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s

電影《洪水來臨前》:全球是否能抵擋氣候變遷?機會正快速消逝

作者: 綠色和平專欄作者 Tina Yuan

2016 年,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講述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上映,再次掀起氣候變遷相關討論,也見證 2015 年聯合國通過《巴黎氣候協定》的歷史時刻。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還有機會扭轉氣候危機嗎?

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是透過 2006 年上映的《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認識全球暖化。10 年後,由好萊塢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監製和配音,並由費雪史帝夫(Fisher Stevens)執導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再次引起大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

但,人們真的改變了嗎?

2016年10月21日,《洪水來臨前》於紐約聯合國大樓放映,導演費雪史帝夫(右一)和擔任聯合國和平大使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右二)出席,與聯合國秘書長等政府官員合影。
2016年10月21日,《洪水來臨前》於紐約聯合國大樓放映,導演費雪史帝夫(右一)和擔任聯合國和平大使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中)出席,與聯合國秘書長等政府官員合影。 © 達志影像

以洪水比喻氣候變遷危機,是否將成末日警鐘?

電影以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1,500 年前創作的《人間樂園》揭開序幕,呈現聖經當中,創世紀、人口暴增和縱欲、末日充斥痛苦與衰退,三個階段的預言。反映現今,地球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氣候危機,人類是否能在「毀滅邪惡世界的洪水」來臨前扭轉一切?

李奧納多造訪受極端氣候衝擊的各個地區,親眼見證北極格陵蘭在 5 年間共有數百立方公里的冰融化、印度村落在 5 小時內下了半年的雨量導致嚴重農損、美國佛羅里達州因海平面上升,即使晴天也會淹水,居民被迫搬離家園。

造成極端天氣後的主因是碳排放過量,絕大部分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然而,目前地球上的經濟活動極度仰賴化石燃料:石油提供交通運輸、天然氣和煤炭產生電力供給商業和製造需求,這與巨大利益密不可分。過度仰賴的代價,是換來更危險的氣候模式和災難,以及快速消失的自然生態。

2023年8月15日,挪威遭逢嚴重水患,多處建築和建設毀損。
2023年8月15日,挪威遭逢嚴重水患,多處建築和建設毀損。 © Greenpeace / Jason White

化石燃料相關產業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在 2010 年代透過散播假訊息、資助科學家和相關組織、遊說並收買政府官員,無所不用其極地打造「氣候變遷是個騙局」、「數十年來氣溫沒有上升」的假象,導致國會無法通過氣候相關法案。

人類的貪婪將自己推向懸崖末路,所幸在許多科學家和環保團體推動下,越來越多人重視氣候變遷問題。經過長達 25 年的氣候會議,2015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終於通過《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195 個締約國承諾會盡全力改變現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2 度內,而李奧納多受邀擔任聯合國和平大使,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然而,承諾只是承諾,後續各國政府和企業會怎麼做?富裕國家是否會改變揮霍無度的生活方式?全球是否準備好齊心應對這個共同的危機?決定權將在每一個人的手上。

2015年12月12日,法國總統(右起)、COP21主席、聯合國氣候部長、聯合國秘書長舉起雙手,歡慶通過《巴黎協定》。
2015年12月12日,法國總統(右起)、COP21主席、聯合國氣候部長、聯合國秘書長舉起雙手,歡慶通過《巴黎協定》。 © 達志影像

電影上映7年後,全球氣候政策前進了多少?

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於 2023 年 12 月 12 日落幕,在這個時機點正好回顧從電影上映至今,各政府是否兌現承諾?全球對於減緩氣候變遷、減碳和氣候認知,是否真的在軌道上?

隨著全球於 2015 年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各界對氣候變遷議題越來越重視,集結眾多頂尖科學家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建議應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這標準也從此成為國際共同目標,並期許 2030 年前全球減少 45% 排放量,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

有了這個認知基礎,許多國家陸續宣布 2050 淨零目標,部分國家則計劃 2060 年後才達成。企業方面,ESG 逐漸成為投資人評鑑標準之一,業者也藉由宣布積極的淨零排放和轉用再生能源時程,建立品牌形象、贏得商業競爭力。與此同時,碳費、碳稅、碳權、碳交易等話題的關注度快速上升,更帶來巨大商機。(延伸閱讀:碳權、碳費、碳稅是什麼?碳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是否真的能幫助減碳?

全球看似邁向守住氣候的正軌,但很遺憾地,化石燃料等高碳排產業還沒有放棄,它們從「否認氣候變遷」轉向「漂綠」(greenwash),也就是高喊永續政策的同時,繼續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更透過碳抵換的數字遊戲,理直氣壯地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拖延減碳責任。

2020年,綠色和平行動者在盧森堡國家養老基金總部的門口放置了兩個黃色標誌,上面寫著「小心漂綠」,以抗議當局持續投資化石燃料。
綠色和平行動者向盧森堡退休保險基金總部倡議,反對其投資化石燃料又漂綠的行為。 © Sara Poza Alvarez / Greenpeace

所幸,公眾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也快速提升,氣候相關的倡議、行動、遊行、演說開始在世界各地百花齊放,成為催促政府與企業實踐源頭減碳與氣候正義的重要力量。2023 年底的 COP28 首日,就有近 200 個國家代表同意啟動「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合計提供超過 5 億美元資金資料來源:Reuters,COP28 kicks off with climate disaster fund victory給受氣候衝擊的國家及地區。(延伸閱讀:世界人權日:氣候變遷引發哪些人權浩劫?誰該承擔減碳責任?

不過,根據聯合國於 2023 年 9 月釋出的「全球盤點」報告(Global Stocktake),各政府的減碳行動還是太慢,全球平均升溫目前已來到攝氏 1.1 度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 Simon Stiell 表示:「我們已遠遠地偏離了《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正軌。」如果要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全球必須淘汰所有尚未減少的化石燃料,在 2030 年前削減 203 億噸至 239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美國 4 年的排放量。(延伸閱讀:《巴黎協定》將滿8週年,成效如何?聯合國「全球盤點」告訴您

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停止過多的討論和會議,並確實改變現行的商業模式和社會建設,從源頭真正減碳。

2023年12月1日,於杜拜舉辦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多國代表合影。
2023年12月1日,於杜拜舉辦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多國代表合影。 © COP28 / Mahmoud Khaled

別讓氣候議題淪為紙上談兵,同舟共濟才能創造未來

《洪水來臨前》是一部沉重而真實的紀錄片,可以幫助不熟悉氣候變遷的人更認識這個議題。電影將觸角伸及許多面向和場景,呈現氣候變遷影響的不只是天氣,牽涉層面還包含糧食系統、交通運輸、能源轉型、國土安全、健康衛生、物種生態、居住正義等,可能引發世代之爭、貧富之爭、產業之爭及資源之爭。

片中以美國城市和印度村莊的消費水平作強烈對比,印度環保運動者 Sunita Narain 強調,必須把生活方式與消費的問題作為氣候談判的重心,認為應優先改變的是那些助長氣候變遷的高碳排國家和富裕人民。李奧納多也很誠實地表示,覺得要美國人放棄既有的揮霍和享受並不容易。

我很認同,大部分的人即使支持環境永續,也不太願意犧牲自己的舒適與便利。

不同立場的人都想維護自己既有的利益,彼此互不退讓,難以達成共識,導致相關政策遲遲無法推進。我認為,也許氣候危機是個「重新洗牌」的過程,無論是化石燃料業者、太平洋島民、太空科學家、青年學子或一國領袖,只有打破立場,將彼此視為同一艘船上的同伴而非競爭者,才能一起度過氣候危機

最大的考驗並非減少溫室氣體,而是超越敵我之分。不管是從自己開始做起,或是寄望突破性的科技,甚至將矛頭指向排碳更高的人,我們不需要選特定的某一邊,如果能同時併行,或許大家一起前進的機會就更高。電影片尾列出了人人可做到的貢獻一切由我們決定
◆改變消費方式:購買的物品、吃的東西、取用電力的方式
◆投票給對抗氣候變遷的領袖:要他們停止提供化石燃料補貼,投資再生能源、讓化石燃料留在地底、支持制定碳價,從消費、飲食、用電到支持相關政策,讓觀眾挑選自己的起點。
,從消費、飲食、用電到支持相關政策,讓觀眾挑選自己的起點。(延伸閱讀:對抗氣候變遷: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9 個節能減碳方法

現在正是人類齊心應對氣候危機的關鍵時刻。
現在正是人類齊心應對氣候危機的關鍵時刻。 © Tim Aubry / Greenpeace

李奧納多說:「現實生活不像電影,我們不能假裝知道結局,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掌控接下來的行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的方式,投入變革和以投票權告訴領袖們『我們知道氣候變遷的真相』。」

氣候議題不應該是說教或情勒,而是具體描繪對未來的期待,重新檢視現行社會和經濟的問題,由市場和人民聲量將「永續生活」形塑成主流價值,使高碳排產業無所遁形。

距離 2030 年只剩下 7 年,接下來,人類世界是陷入貪婪和爭奪,還是邁向永續與和平?在毀滅人類的「洪水」來臨前,希望我們和全球政府能珍惜稍縱即逝的改變機會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