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s

【氣候變遷教育專欄】談談「氣候與環境教案徵選」的幕後故事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變遷環境教育團隊 孔德瑜

即使氣候變遷已是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臺灣教育對氣候議題卻相對不重視。但值得慶幸的是,仍有不少老師懷抱熱忱,在自己的教學科目中融入氣候或環境課程。與您分享綠色和平氣候變遷環境教育專案(Green Future)的孔德瑜,在投入「氣候與環境教案徵選」中,她見證的「教育的初心面對面」。

起心:想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夥伴

啟動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工作已有兩年半,但無論是起初的教師訪談調查,到近期的工作坊,Green Future 團隊依然感受到老師們的迫切與無奈,在有限的課堂時數中如何加入氣候議題?氣候變遷的資訊多而龐雜,怎麼梳理出合適學生的內容?有些老師辛苦地孤軍奮戰,很需要支持和同伴......。

為此,綠色和平自 2022 年 10 月發起了為期 3 個月的「氣候與環境教案徵選」活動,期盼透過不同教師的經驗交流和想法,激發出更多創意與熱忱。這次徵選也不乏在設計教案過程中,發現資源與素材不足的老師們,表達出社群間交流與互助的需求。林森國小的張芷瑜老師在設計教案《我與氣候危機的距離》時,發現普遍的氣候變遷素材對小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很期待在教師社群的互動下,未來能有更多適合小學生的氣候教育資源。

竹林中學的連雅婷老師也提供了相似的反饋,《衣服買越滿,地球變更暖》的教案以快時尚為題,探討消費習慣與減碳之間的關係。連老師對於快時尚的污染非常有感,卻發現網路或報章媒體的討論和影音資源非常有限。

2016年2月,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行動者於The North Face店外,手舉「立即去毒」指示牌。綠色和平曾調查全球數間服飾品牌,發現商品中含環境賀爾蒙、PFCs等有害化學物質。快時尚產業快速汰舊換新的消費習慣也造成大量的紡織廢棄物,成為地球的負擔。
2016年2月,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行動者於The North Face店外,手舉「立即去毒」指示牌。綠色和平曾調查全球數間服飾品牌,發現商品中含環境賀爾蒙、PFCs等有害化學物質。快時尚產業快速汰舊換新的消費習慣也造成大量的紡織廢棄物,成為地球的負擔。 © Steven Vigar / Greenpeace

這也是 Green Future 團隊舉辦「氣候與環境教案徵選」的起點,在氣候危機愈顯鮮明的今日,我們希望搭建一座讓氣候與環境教育能被看見的舞臺,在校園裡推動氣候與環境教育的老師們能分享成果與心法,甫開始的老師們也能獲得寶貴的經驗與資源。更重要的是,讓全臺的教育工作者,跨越地域的限制,成為彼此支持與共好的團體,讓氣候與環境教育之路走得更有力、更長遠。

Green Future團隊舉辦教師工作坊,邀請老師們分享與討論氣候與環境教育如何在校園進行,更是老師們彼此交流與支持的平臺。
Green Future團隊舉辦教師工作坊,邀請老師們分享與討論氣候與環境教育如何在校園進行,更是老師們彼此交流與支持的平臺。 © Greenpeace

動念:那些比暖化更熱切的教育初心

陸續收到徵選作品後, Green Future 團隊邀請了幾位在氣候與教育領域的專家與資深教師擔任評選委員,每份教案各有特色與優點,但共通之處都是字句間隱藏不住對氣候與環境的心切

經過兩輪的評選,有 9 組教案入選並收錄成冊,Green Future 團隊一一聯繫入選的老師們,並進行了非常珍貴的訪談。

有些老師從在地議題出發,例如《心探索 - 綠色「旗」跡》這份教案,設計者旗津國中張玲雅老師帶著學生們觀察自己的家鄉,啟發學生們的好奇心與探究的動力,在深入鄉土的過程中也埋下關懷環境的種子。

樹林高中的李柏翰老師也是從學生生活周遭的工廠與空污議題發想,與成功高中李宜玲老師共備課程《樹林空污》,引導同學們觀察空氣品質,課程主題與在地連結,讓學生更為有感,也能更專注於課程內容。

有些老師已經在環境議題上耕耘多年,仍充滿熱情。文林國小的楊若琪老師長年在學校推動永續教育,透過校內的生態和永續主題的社團,帶著學生們實踐環保。經驗非常豐富的楊老師不僅觀察到校園中的塑膠問題、學生們的外食習慣,更從無塑園遊會開始發想,設計出《來世不做鋁箔包》這份教案,讓學生親身探究平時容易取得也隨手丟棄的廢棄物,會產生多少碳足跡

學生們嘗試將鋁箔包拆解,再製成再生紙,並記錄過程中的用電、水量...等等,實際體會到回收不易,隨用隨丟的習慣正在增加地球負擔。
學生們嘗試將鋁箔包拆解,再製成再生紙,並記錄過程中的用電、水量...等等,實際體會到回收不易,隨用隨丟的習慣正在增加地球負擔。 © 楊若琪

強調國際教育的新北市樟樹國際實創高中陳浩然校長,則是規劃了《「Green-Collar Competency」綠領素養》課程,以跨越科別、領域的內容,作為氣候教育的第一堂課,陳校長希望從培育學生對氣候議題的素養起步,鼓勵學生們再往個別議題持續深究。

有感:觸發感受,也觸發感動的教育工作者

這次教案徵選十分讓人驚豔,有很多兼具創意與深度的教案,更有許多老師們跨領域共同備課,讓我們看見每一堂課都可能成為氣候課

四育國中的翁禎吟、邱淑貞和邵珮琦老師,三位來自自然科、英文科和表演藝術的老師共同完成了《We Care - 能源使用》的教案,發起人翁老師特別提到跨領域合作的經驗非常好,除了課程內容豐富,同學們更投入,三位老師的合作與激盪也能讓課程更加完整精緻。

竹林中學的連雅婷與邱霖緯老師分別是國文和數學科老師,運用彈性課程的時間安排了快時尚的教學內容,再將國文與數學的教學內容活化為解謎遊戲。饒富趣味與挑戰性的遊戲,引發同學們強烈的動機,也能在同學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同為地理科教師的基隆高中黃教誠老師與建臺高中楊舒晴老師,則是利用選修地理的課堂,設計了《氣候峰會 - 我們能拯救氣候難民嗎?》,帶入國際會議和外交的情境,讓同學們深刻有感於氣候的影響,兩位老師也觀察到以遊戲的形式,學生們更加主動學習課程內容,比平時的課堂更加積極投入。

透過國際會議和外交的情境,學生們十分專注於課程內容,也能換位思考,對氣候災難的危機更加有感。
透過國際會議和外交的情境,學生們十分專注於課程內容,也能換位思考,對氣候災難的危機更加有感。 © 黃教誠、楊舒晴

老師自身的經驗與感受,也是課程內容觸動學生的契機。凱旋國小的胡心怡老師長期關注環境議題,在一次劇團演出中,參與了以氣候為題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啟發了胡老師在教案《地球退燒任務》中設計不同情境與換位思考的練習

成為改變:當氣候變遷走進教室,而青年行動者走向世界

林森國小張芷瑜老師與 Green Future 團隊分享,對於新聞或課本上提到的氣候災難,小學生們往往覺得無感,或是身為小孩子也無能為力。但在課程的引導下,老師設計不同情景讓學生們思考,學生也在課後開始調整習慣的生活方式,開始「小孩也能實踐」的行動。凱旋國小胡心怡老師也很欣喜地發現學生們提出各種豐富的減碳方法,而這些從課堂延伸至教室與日常生活的實踐,也讓學生們有了成就感與更多動力

新課綱提供的彈性時數,也是老師們能引入議題的好機會,透過活潑的課堂互動、遊戲,社區訪談和實際調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文林國小楊若琪老師說:「讓孩子們親自懷疑眼睛所見,探究答案。」當地球的未來充滿變數,氣候教育之路未盡,唯有讓學生們持續保有探究的心,在面對氣候危機的將來仍有尋求答案的能力

氣候變遷與環境教育是一堂「需要走進教室被重視,但更需要走出教室被實踐」的課。綠色和平 2022 年氣候與環境教案徵選告一段落,然而旅程未完,期待更多關注氣候與環境的對話在校園發生,更多青年行動者起身為地球發聲。

2019年9月22日氣候行動,學生們站上講臺呼籲大眾正視氣候危機。
2019年9月22日氣候行動,學生們站上講臺呼籲大眾正視氣候危機。 © Greenpeace / Chong Kok Yew

本文末特別感謝所有參與徵選活動的老師們,以及所有在課堂上盡心盡力的教育工作者,謝謝您們。

#GreenFuture, #氣候變遷環境教育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