮪魚的遠洋漁業在中西太平洋區域之角色,與身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捕撈鮪魚的地區,臺灣籍的漁船加上掛其他國籍船旗的臺灣漁船,每年總漁獲量超過五十萬噸。這份報告亦顯示臺灣現有法規的漏洞,導致臺灣漁船非法捕撈情形猖獗,造成太平洋地區過度捕魚的情形每況愈下。
許一個願,讓地球蔚藍長存! 支持永續漁業改革,讓海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