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的眼睛,臺灣水手黃懿萱淺談印度洋船艦調查之旅
此刻的海洋究竟是生氣勃勃,還是死氣沉沉?在大多數人無法看得見的海上,究竟在進行哪些事?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於 2021 年 2 月前往海洋資源豐富的印度洋,調查過度捕撈的現況。在航程中擔任水手的黃懿萱(小豚)為您分享她的親眼所見,更呼籲更多人一起關心我們珍貴的大海。
大海廣闊無垠,是多數人難以觸及的世界,但就在許多人視線之外的海上,正面臨過度捕撈、海洋資源日趨枯竭的危機。為了蒐集海洋被破壞的實證,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Arctic Sunrise)於 2021 年 2 月出發前往印度洋,進行科學調查與研究,為關心海洋生態的大眾帶回最新消息。
這趟航程的其中一位船艦水手,是來自臺灣的黃懿萱(小豚),過去曾參與過南極科學考察、拯救日本儒艮及臺灣瓶鼻海豚、阻止底拖網漁撈等行動。這次她再次為臺灣的支持者分享調查經驗,同時也呼籲更多人能加入支持保護全球海洋。
文章目錄
最心痛的事:親眼目睹魚隻掙扎死亡
這趟航程中,小豚跟隨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在印度洋上航行,親眼見證到許多延繩釣漁船在珊瑚礁上方捕魚,這不僅是極具破壞性的漁法,也誤捕很多目標外的魚種,如魟魚或鯊魚。
當問起小豚在這趟航程中,有哪件事讓她感到心痛時,她回憶道:「有一天我們拜訪一艘漁船,是個流刺網的漁船,很多船員就在船頭拉這個流刺網,然後我們看到了很多非常大的魟魚在活生生地掙扎。」流刺網對海洋生物的殺傷力很大,而且越掙扎就纏得越緊,「這隻魟魚不斷地拍打船體,然後就看到魟魚原本白白的腹部出現了血絲,然後非常傷心地,看到這些魟魚就漸漸地失去了生息。」
親眼目睹魟魚掙扎至死,讓小豚非常不捨,而類似的悲劇每天都在海洋上演。根據統計,每年有 1 億隻鯊魚遭到獵捕,93% 的魚類正遭受過度捕撈或瀕臨滅絕,而被列為過度捕撈魚種的黃鰭鮪魚極可能在 2024 年面臨物種數量崩潰。
海洋亟需您我關注和聲援,要求全球政府制定強而有力的海洋保護區,才有機會守護珍貴獨特的大海生態。
被抹香鯨圍繞,大海美得讓人感動
雖然海洋生態被大肆破壞,讓小豚難掩悲傷,但海洋帶給她的感動和驚嘆,仍是非常深刻。「這次航行我們從歐洲出發,經過了蘇伊士運河、紅海,最後到達印度洋。我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在印度洋跟紅海的交界,有很多很多的浮游生物因為受到刺激,在夜晚會發出螢光。通常我遇到螢光都是綠色的螢光,這次是藍色的螢光,而且非常的亮,亮到我們可以用相機把這些美麗記錄下來!」
為什麼看到浮游生物會讓小豚這麼感動?小豚說:「因為代表這片大海是非常豐富的,充滿了養分可以滋養其他的海洋生物,像是海豚、鯨魚,或是其他各種的魚類。所以不只是受到這些美的感動,也是因為這算是海帶來的好消息,海還是很豐富的。」
除了大片的浮游生物閃閃發出螢光,小豚在這趟旅程也看到了抹香鯨!「這次很特別是在航程的中段,我們航行到抹香鯨的棲地,我們整個月都很辛苦地用望遠鏡尋找抹香鯨。幾乎尋找兩個禮拜都找不到抹香鯨,就在我們快要放棄,已經要進入下一個港口的時候,突然間我們就看到抹香鯨。」
抹香鯨等鯨豚類動物,對於海洋具有重要的意義,更是海洋生態健康的指標。除此之外,鯨魚遷徙距離非常廣大,可以把養分帶到海洋各處,糞便成為浮游植物的養分,進而製造氧氣,而鯨魚的體內更可以儲存大量二氧化碳,因此牠們的一生可說是減緩氣候變遷的大功臣。(延伸閱讀:鯨魚的禮物:減緩氣候變遷的幫手)
印度洋研究之旅的目的之一,是調查海洋生態現況,所以船隊與專案人員努力地想找尋鯨魚身影。小豚說:「記得那天是禮拜天,大家本來是應該要休息的,但早上七點聽到有抹香鯨的消息,大家就動員。那一天我被安排的工作是我要爬到船尾的最高處瞭望,剛開始只看到一隻抹香鯨,後來抹香鯨越來越多,最後四面八方都是抹香鯨,像是抹香鯨的party一樣!每次在海上遇到這些鯨豚,總是非常感動,像是來為我們報平安,『海上一切都好』。」
希望成為大眾的眼睛,讓更多人支持保護海洋
在過去的訪談中,小豚曾經提到「希望能成為大家的眼睛」。至今,她依然抱持初衷,「我希望可以繼續成為海的代言人,我希望可以繼續航行,目睹這些海洋的美,或是海洋被破壞的消息,然後希望可以將我站在第一線看到這些事,傳遞給大眾,希望可以啟發大眾,讓他們知道海洋是美的,也知道海洋正遭受破壞,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在生活中做些什麼,更友善我們的大海。」
邀請您一起守護海洋,期待美麗的大海生態得以留存,別讓它的美麗短暫消逝,趁還有希望,一起支持成立全球海洋保護區,在 2030 年保護至少 30% 海洋,讓下一代得以親自感受它的豐饒與美好,生生不息。
延伸閱讀:
- 【世界鯨魚日】印度洋上的侏儒藍鯨,回顧捕鯨血淚歷史
- 綠色和平船艦印度洋調查之旅啟航,爭取設立全球海洋保護區
- 印度洋發現死亡之牆,揭露過度捕撈證據,保護海洋刻不容緩
- 海洋不應由捕魚企業管理,您我需要《全球海洋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