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s

地球內建的碳捕捉技術!認識動物界「儲碳高手」,一窺自然的神祕機制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您知道非洲象、鯨魚與海龜都發揮著強大的儲碳作用嗎?說到減緩氣候變遷,有人寄望碳捕捉技術,有人期待移民火星。其實看看四周,動物的能耐會令你相當驚訝!而我們要做的除了從源頭減碳,還可以保護牠們的生態棲地。

應對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量,達到《巴黎氣候協定》控制全球暖化升溫在攝氏 1.5 度以內的目標,是全球各個國家、不同產業與城市都需要努力的方向。科學家細究綿密精巧的生態之網,發現自然中大大小小的動物,發揮意想不到的儲碳與固碳作用,也有一些關鍵物種,對於維護森林、海洋自然棲地健康特別重要。

森林象,維護剛果雨林的「巨型園丁」

生活在剛果雨林的非洲森林象身高三公尺,體型巨大、性格溫和。根據 2019 年刊登在期刊《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這些溫柔巨人讓每平方公里雨林增加 9,500 公噸二氧化碳的捕捉量,相當於減少駕駛 2,047 輛燃油汽車一年的碳排放!怎麼做到的?

當象群跋涉茂密的雨林,牠們啃食、踩踏小樹,留下一道道縱橫交錯的小徑。森林象會剝下樹苗的樹皮、把根從土壤中挖出來,咀嚼樹葉和漿果,這些行徑看似破壞森林,實則不然。

在剛果盆地的森林象,牠們有「森林的巨型園丁」之稱,幫助樹木長大、增加儲碳能力。
在剛果盆地的森林象,牠們有「森林的巨型園丁」之稱,幫助樹木長大、增加儲碳能力。 © Michal Varga / shutterstock.com

總體而言,森林象讓雨林中的樹木不那麼密集,卻讓樹木的平均直徑更寬、地面總生物量更多。牠們啃食、踐踏的樹木多數直徑小於 30 公分,此舉讓那些生長較慢,儲碳能力更強的大樹分配到更多陽光、水分與空間,長得更大。森林象擦過植被並在森林中散布糞便,也會傳播種子和營養物質,擴大某些樹種的生長範圍,提供動物豐富的食物來源。

有「森林的巨型園丁」之稱的森林象,因為象牙偷獵、棲地喪失飽受威脅,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科學家估計,森林象若滅絶,中非雨林碳儲量將損失 7%,相當於 20 億輛燃油汽車一年的碳排放。(延伸閱讀:大象在白天需要老花眼鏡?5件關於大象的大小事

因象牙偷獵、棲地喪失等威脅,森林象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為物種。
因象牙偷獵、棲地喪失等威脅,森林象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為物種。 © Sergey Uryadnikov / shutterstock.com

鯨魚,海洋「生態系工程師」

森林儲存二氧化碳人盡皆知,大型鯨魚一生的儲碳量也非常可觀,好比一棵泅泳海中的大樹!大型鯨魚一生平均從大氣吸收 33 公噸的二氧化碳,死後,軀體與吸收的碳便沉入並深藏海底,封存幾個世紀。鯨魚有「生態系工程師」之稱,在海洋垂直、水平移動重新分配營養物質。鯨魚在大洋中長途遷徙,排出大量富含鐵質、氮的排泄物,供應浮游植物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海藻雖小,吸碳能力超強!所有海藻相加吸收的碳量,相當於四個亞馬遜雨林

在澳洲大堡礁出沒的大翅鯨(也稱座頭鯨)。鯨魚是海洋生態工程師,對於維護海洋健康、固碳、分配養分,扮演重要角色。
在澳洲大堡礁出沒的大翅鯨(也稱座頭鯨)。鯨魚是海洋生態工程師,對於維護海洋健康、固碳、分配養分,扮演重要角色。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大型鯨魚平均壽命可達 90 年,如今卻因為工業化捕鯨、海洋破壞,壽命與數量遽降。現今全球大型鯨魚只剩下四分之一,藍鯨數量更僅剩 3%。科學家估計,大型鯨魚族群如能回復,每年因為下沉的鯨魚屍體移除的碳,相當於保育 843 公頃森林;因為鯨魚族群回復而增長的浮游植物,數量每增加 1%,一年捕捉的二氧化碳量相當於種植 20 億棵大樹!(延伸閱讀:一鯨落,萬物生,溫柔款待世界的鯨魚,亟需全人類守護

大翅鯨媽媽和寶寶在澳洲西海岸,牠們長途遷徙的習性,會前往高緯度的南極捕食、再到低緯度的海域繁衍後代。
大翅鯨媽媽和寶寶在澳洲西海岸,牠們長途遷徙的習性,會前往高緯度的南極捕食、再到低緯度的海域繁衍後代。 © Brooke Pyke / Greenpeace

海龜,維持海草床健康的小幫手

鯨魚滋養浮游植物海藻,海龜則大大維護了全球海草的健康。海草是緩解氣候變遷的功臣,在生態系統中儲存碳的效率比熱帶雨林快上 35 倍!綠蠵龜以海草為食,牠們會吃掉海草接近海床的部位,較老的上半部葉片隨海流漂走,不致過度生長阻擋水流,或堆積海底阻礙養分循環,幫助海草葉片生長和保存營養成分。

海龜以海草為食,能夠幫助海草生長和保存養份,間接使海草發揮儲碳的效率和功能,減緩氣候變遷。
海龜以海草為食,能夠幫助海草生長和保存養份,間接使海草發揮儲碳的效率和功能,減緩氣候變遷。 © Paul Hilton / Greenpeace

海龜曾與地球霸主「恐龍」共存,大部分的海洋都有牠的蹤影。現今,破壞性捕撈威脅著海龜族群,全球 7 種海龜中,已有 6 種面臨絕種威脅;全球海洋塑膠危機,也讓難以辨別是可食的水母、還是對自己有害的塑膠袋的海龜,成為全球海洋塑膠污染的受害者。(延伸閱讀:海龜危機:海洋旅人面臨絕種威脅

海龜的一生遍及海洋各地,在地球出現了數千萬年,卻在近年因人類破壞性捕撈、棲地消失、塑膠污染等行為,面臨絕種危機。
海龜的一生遍及海洋各地,在地球出現了數千萬年,卻在近年因人類破壞性捕撈、棲地消失、塑膠污染等行為,面臨絕種危機。 © Greenpeace

生活在「暮光之城」,燈籠魚運碳到深海

來看看深海世界。海面下 200 公尺到 1,000 公尺的區域稱為「黃昏區」(twilight zone),這個陽光照射不到的幽暗世界充滿神祕,生活著微小的細菌、浮游動物,以及較大的甲殼類動物、魚類、魷魚和水母,還有小小的銀色燈籠魚(lanternfish)。身長約 1.5 公分的燈籠魚,在黝暗的深海發出藍綠色光芒,有助同類間彼此交流,亦迷惑從下方攻擊的捕食者。

生活在深海的燈籠魚(lanternfish)體型嬌小,發出藍綠色光芒,在海洋食物鏈位於基層,對生態系統扮演重要角色。牠們的活動習性也幫助將海面的養份和碳,運送至海洋深處。
生活在深海的燈籠魚(lanternfish)體型嬌小,發出藍綠色光芒,在海洋食物鏈位於基層,對生態系統扮演重要角色。牠們的活動習性也幫助將海面的養份和碳,運送至海洋深處。 © Solvin Zankl / Greenpeace

燈籠魚佔所有深海魚類的 60%,全世界海洋中的生物量總計約 6 億噸,每天在海裡進行地球上最大的垂直遷移。每到晚上,牠們上游到水面覓食,日出時分,這群大隊又直直沉降,將海面上吸收的養分帶到深處。科學家說,到達深海的碳有 70% 要歸功於牠們!燈籠魚的覓食行為,會讓表層的碳移動到深海,在黃昏區棲息的魚群和生物對於碳封存相當重要。

守護物種,挽救氣候危機也保護我們自己

科學證明您我已經知道的事實:為了保障未來世代生活的機會,我們需要守護萬物共生的地球。聯合國機構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為地球與氣候做的體檢報告說得明白,保護森林、海洋與自然與實踐永續的生活方式,都是控制全球升溫的關鍵途徑。氣候衝擊與每一個人都切身相關,我們也都可以做出改變!邀請您加入守護生態自然的全球運動,與綠色和平一起保護森林、海洋與地球萬千物種世代共存。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