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海洋
4 mins

守護海洋缺一不可:改善漁工人權、發展永續漁業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您也許會好奇,近年來綠色和平為什麼在倡議守護海洋的同時,也向政府、企業疾呼改善遠洋漁工人權?這一群在海上做工的人,與維護海洋環境有什麼樣的關係?而不當對待外籍漁工,竟與船家過度捕撈、非法漁業等危害海洋生態存續的行為密不可分,甚至可能危及臺灣遠洋漁業的發展與商機?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有超過 90% 的魚群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更在 2020 年最新報告中指出,儘管人類提出更多永續政策,期盼保育海洋,但遭到過度捕撈的魚群仍舊逐年增加,可見人類復育海洋的進程,遠不及傷害海洋的速度。

全球有超過90%的魚群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目前人類復育海洋的進程,遠遠不及傷害海洋的速度。
全球有超過90%的魚群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目前人類復育海洋的進程,遠遠不及傷害海洋的速度。 © Greenpeace / Natalie Behring

漁工人權和守護海洋有什麼關係?

綠色和平調查發現,強迫勞動與非法漁業經常併行,由於數十年來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資源枯竭,捕魚更加困難,漁船往往需要到更遙遠的海域工作,或在海上停留更長的時間,才能捕到預定的漁獲量,因此增加捕撈成本

數十年來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資源枯竭,漁船往往需要到更遙遠的海域工作,或在海上停留更長的時間,才能捕到預定的漁獲量,因此增加捕撈成本。而種種為求獲利而剝削漁工、過度捕撈的行為,則使海洋資源耗竭的情況更加嚴重,造成獲取預定漁獲更加不易、漁工工作環境愈加惡劣的惡性循環。
數十年來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資源枯竭,漁船往往需要到更遙遠的海域工作,或在海上停留更長的時間,才能捕到預定的漁獲量,因此增加捕撈成本。而種種為求獲利而剝削漁工、過度捕撈的行為,則使海洋資源耗竭的情況更加嚴重,造成獲取預定漁獲更加不易、漁工工作環境愈加惡劣的惡性循環。 © Greenpeace

當運輸及人力等營運成本,隨著漁船航行到更遙遠的海域而提高,為了維持利潤,漁業經營者經常透過剝削弱勢漁工權益等各種方式降低漁撈成本,包含:減低工資、非法海上轉載以減少航行的距離並且延長在海上停留的時間、非法漁撈(IUU fishing),甚至強迫勞動(forced labor)等。

而種種為求獲利而剝削漁工、過度捕撈的行為,則使海洋資源耗竭的情況更加嚴重,造成獲取預定漁獲更加不易、漁工工作環境愈加惡劣的惡性循環。

美國勞動部清單反映臺灣遠洋漁業現況

2020 年 9 月 30 日,美國勞動部發布「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臺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首度名列其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更進一步於美國時間 12 月 31 日對臺籍漁船「連億興 12 號」發布暫扣令(WRO),並在聲明中指出,該船遭查獲有強迫勞動、不當對待船上的外籍漁工等行為。這也是自 2020 年 9 月臺灣遠洋漁獲首次被列入清單後,首艘被制裁的漁船。

臺籍漁船「連億興12號」遭美國海關暨邊境管理局查獲有強迫勞動、不當對待船上的外籍漁工等行為,並因此被發布暫扣令。這也是自 2020 年 9 月臺灣遠洋漁獲首次被列入清單後,首艘被制裁的漁船。
臺籍漁船「連億興12號」遭美國海關暨邊境管理局查獲有強迫勞動、不當對待船上的外籍漁工等行為,並因此被發布暫扣令。這也是自 2020 年 9 月臺灣遠洋漁獲首次被列入清單後,首艘被制裁的漁船。

目前全球只有 4 艘漁船遭美國以暫扣令制裁,而這 4 艘全都是臺灣籍或臺灣船東所有的船隻,分別是權宜船和春 61 號、漁隆 2 號、權宜船大旺,以及連億興 12 號。

顯示臺灣政府雖因應 2015 年歐盟黃牌警告而迅速修訂漁業三法,然而孱弱的監管體制仍無法有效落實管理,以致不當對待漁工與非法捕撈情事頻生,使得才剛從歐盟黃牌警告中解除危機的臺灣遠洋漁業,再度蒙上陰影,可能失去每年出口額至少 1 億美元的龐大美國海鮮市場。

對此,綠色和平等全球 34 個NGO提出聯合聲明,並倡議臺灣政府與水產企業必須確實執行以下三件事情,才可以避免漁獲禁止輸美的情形發生:

  1. 增加對漁船的海上監管
    每艘臺灣漁船上應設有人類或是電子觀察員,監督漁船在海上的作業行動。此外,應限制漁船在海上停留的時間,讓漁船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進港,接受漁業及勞動檢查。(延伸閱讀:臺灣遠洋漁業怎麼了?海上觀察員現身說法
  2. 提升外籍漁工的權益
    要求政府修法提升外籍漁工權益,並且由勞動部作為主管機關,確實保護漁工人權與勞權,而非現行的不具勞動專業的漁業署。
  3. 政府應推動企業扛起責任
    呼籲水產企業拒絕向不願配合政府法規的漁船進行交易。豐群水產作為全球前三大鮪魚貿易商,受益於臺灣強大的漁業工業,應該為臺灣的國際聲譽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轉型永續漁業是與海洋共存的不二法門

現時政府雖已大幅修改漁業三法,但臺灣遠洋漁業改革尚未成功,無論臺灣政府或水產企業,都須正視,若再不轉型永續漁業,確實執法與監管漁船,遏止非法漁業行為的發生,您我或許得在不遠的將來,面對有海無魚的困境。換句話說,若遠洋漁工人權受到保障,可避免漁船超時捕撈的問題,藉此免於濫取海洋資源,才能進一步守護蔚藍大海與生態。

海洋生態本該如此豐饒繽紛,如今卻因海水暖化、海水酸化、廢棄物污染、過度捕撈等威脅,而迅速凋零,現在正是亟需您我共同守護的關鍵時刻,讓大海重新恢復盎然生機。
海洋生態本該如此豐饒繽紛,如今卻因海水暖化、海水酸化、廢棄物污染、過度捕撈等威脅,而迅速凋零,現在正是亟需您我共同守護的關鍵時刻,讓大海重新恢復盎然生機。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徜游在挪威海域的虎鯨家族。
徜游在挪威海域的虎鯨家族。 © Jiri Rezac / Greenpeace

永續和合乎道德的漁業轉型,能保護海洋並幫助恢復生態,也可以持續供應海鮮給有需求的人。在產業鏈上握有主要資源的水產企業、船東可以加速這個過渡期,您我則可以在消費端,選擇支持購買當地及以永續方式捕獲的海鮮。(延伸閱讀:您吃的海鮮符合永續原則嗎?10+1道臺灣常見海鮮料理大揭密

湛藍無垠的海洋不只面臨著海水暖化、廢棄物污染、過度捕撈等生態危機,還有海上奴役的人權問題。邀請您一同成為守護海洋永續和漁工人權的一份子,唯有集結公眾力量,才能推動政府法規與企業政策朝永續漁業邁進,守護海洋生生不息。

守護海洋行動急需您支持!

綠色和平船艦和科研團隊進行實地調查與科學研究,推動在 2030 年前保護全球至少 30% 海洋!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