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供應鏈碳排放與電力消耗預測
消費電子產品供應商,包括半導體製造廠、顯示器製造廠和最終組裝廠,佔電子產業總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東亞地區是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商所在地,同時也在供應鏈中扮演顯示器製造和最終裝配的重要角色。在這三個行業中,半導體製造往往需要消耗更多電力。
- 到 2027 年,日本主要半導體製造產業的總碳排放量將達到約 600 萬噸。
- 鎧俠作為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其碳排放量也是穩居日本半導體製造產業的第一名。
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企業別劃分
「承諾兌現情境」下,日本半導體製造產業以企業別劃分的溫室氣體排放歷史數據(2019-2021)以及預測(2022-2030)
電力消耗
日本半導體製造產業的電力消耗歷史數據(2019-2021)以及預測(2022-2030)
- 到 2030 年,韓國半導體製造產業的用電量預計將達到 71 TWh,比 2021 年的用電量增長145%。
- 由於三星電子缺乏減排計劃,其碳排放量將在2030年之前持續增加,並且占韓國半導體製造產業的排放總量 80%以上。
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企業別劃分
「承諾兌現情境」下,南韓半導體製造產業以企業別劃分的溫室氣體排放歷史數據(2019-2021)以及預測(2022-2030)
電力消耗
南韓半導體製造產業的電力消耗歷史數據(2019-2021)以及預測(2022-2030)
- 預計到2030年,臺灣的半導體製造產業將消耗74T Wh的電力,相較於2021年增加了236%
- 預計到2027年,臺灣的半導體製造產業可能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CO₂e)將達到2200萬公噸,超過了阿拉斯加在2020年的總排放量。台積電作為臺灣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同樣也是該行業排放量的主要貢獻者。
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企業別劃分
「落實承諾情境」下,臺灣半導體製造產業以企業別劃分的溫室氣體排放歷史數據(2019-2021)以及預測(2022-2030)
電力消耗
臺灣半導體製造產業的電力消耗歷史數據(2019-2021)以及預測(2022-2030)
溫控進度(範圍1+2)
轉型進度 落後
– 優先投資高影響力綠電(自發自用與企業PPA)
– 在太陽光電上,優先選擇對環境衝擊力低的屋頂光電
– 投資多種綠電,邁向更高的再生能源佔比
溫控進度(範圍1+2)
三星電子並未揭露詳細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方案.
轉型進度 無目標
– 為供應鏈設定100%再生能源目標,並提供經濟誘因
– 採用有效、且符合採購原則的再生能源採購方式,包含在地性、外加性與倡議性
–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合作倡議再生能源友善的政策與投資
溫控進度(範圍1+2)
轉型進度 落後
– 為供應鏈設定100%再生能源目標,並提供經濟誘因
– 採用有效、且符合採購原則的再生能源採購方式,包含在地性、外加性與倡議性
–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合作倡議再生能源友善的政策與投資
溫控進度(範圍1+2)
轉型進度 落後
– 為供應鏈設定100%再生能源目標,並提供經濟誘因
– 採用有效、且符合採購原則的再生能源採購方式,包含在地性、外加性與倡議性
–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合作倡議再生能源友善的政策與投資
溫控進度(範圍1+2)
三星顯示並未揭露詳細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方案
轉型進度 無目標
– 為供應鏈設定100%再生能源目標,並提供經濟誘因
– 採用有效、且符合採購原則的再生能源採購方式,包含在地性、外加性與倡議性
–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合作倡議再生能源友善的政策與投資
溫控進度(範圍1+2)
京東方並未揭露詳細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方案
轉型進度 無目標
無可用數據
– 制定100%再生能源目標的時間表,其中需包含不同時間點的具體目標以及採購方法。企業需盡力以2030 100% 再生能源為目標
– 向大眾公布目標,並接露再生能源的採購方法與數量
– 根據利害關係人的回饋優化時程與採購方法
溫控進度(範圍1+2)
日本顯示並未揭露詳細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方案
轉型進度 無目標
無可用數據
– 用符合外加性、環境效益、社區利益與安全性的再生能源替換化石燃料發電
– 用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完成供熱與運輸
– 與產業團體一起研究和合作,減少非化石燃料燃燒來源的溫室氣體排放
– 與政府、公用事業、聯盟和其他企業合作,倡議支持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投資
溫控進度(範圍1+2)
鴻海並未揭露詳細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方案
轉型進度 無目標
無可用數據
– 優先投資高影響力綠電(自發自用與企業PPA)
– 在太陽光電上,優先選擇對環境衝擊力低的屋頂光電
– 投資多種綠電,邁向更高的再生能源佔比
溫控進度(範圍1+2)
歌爾並未揭露詳細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方案
轉型進度 無目標
無可用數據
– 制定100%再生能源目標的時間表,其中需包含不同時間點的具體目標以及採購方法。企業需盡力以2030 100% 再生能源為目標
– 向大眾公布目標,並接露再生能源的採購方法與數量
– 根據利害關係人的回饋優化時程與採購方法
溫控進度(範圍1+2)
和碩並未揭露詳細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減碳方案
轉型進度 無目標
無可用數據
– 優先投資高影響力綠電(自發自用與企業PPA)
– 在太陽光電上,優先選擇對環境衝擊力低的屋頂光電
– 投資多種綠電,邁向更高的再生能源佔比
- 採購具有明確環境屬性所有權的再生能源
- 採用本地的再生能源
- 優先投資新建的再生能源案場,並對老舊的發電設施設定汰換期限
- 採用具有高外加性的再生能源取得方式
我們建議企業優先考量綠電交易(直供、轉供)、場內自發自用以及場外直接投資,而非購買電證分離的綠電憑證。
-
全球半導體業的碳排放量正在飆升
基於預估的市場規模和半導體製造商目前的氣候承諾,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的電力消耗預計將達到2,370億度電(237TWh),接近于澳洲2021年的電力消耗量。
閱讀更多 -
臺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預計於2030年用電量將增加267%,是東亞所有半導體製造商中增幅最大的。
於2030年,台積電消耗的電量將約等於1/4的2020年臺灣人口年用電量。
閱讀更多 -
到2030年,三星電子的半導體製造排放量將超過所有研究的科技供應商,達到每年32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₂e)。
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預計到2030年,該公司從半導體製造業的用電量將達到550億度電(55TWh),高於新加坡2020年的用電量。然而,三星在韓國能源轉型進展緩慢。
閱讀更多 -
在其他公司達到排放高峰後,三星電子、三星顯示和立訊精密的排放量預計將在2030年後還持續增加。
三星電子、三星顯示和立訊精密的排放量皆不太可能在2030年前達到高峰,因為這三家公司都缺乏2030年的排放目標。
閱讀更多 -
2021年,再生能源憑證(RECs)佔了半導體業所有再生能源的84%。
再生能源憑證一種金融工具,其僅代表現有的再生能源案場。購買憑證無法在電網中新增更多再生能源,也因此,憑證是再生能源採購中影響力最低的形式之一。
閱讀更多
三個情境分別為:
- 一切如常情境:企業行動未能達成其設定之減碳目標
- 落實承諾情境:企業達成其設定之減碳目標
- 符合限制升溫1.5 ºC情境:企業氣候承諾與行動皆與限制升溫1.5 ºC目標相符
