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v2018

推動改變

專題報導 氣候
4 mins

注意!IPCC警告:氣候危機將衝擊亞洲這5件事!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 2021 年 8 月發布最新研究報告AR6,其中也針對全球各區域趨勢推估,在《IPCC區域事實摘要──亞洲》整理出氣候變遷影響下,亞洲將面臨哪些極端天氣衝擊。此刻是減碳的關鍵十年,面對層出不窮的氣候考驗,您我可以怎麼做?

極端天氣,似乎已成為我們的「新常態」。細數過去幾個月,亞洲各地天災頻傳:日本水患使大街小巷形同水鄉澤國,數百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韓國炎夏高溫,令不少體弱民眾中暑求醫;原本寒冷的西伯利亞受長期乾旱和極端熱浪夾攻,讓森林大火失控、更導致濃煙密布。

而這只不過是 2021 上半年,於亞洲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卻已在全球各地複製重演。

部分地區出現旱災,更加劇水資源短缺危機,人民健康與糧食生產力備受威脅。
部分地區出現旱災,更加劇水資源短缺危機,人民健康與糧食生產力備受威脅。 © seamind224 / shutterstock.com

全球頂尖科學家持續追蹤地球現況,並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出版《第六次評估報告》(AR6),指出氣候危機正衝擊全球各處,無分陸地、海洋、冰山與大氣,有些變化已無法逆轉,有些則尚存改變的可能。其中肯定的是,若我們無法在接下來的 10 年大幅削減碳排放,未來只會持續惡化;如果各政府只能維持目前制訂的 2030 年氣候目標,能夠守住攝氏 1.5 度臨界值所剩下的「碳預算」(carbon budget),將會在 2030 年殆盡。

上述氣候真相,看似老生常談?這份約 7 年發布一次的報告之所以值得參考,是因為它是積累 30 年科學智慧的結晶。諷刺的是,我們比以往更了解氣候變遷,卻同時持續地破壞環境:氣候危機不再只是預測未來,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整份報告長達 4,000 頁,如何看得完?綠色和平根據《IPCC區域事實摘要──亞洲》(Regional fact sheet - Asia)的科學數據論述,整理出以下重點概要:氣候危機衝擊亞洲的五件事,並邀請您一同向決策者與領導者倡議,大刀闊斧,拯救氣候。

IPCC是聯合國轄下的一個跨政府組織,由全球頂尖科學家組成,以提供與人為氣候變遷相關的科學數據為使命,協助各政府理解自然、政治、經濟衝擊與風險,並研究可行的應對方案。
IPCC是聯合國轄下的一個跨政府組織,由全球頂尖科學家組成,以提供與人為氣候變遷相關的科學數據為使命,協助各政府理解自然、政治、經濟衝擊與風險,並研究可行的應對方案。 © Alexandros Michailidis / shutterstock.com

1. 亞洲會越來越熱,衝擊民生

「極端熱浪增加、極端寒流減少的趨勢,將會延續至未來幾十年。」(高信心水準)

2021 年6 月至 7 月東京高溫難耐,讓 2020 東京奧運成為史上最熾熱的一屆奧運,多位運動員因中暑倒下。綠色和平發布報告,整合中國、韓國及日本 57 個城市的氣溫數據,發現東亞地區的炎熱天氣比過往來得更早、更頻繁,對民眾健康、糧食生產、生態系統,甚至經濟發展均有重大影響。而今夏於亞洲各地屢見牲畜死亡、斷電導致工廠停擺、人民因熱浪送院等現象,將變得更頻繁。此外,極端熱浪加劇森林野火的威脅,特別在亞洲北部地區肆虐,釀成重大損失。

延伸閱讀:破紀錄的東京奧運,穩奪奧運史上極端氣候的金牌

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於2018年,在深水埗鬧市設置一座5公尺高的巨型溫度計,強調「熱死人」的氣候危機已成現實。
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於2018年,在深水埗鬧市設置一座5公尺高的巨型溫度計,強調「熱死人」的氣候危機已成現實。 © Greenpeace / Patrick Cho

2. 極端氣候導致雨量大減,乾燥天氣頻頻上演

「在東亞大陸許多地區,乾旱將變得更頻繁。」(中信心水平)

東亞地區 2021 年最受注目的旱災,就發生在臺灣。原本以連綿降雨著稱的臺灣,卻因為 2020 年破紀錄的低雨量,引發 56 年來最嚴重缺水危機,而依賴充足水源的半導體工廠,從臺灣各地以貨車載運用水「救命」。大型水庫與湖泊幾乎乾涸,其中旅遊勝地日月潭的乾旱景象,彷彿拍攝月球表面,更有多個縣市採取「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若乾旱天氣成為未來日常,「留不住水」的臺灣,將面臨更多層面的衝擊。

旱災主因之一,是過去幾年登陸的颱風越來越少,連帶減少夏季雨量,而颱風趨勢正與氣候危機息息相關。中研院科學家預計到 2100 年,進入臺灣的颱風數量將會減半。而連同東亞其他地區,更極端、更頻繁的熱浪,將使未來數十年更常發生旱災,威脅重點產業及糧食生產、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甚至帶來致命風險。

延伸閱讀:水情亮紅燈!臺灣迎來最缺水的枯水期,水庫缺水原因竟是...

臺南市官田區的湖泊乾枯,出現一大片龜裂土地。
臺南市官田區的湖泊乾枯,出現一大片龜裂土地。 © Romix Image / shutterstock.com

3. 海平面持續上升,淹沒沿海地區

「鑑於沿海地區流失與海岸線退縮,亞洲的海平面上升相對速度一直超出全球平均值,而未來海平面均值也會持續上升。」(高信心水平)

海平面上升影響深遠,尤其像雅加達、馬尼拉等城市,正以破紀錄的速度下沉,而人口稠密的東京低窪地區也面臨風險。海平面上升將會吞沒低窪島嶼、侵蝕海岸線,加上氣候危機強化極端天氣,風暴潮將變得更強且更頻繁,引發嚴重水災,沿海城市將首當其衝,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2021 年夏天,綠色和平發布首份數據分析報告,剖析風暴潮與海平面上升的潛在風險,指出若不積極採取行動,2030 年亞洲 7 個主要城市將有 1,500 萬人受海平面上升衝擊,GDP風險高達 7,240 億美元。

延伸閱讀:氣候變遷危機!關於海平面上升,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2020年7月19日,中國武漢揚子江的水位上漲達28.51公尺,比警戒水準高出超過1公尺。
2020年7月19日,中國武漢揚子江的水位上漲達28.51公尺,比警戒水準高出超過1公尺。 © sleepingpanda / shutterstock.com

4. 「千年一遇」暴雨不再罕見

「暴雨會來得更頻密、更強勁,導致水患頻仍,甚至引發山區土石流傾瀉。」

極端暴雨,可能釀成沉痛悲劇:中國河南在 7 月短短 3 天就下了一整年雨量,洪水暴漲使多人失蹤。若缺乏果斷的氣候行動,這種「千年一遇」強度的暴雨,可能每幾年就會發生一次。而北韓與日本近期也下起暴雨,沖毀道路、房屋、橋樑及農田,並引發致命土石流。隨著氣候危機加劇,暴雨、水患等極端天氣事件只會變得更嚴重、更常見,而亞洲可謂首當其衝。

延伸閱讀:氣候危機!2020年全球暴雨導致水災頻傳,上百萬人無家可歸

2021年7月,暴雨引發日本熱海市伊豆山區發生土石流傾瀉,泥土砂石掩埋當地街道和房屋,搜救隊員忙於清理和搶救的工作。
2021年7月,暴雨引發日本熱海市伊豆山區發生土石流傾瀉,泥土砂石掩埋當地街道和房屋,搜救隊員忙於清理和搶救的工作。 © Charly Triballeau / AFP

5. 高山冰川持續融化和縮水

「到本世紀中期,亞洲高山地區的冰川將加速消融,隨後因冰川水量大減使水流降低。」(中信心水平)

亞洲高原與高山地帶是全球冰雪量第3高的地區,光是中國西部就有 46,000 座冰川。不過,氣候危機使當地升溫速度比全球平均值高出一倍,冰川更加速融化,形成冰塊或大石堵住的堰塞湖。一旦這些「天然水壩」决堤,洪水將直接衝擊下游居民,帶來致命水災及土石流,甚至整條村莊遭逢滅頂之災,而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悲劇。

起初冰川會加速融化,但消融至某個程度便會減慢,使區內河流供水量無所適從,嚴重影響下游數百萬民眾的生計與安危。

延伸閱讀:聖母峰雪崩山難風險增加,喜馬拉雅山見氣候變遷危機

新疆天山一號冰川,面積已萎縮了接近四分一,而且持續以每年消失10,600 平方公尺的速度融化。
新疆天山一號冰川,面積已萎縮了接近四分一,而且持續以每年消失10,600 平方公尺的速度融化。 © Tie Gai / Greenpeace

拯救氣候刻不容緩!關鍵倒數計時已開始

2021 年發布的這份IPCC報告引來不少強烈解讀,但報告的結論還是乘載希望與啟示:它再次確認,只要我們能夠落實《巴黎氣候協定》控制升溫於攝氏 1.5 度以內的目標,就能避免氣候危機出現最壞結果,走到「無法逆轉」臨界值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然而,IPCC也慎重強調,雖然攝氏 1.5 度指標仍然可行,但在接下來的十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減少一半以上、在 2050 年前達到「淨零排放」,並從此刻開始真正落實行動。

時間正在倒數中:您我現處於「修復」氣候的關鍵十年,我們具備技術與知識,此刻只需要凝聚全球加速行動。人類已經活在氣候危機之中,若此刻無動於衷,危機只會急劇惡化。

2019年9月,韓國逾150個環保、農民及婦女領域的公民團體動員超過4,000人,參與首爾的氣候遊行,響應全球拯救地球的行動。
2019年9月,韓國逾150個環保、農民及婦女領域的公民團體動員超過4,000人,參與首爾的氣候遊行,響應全球拯救地球的行動。 © K. Chae / Greenpeace

今年 11 月將迎來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6),全球各地領袖將會聚首英國格拉斯高共商對策,並檢視目前的減碳進展。綠色和平將持續在全球提出減碳訴求,推動各政府大刀闊斧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在臺灣,無論是第一線因應氣候衝擊的地方政府,或是制定減碳目標的中央政府,都必須加快氣候行動,將「2050 淨零碳排」列入地方自治條例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以明確的減碳路徑搭配有效碳定價,幫助臺灣與全球避免劇烈的氣候危機。

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必須仰賴您的公眾力量,促使氣候行動成真!趁還來得及,邀請您一起為我們的地球,以及下一代的環境,督促政府與企業制定更積極的減碳政策。未來何去何從,由我們此刻的行動決定。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