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海洋
4 mins

「大海的資源已經耗竭」來自臺灣的船艦水手,見證海洋亟需您我保護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過度捕撈、塑膠污染、物種數量銳減,這些海洋面臨的種種危機,您我也許多少聽過,但極少親眼在環境現場見證。來自臺灣的黃懿萱擔任綠色和平船艦水手 7 年,在第一線直擊大海遭受破壞的真相,呼籲公眾支持推動《全球海洋公約》,一同保護珍貴又脆弱的蔚藍海洋。

「海洋應該是非常多采多姿,沒有任何人類活動,讓這些海洋生物可以不受干擾地生活,這是我理想中的海洋。」小豚在心中描繪海洋應有的樣貌,這也是她擔任綠色和平水手約 7 年來,與海洋一起生活的心得。


綠色和平船艦水手:小豚專訪影片


小豚,本名黃懿萱,是臺灣土生土長的女孩,由於從小就很喜歡鯨豚,曾擔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志工,多次參與救援擱淺鯨豚,也曾遇到船隻被螺旋槳打到,甚至沒有背鰭的鯨豚,讓她決定投身環境教育和海洋保育的工作。隨後她更加入綠色和平志工,協助海洋倡議相關行動。

小豚(黃懿萱)擔任綠色和平船艦水手,在海洋第一線協助守護環境。
小豚(黃懿萱)擔任綠色和平船艦水手,在海洋第一線協助守護環境。 © Tommy Trenchard / Greenpeace

「我之前做鯨豚研究,看到很多美麗的海洋,受到啟發,所以想要到綠色和平的船上,站在環境的第一線,目睹環境的危機,希望可以直接的行動,保護海洋。」2015 年因緣際之下,小豚成為綠色和平船艦的水手,展開了她理想中的海上工作。(延伸閱讀:臺灣女孩擔任綠色和平船艦水手,工作秘辛大公開

水手的海上生活,小豚親眼見證海洋危機

許多人可能對船艦上的工作充滿好奇,小豚說,「水手工作其實滿包羅萬象,在航行的時候就要負責值班,因為船開在海上沒有紅綠燈,我們就要注意有沒有船,避免碰撞的危險。我們也會開小艇載科學家去做科學研究,採集一些證據,把這些證據公布給大眾。另外,我們也會站在環境的第一線,進行倡議行動或登船調查。」

小豚在航程期間,須要開小艇載科學家進行研究調查。
小豚在航程期間,須要開小艇載科學家進行研究調查。 ©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最讓小豚印象深刻的一次航行,是 2019 年的南極之旅。她回憶道:「我在南極看到的美是一種氣氛,感受當地溫度、冰山隨著海流靠近,冰塊互相敲打的聲音越來越大聲。」她原本以為南極很安靜,結果實地到現場,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實際聽到冰山崩塌的聲音,很像打雷,很震撼,同時還夾雜很多企鵝發出的聲音。這都是到現場才有辦法體會的。」

當時小豚協助綠色和平海洋研究團隊進行企鵝普查與海水研究,「原本覺得南極這麼遙遠應該不會有人為活動干擾,但沒想到還是有很多郵輪,到一些小島也滿常遇到遊客,會到企鵝的棲地,或是在南極划獨木舟,鯨魚就在他們旁邊。就覺得即使南極這麼遙遠,還是逃不掉人類的干擾。」

在執行水手任務時,小豚親眼看見海洋如何遭受人類破壞,她感到心痛。2021 年小豚隨著船艦團隊前往印度洋,直擊一場讓她揮之不去的景象:「我們去印度洋時,連續到一艘流刺網漁船附近滿多天,有一天清晨在漁船旁記錄它收網的狀況,看到不止一隻魟魚被誤捕。其中有一隻被捕上來時在網裡一直掙扎,因為一直拍打船身而流血,腹部變成鮮紅色的,漸漸地失去了生息。但也慶幸有些魟魚掙扎後,終於掙脫漁網。」

小豚(黃懿萱)親眼見到被誤捕的魟魚被拉上船時奮力掙扎,用身體拍打船身到布滿血跡,讓她心痛不已。
小豚(黃懿萱)親眼見到被誤捕的魟魚被拉上船時奮力掙扎,用身體拍打船身到布滿血跡,讓她心痛不已。 ©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破壞型漁法使誤捕、混獲等情況頻頻發生,長期過度捕撈與各種人為活動侵擾之下,海洋逐漸失去健康,生態與資源也越來越少。「我記得 2015、2016 年的時候,航行在大海常會看到很多鯨豚,但 2021 年 2、3 月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整個航行中,非常辛苦都找不到鯨魚。從這些實際的經驗真的可以感受到,大海的資源已經耗竭,不只是魚群,一些鯨豚類也很少看見。」

守護海洋行動急需您支持!

綠色和平船艦和科研團隊進行實地調查與科學研究,推動在 2030 年前保護全球至少 30% 海洋!

捐款支持

全球海洋相連,破壞卻也是環環相扣

看似廣闊無垠、資源豐饒的海洋,其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除了過度捕撈,還有海底採礦、深海鑽油、塑膠污染、海洋酸化、氣候變遷等問題,使海洋生物原有的棲地逐漸不適合生存,或是造成大量死亡。然而,亟需大刀闊斧改善的海洋環境,全球目前竟只有不到 8% 的海洋受到保護(其中 6.93% 屬於國家水域,廣大的公海僅有 0.72% 設立為保護區)。

海洋缺乏足夠保護,而各國多半只掃門前雪,全球海洋 61% 的公海更是無法可管,影響的卻是海中所有生物。海洋是相連的,小豚分享:「像是鯨魚會遷徙,我們在南極的時候做很多鯨魚的調查,有一隻大翅鯨我們目擊過很多次,確認牠的 ID 後,發現牠第一次被目擊時是在巴拿馬,所以牠是跨越了整個南半球。」

2020年綠色和平於南極拍攝到大翅鯨(座頭鯨),牠們是長途遷徙的物種,各地海洋環境的變化對牠們會造成直接影響。
2020年綠色和平於南極拍攝到大翅鯨(座頭鯨),牠們是長途遷徙的物種,各地海洋環境的變化對牠們會造成直接影響。 © Christian Åslund / Greenpeace

除了見證遷徙物種的神奇之外,也看見破壞「暢行無阻」,小豚遺憾地說:「大家可能覺得南極很遙遠,但我們去南極的時候,很意外地發現了巨大的漁具。我們生活所吃的魚是靠漁船捕來的,但有些漁具會意外地脫落壞掉,漂流在海上,這些漁具就會隨著洋流漂到各個地方,連南極這麼遙遠的地方都發現了漁具,看到的時候還滿震撼的。」留在海上的幽靈漁具也可能纏繞經過的海洋生物,造成更多死亡。而除了漁具,更有無孔不入的微塑膠,「大家知道海洋都有微塑膠,我們在南極的海水也採集到微塑膠。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破壞其時是遍及全球的。」

小豚於南極海域採集海水樣本,協助調查微塑膠污染現況。
小豚於南極海域採集海水樣本,協助調查微塑膠污染現況。 ©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因此,綠色和平數年來極力推動聯合國成立《全球海洋公約》,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約束各政府在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設立為保護區,為海洋生物爭取足夠的生態廊道。小豚表示:「目前全球有 70 個國家支持《全球海洋公約》了,過去經過多次的協商,今年 3 月的時候會有最終的決議,許多國家會在聯合國決定是否成立海洋保護區,綠色和平也會繼續努力推動,希望促成《全球海洋公約》。」(延伸閱讀:保護海洋生態50年,綠色和平為什麼現在極力推動《全球海洋公約》 ?

臺灣也是全球海洋的一分子,您我也能在生活中出力

為何全球海洋與臺灣有關?小豚強調:「雖然臺灣只是一個小島,但其實臺灣的海洋生態是息息相關的。當整個國際希望全球可以有 30% 海洋成立保護區,也包括臺灣的海域。」

小小的海島,如何影響全球?小豚分享她的觀察:「臺灣的漁業在世界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海上滿常遇到臺灣籍的漁船或是隸屬臺灣公司的漁船,有時候我們會上船拜訪,記錄捕獲的漁獲,或是跟漁船上的人聊天,了解它們的生活狀況。有些漁船船員也表示希望海洋環境能改善,因為他們也越來越捕不到魚。」

2019年,小豚駕駛小艇協助綠色和平調查團隊,於大西洋觀察鮪漁船進行海上轉載。
2019年,小豚駕駛小艇協助綠色和平調查團隊,於大西洋觀察鮪漁船進行海上轉載。 © Tommy Trenchard / Greenpeace

若能更有效地管理漁業、劃設保護範圍、有更明確的規範和限制,海洋生態就有足夠空間休養生息,資源也能逐漸復甦,創造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而身在臺灣的我們,小豚也建議可以從生活中的小行動保護海洋,「雖然很多人覺得臺灣很小,但其實我們可以做很大的事情,從生活中減塑,或是採買比較友善環境的魚種作為食材,從生活中改善習慣,盡小小心力。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就可以造成很大的改變。」

除此之外,也邀請您加入全球 370 萬海洋守護者,支持綠色和平推動制定《全球海洋公約》,「我希望我們可以推動更多海洋區成為保護區,更多大眾知道大海是需要被保護的,從生活日常習慣想到大海。雖然我們是生活在陸地,但大海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小豚殷切地呼籲。

小豚向綠色和平支持者們表達感謝,有大眾的支持才能讓海上工作順利進行。
小豚向綠色和平支持者們表達感謝,有大眾的支持才能讓海上工作順利進行。 © Greenpeace

為了守護熱愛的海洋,小豚至今仍堅守崗位,期盼更多人為大海發聲,即使休假回到臺灣,也樂於與綠色和平支持者互動,將所見所聞分享給大眾。「支持者的捐款對我們在海上執行任務是非常重要的,像是每個計畫、保養船艦、科學儀器,都是需要很大的花費的,所以非常感謝支持者,讓我們可以在前線採集環境破壞的證據,也可以直接地行動。很謝謝大家。」

如今她已再次踏上下一個航程,繼續為您我的地球環境努力。雖然海洋面臨艱難的處境,小豚依然抱持希望,相信公眾的長期關注和倡議、相信行動可以帶來改變,而您我都代表著重要力量,每天都能讓世界更加美好。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